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劉悅
貴州將工業綠色發展作為實施“千企改造”工程的主要內容,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和綠色低碳改造,提升能源資源節約利用效率。
6月,雨過天晴的“貴州藍”刷爆朋友圈,貴州的生態建設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現。
生態文明建設在貴州工業“千企改造”綠色化的過程中得到不斷踐行。為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貴州將工業綠色發展作為實施“千企改造”工程的主要內容,以煤炭、電力、化工、冶金、有色、建材等傳統行業綠色改造為重點,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加快傳統產業技術升級、設備更新和綠色低碳改造,提升能源資源節約利用效率。
6月底,記者走進位于天柱縣工業園區的貴州宏泰鋇業有限責任公司時,工人們正在給石灰石—石膏法脫硫系統設備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設備現在已經基本完成,已經進入調試階段。”宏泰鋇業廠辦負責人蔣文凡指著前方的工地說。
這套設備開始運轉后,可將公司生產中需要排放的固體、氣體進行處理。“對于二氧化硫、粉塵、硫化氫三種物質,國家的排放標準分別是每標方400毫克,每標方30毫克和每標方10毫克,而經過我們的這套設備處理后,二氧化硫的排放能下降至每標方50毫克,粉塵下降到每標方12毫克,而硫化氫能達到零排放,所有排放物都遠遠低于國家標準。”宏泰鋇業總經理朱子陽悉數各排放物的數據。
作為國內同行業中唯一采用這套德國技術的公司,宏泰鋇業在項目成立之初,就將環保工作與企業發展牢牢地栓在一起。“這個項目開始動工時,我們就同時啟動了相關環保設施的建設,而不是在后期才花功夫治理。”宏泰鋇業總經理朱子陽說。
作為貴州省“百千萬工程”全省100個重點項目之一,宏泰鋇業產品種類繁多,包括8個主產品和5個副產品在內的13個產品廣泛運用于電子元器件、醫藥、磁性材料、化學玻璃等20多個方面。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36萬噸鋇鹽系列產品及18萬噸副產品,規模為同行業全球最大,年產值預計25億元,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5%以上。
如此大的生產規模,除了在解決排放上引進了先進的工藝,為在最大程度上踐行綠色生產,宏泰鋇業還在水電方面做了探索。
“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水電成本是企業的主要生產成本之一,為了節約成本,也為了能利用水電發揮大的作用,我們投資約6000萬元建設了4.5MW余熱發電系統,可年發電3000多萬度,同時投資近7000萬元建設循環水利用系統,系統完成后可實現廢水零排放。”對于公司綠色循環的發展,朱子陽非常有信心。
“對于紅獅環保來說,‘千企改造’改的是什么?”記者問岑鞏紅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諸葛明。
“‘千企改造’就是圍繞我們的‘城市凈化器’項目來進行。”諸葛明的回答簡潔明了。他所說的“城市凈化器”,是紅獅環保即將建成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系統,每年可處理危險工業廢物10萬噸。
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是指將滿足或經過預處理后滿足入窯要求的固體廢物投入水泥窯,在進行水泥熟料生產的同時實現對固體廢物的無害化處置過程。處置固體廢物的類型主要包括危險廢物、生活垃圾、城市和工業污水處理污泥、動植物加工廢物、受污染土壤、應急事件廢物等。而這套系統最大的功能,就是解決固廢處置的難題,并且為處理環境應急事故開辟了及時有效的捷徑,有利于提升地區固廢的處置水平。
“以前我們處置固廢,例如醫藥廢物、有色金屬冶煉廢物、生活垃圾等固體廢料都是按照填埋處置,不但浪費了土地資源,嚴重的還會污染地表,給治理帶來困難。”岑鞏縣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說。“8月,這套系統正式運轉后,按照‘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置原則,有助于岑鞏縣及周邊地區循環經濟的發展,改善城市環境,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
除了能“吃掉”垃圾以外,該項目利用水泥窯空間大、溫度高、停留時間長等特點,保證了危廢中有害物質完全分解,廢物在預處理后,經破碎、粉碎系統送入水泥窯高溫焚燒,殘渣熔入水泥熟料,無殘渣排放,廢氣隨水泥熟料燒成廢氣一起進入水泥窯廢氣處理系統,經窯尾余熱鍋爐、增濕塔急冷后,溫度、粉塵濃度都得到有效控制。
“本項目建設不新增建設用地,在處理過程中沒有廢渣排出,節約了土地資源,同時還可以節約危險工業廢棄物由于填埋所占的大量土地資源。廢物熱解后,可替代水泥生產部分原燃材料,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諸葛明說。

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系統的建成,不僅節約廢棄物填埋所占用的土地資源,還可將廢物進行熱解,替代水泥生產部分原燃材料,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圖為紅獅環保科技公司智能中控室。(詹平平 / 攝)
“公司采用新的綠色工藝設計,使得生產每噸產品的耗電量由2150kWh縮減到200kWh,節約了90%的用電量。”在銅仁市大龍經濟開發區,貴州大龍匯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董雄文告訴記者,實施“千企改造”以來,大龍匯成新材料投資2.15億元,將原有3萬噸/年的普通工業硫酸錳生產線,改造升級為5萬噸/年的動力電池用高純硫酸錳生產線。
作為一家集新型動力電池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專業從事高純超細無機功能材料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大龍匯成新材料公司的主要產品是動力電池用硫酸錳、高純球形四氧化三錳、電池用代汞緩蝕劑,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別為60%、50%、90%,目前產能和銷量均位居全球第一。
為節能降耗、提質增效,公司借力“千企改造”,正積極推進年產5萬噸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基礎材料項目建設,旨在將低值產品升級至高附加值的新能源材料。
除了全面采用綠色工藝節約用電,在該項目中,大龍匯成新材料還利用自主研發的核心知識產權,大幅降低產品的雜質含量,以適用于動力電池行業,“新產品的雜質鐵、鈉含量只有原來的二十分之一。”董雄文說。
同時,資源回收及循環利用理念貫穿整個新建項目過程,一方面項目利用發電廠的余熱蒸汽,并實現蒸汽冷凝水的循環利用;另一方面,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渣回用至水泥廠作輔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