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蔣隆榮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安通
“現在落實了種植任務的已經達到85%以上。目前從老百姓的參與度來看,已經達到了90%以上,其中貧困戶的參與度達到了100%。”桐梓縣高橋鎮黨委副書記羅挺告訴記者,高橋鎮為加快群眾脫貧增收的步伐,以玉米調減為目標,以專業合作社服務為平臺,訂單化種植高粱1.54萬畝。
“通過干部給我們算種植高粱和玉米的對比賬,當然種高粱是要比種玉米劃算得多噻……”該鎮兩河村62歲的村民程文宇去年自己種植了一畝多的高粱就嘗到了甜頭。“現在的政策好啊,政府還派技術人員來指導種植高粱,還有保底價收購,今年我的土地全部種了高粱?!蓖暌粯?,桐梓縣25個鄉(鎮、街道)的田間地頭依舊是一幅春忙之景,但不同的是“同一塊土地”上有了“新花樣”。
今年以來,桐梓縣抓住省市脫貧攻堅“春風行動”良好契機,按照脫貧攻堅“春風行動”方案部署,各鄉(鎮、街道)通過組織召開返鄉能人座談會、群眾會和產業結構調整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動員會、田間地頭指導會等多種形式,圍繞種什么、怎么種、技術指導、產出等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鼓勵村民發展種植高產、高效農作物及經濟作物,提高土地產值,為土地注入了新血液。
“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大家齊心干,就能做出工農村的經果品牌……”在桐梓縣婁山關街道工農村瑪瑙巖組魯黔海納途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草莓園,婁山關街道工農村支書付建坤正帶領著當地黨員和草莓種植戶在草莓大棚里指導務工人員去除老葉、定點滴灌澆水……每個環節都井然有序。

今年以來,桐梓縣抓住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契機,發展種植高產、高效農經作物。圖為桐梓縣工農村瑪瑙巖組草莓豐收。(桐梓縣委宣傳部供圖)
“以前地里都是種苞谷,收入太低,根本無法滿足家庭開支,我和妻子跟村里有勞力的老百姓一樣只能外出打工掙錢……”工農村瑪瑙巖組50歲的村民成紹強早些年在外務工,有了一定的積蓄,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在村委會的積極支持下,流轉了近30畝的土地,并邀請來自山東的草莓栽種技術人員王傳鵬一起合伙搞經果栽種?!拔页鐾恋?,他出技術,種苞谷的收入根本不能和栽種草莓的收入比較,我們有信心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我們不僅要搞產業,還要搞旅游。”付建坤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目前,工農村已經栽種桃子400畝、李子500畝、紅梨50畝、方竹800畝,并相應成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支部+基地+合作社+大戶+農戶”的發展模式,讓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參與種植養殖,將休閑垂釣、經果采摘、農事體驗融為一體,讓城里人來這里采摘果子,順便釣魚、體驗農事,加大鄉村旅游發展,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真正做到讓農戶想參與、能參與,確保家家有致富門路、有產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