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楊剛
花溪大學城充分發揮其在產學研、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與服務貿易融合發展等方面的優勢,促進領域內校地企科研、人才、文化、經濟等資源共享,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花溪大學城一直秉持的發展理念。
作為一座現代化新型城市,花溪大學城充分發揮其在產學研、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與服務貿易融合發展等方面的優勢,為高校、企業搭好新時代互聯互通的大平臺,加大對“資產”和“知識”的共享平臺建設,促進領域內校地企科研、人才、文化、經濟等資源共享,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花溪大學城現有9所高校招生入駐,涵蓋理、工、農、醫、文、經、管、教育、歷史9大學科門類,聚集18萬人口,招商引資入駐企業3500余家,其中骨干企業1081家,注冊市場主體2000余家,知名企業200余家。高校和企業同在一座城,如何實現科研資源的共享?
花溪大學城與貴州省科技信息中心借助國家科技部“大儀”平臺共同合作搭建了高??蒲性O備分享平臺,借助“大儀”平臺所匹配的相關國家政策,將大學城各高校和企業的大型儀器設備信息和資源通過平臺共享,為高校和企業提供設備支持。
“平臺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大大提升了高校閑置儀器的利用率。目前平臺入駐機構增至200多家,收錄3000多臺儀器設備,涉及生物、醫藥、材料、交通、機械、環境、食品、能源等多個領域,總價值近20億元,服務項目增至4000多項,已產生并完成近5000條訂單,訪問量約30萬次。”花溪大學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潘軍告訴記者,目前貴州醫科大學、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大學農學院等7所高校所持有的部分大型儀器已錄入平臺。
為方便管理部門及時、全面、快捷地掌握大學城的整體運營情況,“數智大學城”可視化平臺應運而生。
“平臺基于地理信息技術創建,將大學城衛星影像數據、基礎地理數據(如行政區、路網燈)、地形數據作為基礎地圖,融合傾斜攝影數據、三維空間建模數據、BIM數據等,通過三維可視化技術,實現花溪大學城的規劃和發展展示、園區環境及設備設施展示、園區信息、招商信息、企業信息的集成管理和直觀展示等。”花溪大學城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平臺已實現“一張圖”呈現大學城總體情況、總體規劃、建設成果各種數據,同時通過對工地管理、排污管理、地下管廊運維管理,實現對花溪大學城的智慧管理。此外,平臺還增加了“人臉識別監控模塊”及“工地視頻監控模塊”試點,并接入學校和工地進行實時監控。
“‘數智大學城’可視化平臺在幫助高校管理自身數據的同時,也打通了管委會從高校進行數據采集的渠道,在獲取高校數據的同時避免了高校因為數據共享而引來的數據保密風險?!迸塑娬f,目前平臺已完成包括貴州師范大學、貴州財經大學、貴州醫科大學在內的8所高校專業覆蓋數據分析。
政府搭臺、校企互動、產學結合、資源共享、互利共贏,這是花溪大學城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為加快培養適應貴安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展急需的緊缺型人才,促進貴安新區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花溪大學城啟動實施“324”人才培養工程(“3”指3個月短期培訓,“2”指大力推進大三大四兩年培養計劃,“4”是推進大學四年數據課程植入),推進高校和企業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合作。
花溪大學城全面推行緊密型的校企合作機制,協調各高校分別與15家以上企業開展緊密型合作,每個熱門專業均與2家以上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培養協議,制定具體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執行。
搭建大學城網上人才市場。搭建高校畢業生供求信息對接平臺,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實現畢業生就業信息與企業需求信息緊密對接,拓寬畢業生和企業方便快捷的雙向選擇渠道。
開辟人才交流對接渠道。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掛職、企業人才到高校兼職制度;實行頂崗實踐,掌握技術流程,提高實踐教學技能;優秀企業家、技術人員到高校授課,形成校企人才交流機制。
建立課程改革對接平臺。建立高校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改革與企業發展聯動的促進機制,校企共同研究一體化教學內容、教材和課程體系。實習實訓基地平臺共享,大力推行“學校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與“企業在學校建立生產車間”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
建立技術交流對接平臺。校企聯合建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或名師工作室,不斷提升花溪大學城各高校的辦學水平,提高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
創建校企項目品牌合作試點。深化“大學城+大學生+大數據+大創意”內涵,探索“校企共建+校企交互”模式,建立大數據“一校一品”工程,著力推進研發聯動、雙創聯動、實訓聯動。

花溪大學城通過技術交流共享平臺,促進校企聯合建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以及名師工作室。圖為花溪大學城貴州中醫藥大學校企合作展覽館。(花溪大學城管委會供圖)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和核心要素,花溪大學城正通過一系列新舉措促進領域內人才資源的互動與共享,打造貴州人才新高地,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花溪大學城沒有城墻,只有共享:在大學城內,各高校之間由步行天橋相互連接,形成高校相互聯系、互為點綴的環狀空間,方便各高校師生的出行和交流。每所學校的師生都可以去別的學校聽課、閱讀或游覽,實行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圖書互借。即便你是一名游客,也可以進入任意一個校區,甚至在任意一所學校的食堂就餐。
這種開放共享的理念也體現在對“雙創”的服務上:
利用充分挖掘高校閑置資源,通過對高校資產“數字化、共享化,實現價值化”的三化融合理念,花溪大學城建設了創客公寓、創客驛站、loft公寓等,為創業者提供便利的住宿條件,引進搜床科技,通過共享方式聚攏房源與專業人員,用技術創新和共享模式打造純互聯網運營的分散式客房產品,為業主創造“一間房也能開酒店”的機會,讓客戶實現“一鍵走遍天下”的旅居體驗,開創“互聯網酒店”先河;
搭設企業服務超市,免費提供雙創服務中心工位,積極引進包括人力資源、知識產權、項目包裝等在內的8類主題中介服務機構,為創業者提供人、財、物、智等方面精準化、有針對性的一站式市場化服務,通過政策層面發放雙創代金券在企業服務超市消費,降低企業成本;
引進豬八戒網、鳳岐茶社等互聯網服務平臺,以此為依托,通過提供的直播項目路演平臺,開展線上項目路演活動,實現投資人、企業家以及創業團隊的線上線下實時交流,為創業者提供便捷的跨時空創業輔導和資本對接;
引進貴州遇見科技智能有限公司,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低碳城市、物聯網技術研發,大數據分析及應用等全產業鏈建設……
花溪大學城管委會主任羅松華表示,圍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痛點”,花溪大學城將持續深入探索共享經濟推進校地企融合發展轉型升級,堅持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不斷豐富共享發展的內涵,全力打造功能齊全、服務完善、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管理科學的一流現代化新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