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教育是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價值和功能的好途徑,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必須把握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與特點,創新紅色文化教育的方法、形式、途徑與路徑,以學校教育為主,輔以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關鍵詞:文化資源;文化教育;價值功能
紅色文化資源是進行文化教育的重要資源,具有感染性強、教育作用顯著的特點。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紅色文化教育,不僅可以讓人們了解革命、了解歷史,而且能夠堅定人們的理想信念,增強民族凝聚力,還可以使人們的靈魂得到凈化,思想達到統一,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的價值和功能。
一、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與特點
(一)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
紅色文化教育主要是指教育主體以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建設和改革實踐中為黨、國家和人民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先進人物、事跡、紀念物、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先進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對教育客體進行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艱苦奮斗精神教育、開拓創新精神教育、集體主義精神教育。
(二)紅色文化教育的特點
1.對象全民化。紅色文化教育的對象包括公民、學生、黨員干部、軍人以及其他各類有教育需求的人群。紅色文化教育不設門檻,沒有過多的知識水平、年齡身份等的限制,紅色文化教育就是一種向著中國人、為了中國人、造就中國人的德性教化。
2.形式多樣化。紅色文化資源作具有物質的、信息的、精神的等多種存在形式。在運用不同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時,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對于物質類紅色文化教育,可以與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加強合作,建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專業實習、見習以及社會實踐基地;對于信息類紅色文化教育,可以通過開發紅色教育專題網站、推廣紅色微博微信等形式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對于精神類紅色文化教育,可以設立專門紅色文化研究機構、開設紅與色文化專欄、舉行紅色文化主題論壇與講座等形式來深入推進紅色文化育人工作。
3.內容豐富化。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極為豐富,既包括近現代中華民族爭取獨立的英雄史、共產黨人爭取革命勝利的奮斗史,也包括蘊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傳統,其核心內容涉及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宗旨、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等。
二、紅色文化教育的方法與形式
(一)紅色文化教育的方法
1.繼承與創新相結合。進行新時代的紅色教育必須面向新時代的特點,不能止步于傳統的紅色文化教育,開拓和創新紅色文化教育,開拓紅色文化資源的最優化利用,掌握新時代對于紅色文化的內在需求,從而進行紅色文化教育。在現代紅色文化的發展上應該著重注意挖掘具有新時代的文化特點的紅色文化,繼承與創新是指新時代紅色文化教育內容上應傳承紅色文化的精神實質并開拓創新汲取新的優秀文化。具體來講,就是既要堅持紅色文化歷史賦予的內容,又要結合當前的實際要求不斷發展紅色文化的內涵。
2.傳統與現代結合。傳統與現代結合就是傳統教育與現代網絡教育相結合。
傳統紅色文化教育,在方式上,主要采取學校教育的模式,在學校教育中又主要以書本教育為主。在傳媒方式上主要是通過電視、報紙與廣播這三大傳統傳媒傳播方式。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傳統紅色文化教育方式和傳媒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的快速發展。要充分利用現代的網絡媒體,使不同層次群體通過網絡在學校、在家中都能查閱各種紅色文化資料信息,使教育對象在寓教于樂中受到教育,激勵斗志,從而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實效性。
3.理論與實際結合。理論與實際結合就是把紅色文化知識教育與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人民群眾去體驗、去實踐,轉變人民群眾對紅色文化教育的態度,增加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提高紅色文化教育的效果。在新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教育,必須與人民群眾的思想實際相結合,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實際,深入群眾,了解群眾的所思所需,服務于民;必須與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把對人民群眾物質利益的關心納入到紅色文化教育中來。
(二)紅色文化教育的形式
1.文化引導。一是引導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認識。引導教育對象認識紅色文化對于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素質、規范人們的思想行為;鞏固我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培育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次,引導受教育者自覺抵御封建文化的糟粕和西方文化的腐朽成分。目前,由于受各種非主流文化的影響,商品拜物教思想導致的拜金主義、官本位思想導致的權力異化以及功利思想導致的急功近利主義盛行,要消除這些不良的現象,就必須對人們進行以紅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引導,讓人們從思想上逐步擺脫這種金錢至上、權利至上的利己思想,樹立一種努力進取、服務社會的積極健康的思想。
2.文化創新。要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和功能,離不開文化創新。首先,要加強紅色文化的系統性研究,根據現實要求,創新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在價值和運用形式,推出更多適應時代需要的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的紅色文化產品,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其次,要把紅色文化同新的歷史條件和時代精神相結合,將新時期涌現的新人新事納入紅色文化資源體系。將反映農村改革歷程的“小崗精神”、反映城市改革歷程的“張家港精神”,反映中國人民不畏強手、敢于拼博的“女排精神”、反映人民群眾同自然災害作斗爭的“抗洪救災精神”和“抗擊非典精神”等納入新時期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內容。
3.文化滲透。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在價值、拓展其育人價值和功能,離不開文化滲透。首先,要將紅色文化教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要對社會主流文化弘揚,也要對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村鎮文化、軍營文化、家庭文化等亞文化的發展方向進行引導。其次,要將紅色文化滲透于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把紅色教育滲透到各學科課堂教學中去;開展系列紅色校園文化活動、紅色社會實踐活動、紅色主題講座等活動。
三、紅色文化教育的途徑與路徑
(一)紅色文化教育的途徑
1.課堂教學。首先要將紅色文化教育列人各級各類學校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以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先進政治觀點、科學思想觀念、高尚道德品格、嚴明法紀意識、健康審美情趣教育學生,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靈活性。其次,要根據學生思想成長的規律和特點,采用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次,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程教材建設。各級各類學校應組織專家團隊,精心設計,編寫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優質紅色文化資源教材、案例集、講義以及教學參考書等,為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2.紅色旅游。首先要創新紅色旅游模式,將傳統式的觀光旅游模式為體驗式旅游模式。將每個紅色旅游地確定一個主題理念,通過這個主題策劃一系列旅游項目,利用環境烘托、情景再現、娛樂教育等方式體驗到紅色旅游的樂趣,給旅游者不同的紅色精神感受。其次,創新紅色旅游產品。旅游產品是游客對體驗參與過的旅游活動的紀念與會議,所以紅色旅游產品應當是真正具有當地特色,富有一定紅色文化內涵的旅游紀念品,可以讓旅游體驗者自己參與制作旅游紀念品,使得游客離開紅色遺址后堵物思情,會想到當時的紅色旅游體驗與紅色精神。
3.媒體傳播。首先,要繼續發揮傳統媒體的主導性地位與作用。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在傳播主流價值和主流聲音等方面,仍然具有獨特的優勢。傳統媒體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在議程設置、節目安排、輿論引導等方面發揮關鍵性的作用。要善于運用報道、評論、訪談、廣告等形式,安排專題節目、欄目和版面,認真履行把關人的職責,準確、合理地進行議程設置,不斷積累、擴大輿論影響力。其次,要發揮現代傳媒的作用。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網絡、利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直播、論壇、博客、播客、手機報、手機電視、移動電視等多種傳播手段進行紅色文化的傳播,推動紅色文化教育健康發展。
(二)紅色文化教育的路徑
1.學校教育路徑。(1)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一是要科學編制學校紅色文化教育發展規劃,將紅色文化教育納入學校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學校文化建設發展規劃,納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規劃。制定規劃實施保障措施,組建學校推進紅色文化教育專門機構,加強對紅色文化教育的組織領導。二是要建設良好的校園紅色文化環境。要高起點策劃和安排紅色文化校園布局,把紅色文化融入到校園景觀中,在教室、走廊、宣傳欄等醒目的地方張掛大量具有革命色彩的格言警句,懸掛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的肖像,使之成為校園紅色文化的傳播媒介。要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建設凸顯校園紅色文化的硬件設施,真正實現紅色文化教育的目的。三是開展各種形式的紅色文化活動。可以舉辦紅色文藝活動,紅色文化專題講座或報告會,開展各種比賽活動。學校可以組織紅色經典歌曲大賽、紅色經典知識競賽、紅色文化演講比賽、紅色論文競賽等活動。(2)推進紅色文化進教材。一是各級各類學校要結合本地紅色文化資源情況制訂紅色教育校本教材,把它作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資源。編寫紅色教育校本教材需要明確中小學及大學各階段的紅色文化教育目標。二是積極探索新方式來豐富紅色教材的內容,充分利用紅色書籍、報刊、影片或紅色圖片的輔助素材插入到教材之中,來增強紅色文化教材的新穎性、趣味性和真實性。(3)推進紅色文化進課堂。一是在教學內容上,要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多列舉紅色文化中的典型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在教學手段上,教師應合理利用教學工具即多媒體,有效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能夠直觀、生動地展示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三類教學方法:以語言、文字為媒介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式、案例式、討論式;以音樂影像、實物為媒介的教學方法有音像式、展示式、演出式等;以受教育者的活動為媒介的教學方法包括參與式、體驗式、研究式等。
2、社會教育路徑(1)拓展紅色文化教育渠道。要根據時代發展的模式和特點,努力探索紅色文化教育的新渠道。比如:開發模擬以紅色文化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的數字化網絡資源;公共交通工具車載電視傳播紅色文化,開啟紅色微博、紅色微信和黨員學習微平臺等手機終端的紅色文化平臺,編排紅色廣場舞曲目及舞蹈,拍攝紅色英雄事跡紀錄片等形式,讓廣大群眾知曉更多的紅色文化歷史,掌握紅色文化的發展規律。(2)堅持與群眾的生活實踐相聯系。必須將紅色文化融入人們生活中并滲透在工作實踐的多個角落,確保紅色文化真正深入群眾、深入民心。要用鮮活的事例,生動的材料,通過紀念、瞻仰、慰問、走訪、座談、網絡媒體、影視傳媒、紅色旅游等豐富多元的形式,提高公眾學習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和自覺性。(3)營造崇尚“紅色文化”的社會環境。優化社會政治環境,統一政治認識,制定剛性政策法規,為紅色文化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優化社會經濟環境,加大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為紅色文化教育提供經濟支持;優化社會文化及傳媒環境,為紅色文化教育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和正確的輿論導向;優化單位環境和社區環境,為紅色文化教育提供有利的社會條件;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為紅色文化教育提供實踐場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社會風氣引導,為紅色文化教育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
3.家庭教育路徑(1)家長要提高紅色文化素養。家長要有紅色文化的相關知識理論儲備,有認知、傳承和傳授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的能力,只有家長具備了充分的紅色文化理論儲備,才能更好的向子女闡釋紅色文化的相關內容。(2)家長要掌握一定方式方法。家長在向孩子傳遞紅色文化內容時,要靈活運用各類科學手段,密切結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并根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上的身心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地向孩子傳輸紅色文化知識,正確處理好紅色文化內容在孩子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的內化與外化關系,發揮家庭教育在紅色文化教育功能實現中的有效性。(3)家長要做好榜樣示范作用。家長不僅要做紅色理論、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的傳道者,還要做紅色理論、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的信仰者,充分發揮家長在紅色文化教育功能實現中的榜樣示范作用。
總之,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既要繼承和發揚長期行之有效的好經驗和好做法,又要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在內容、形式、方法、手段、路徑等方面探索創新,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價值和功能。
參考文獻:
[1]陳保健 劉寶麗紅色文化教育與傳承模式探析[J].教育文化論壇,2013(04):28-31.
[2]張紹榮.論紅色文化教育傳承體系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5):116-118.
[3]張長虹.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價值[J].黨政干部參考,2015(14):14-15.
[4]白雪.當代紅色文化教育研究[D].吉林大學 2016年
[5]肖元何.拓展紅色文化教育途徑提升紅色文化育人功能[J].教育教學論壇,2016(02):275-276.
[6]曾長秋.論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提升與功能拓展[J].湖湘論壇,2016(06):56-61.
[7]徐韻韻;鄭焱.紅色文化資源育人功能與教育實踐--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3-14.
[8]謝玲;謝清.淺談紅色文化教育實效性的“五個結合”[J].企業導報,2016(18):161-161,163.
[9]肖紹聰.論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J].科教導刊,2017年(11):79-81,89.
[10]朱小玲.四川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功能拓展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14):77-78.
作者簡介:羊守森(1962 —) ,男,漢族,河南省汝南縣人, 政治學碩士,黃淮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紅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