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文化事業的重要標桿和知識源泉。公共圖書館不僅是一個文化機構,還體現著人們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是人們獲取知識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陣地。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途徑之一。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現階段轉型時期,公共服務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構建公共文化體系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在社會的整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公共圖書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務;公共圖書館
一、公共文化服務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公共文化服務是指政府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和總體水平提供的、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包括加強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發展文化生產力、發布公共文化信息、為城鄉居民文化生活和參與文化活動提供必備保障和創造條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現代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文化建設與人民群眾的基本權益緊緊的聯系在一起,體現了文化發展以人為本的特征,突顯了公共服務型政府執政為民的本質。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增強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以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風尚,從而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二、公共文化服務標準
公共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資源要均衡布局,使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務。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應是近距離的、經常性的服務,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非常便利。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的品種、層次、特色應是多樣的;同時,服務對象也應該是多樣的,要考慮到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不能以營利為目的,應具有公益性質,體現對人的關懷,促進人的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國家發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新聞廣播電視事業、出版發行事業、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群眾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和充實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了群眾文化生活的質量,深受人民群眾歡迎,已成為人民群眾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三、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是人民政府設立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是廣大群眾終身受教育的課堂,是承擔政府群眾文化工作職能、繁榮我國群眾文化事業的業務單位。設立圖書館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文化建設的重視,體現了對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關心和重視,對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責任擔當。
圖書館的免費開放著眼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著眼于發揮圖書館的基本職能作用,著眼于增強圖書館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健全和增強服務項目、服務能力為重點,與建立圖書館基本文化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相結合,實現圖書館設施免費開放。
2001年3月,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推進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免費開放,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2011年年初《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下發后,圖書館免費開放進入新階段。
圖書館免費開放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指公共空間設施場地的免費開放;二是指與其職能相適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健全并免費向公眾提供。圖書館免費開放中要向公眾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主要是普及性的文化藝術輔導培訓、時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公益性展覽展示、基層隊伍和業余文藝骨干的培訓、群眾文藝作品創作的指導等基本文化服務項目,并逐步使之健全,向群眾免費提供;為保障基本職能實現的一些輔助性服務如辦證、存包等也全部免費。要切實做好圖書館免費開放工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把工作落到實處。在免費開放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要嚴格執行《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維護好圖書館的公益性質,不得以拍賣、租賃等任何形式改變公共文化設施用途。
公共圖書館除基本公共服務外,為滿足廣大基層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公益性服務。在財政經費保障機制建立的前提下,各圖書館應把主要精力用于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上。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以外的公益性服務,要降低收費標準,按照成本價格為群眾提供服務,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根據圖書館現有的業務干部配備情況,利用現有的文化設施,充分挖掘潛力,引導和動員全社會的文化資源,包括文化師資資源,參與到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中來,向公眾提供豐富多彩、廣泛多樣的公益性文化服務,不斷拓展公益文化服務項目。根據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逐步擴展免費服務項目。
公共圖書館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不能因為免費而降低服務質量,相反要強調服務意識、改善服務態度,以公眾的評價作為免費服務工作的衡量標準,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相關部門要加強對圖書館免費服務的考核,重視公眾意見的反饋,不斷改進免費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努力提高圖書館免費服務質量。圖書館應該以基本服務與非基本服務相結合,保證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文化服務,還應根據群眾文化需求和圖書館自身的能力,提供部分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圖書館既要發揮自己的文化資源優勢,又要廣泛利用社會文化資源,發揮圖書館在基層文化建設中的突出作用。
圖書館是國家舉辦的公益性事業單位,在公共文化服務中體現著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導向,是實現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陣地。圖書館國辦主體文化的地位及其公益性性質,決定了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權益的著力點,體現了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本質、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及進一步推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協調發展的目標取向。加強圖書館建設,對于繁榮我國群眾文化事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論公共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J]. 程應紅. 高校圖書館工作. 2009(03)
[2]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論[J]. 文藝研究. 2009(05)
[3]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J]. 韓軍. 黨政干部論壇. 2008(01)
[4]公共圖書館中文化共享方式研究[J]. 付媛媛. 才智. 2016(02)
[5]影響公共圖書館讀者價值的因素[J]. 董長麗. 黑龍江檔案. 2014(03)
[6]面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公共圖書館政策需求調查分析[J]. 肖希明,徐晨辰,劉靜羽,余愿. 圖書館. 2012(05)
作者簡介:羅明 (1976.3-)女 漢族,河南省信陽市人,現就職于信陽市圖書館,本科,從事圖書資料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