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春永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的加深,各方面行業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程度不斷提高,國家也越來越重視對機械及自動化專業人才的培養程度,不斷加大在教育中對機械專業的投入力度,以求培養出更多的專業性人才,為國家經濟發展和深化改革開放作出貢獻。本文就通過對機械制造業及自動化專業控制類課程的教學改革為切入點,探索了針對未來工作為導向的新型課程化體系教學研究和對專業教學、相關師資力量、實習環境為保障的體系建設。
關鍵詞: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課程改革;教學改革
引言
現在工廠的機械化生產,已經將機器、電器、光電等高新技術融合在起來,這樣就要求相關從事人要同時擁有機械生產、拆卸裝配、遠程操控、電腦網絡控制等多種操作能力。而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就是在教授具有相關制造理論、生產技術、計算機軟件操控技術和能從事工業產品制造、拆卸維修機器的綜合實用性人才。針對本專業對計算機、數控、裝卸維修的特點,要適應機械專業理論和機器、光電、計算機、數控的相關課程,來滿足培養綜合實用型人才的需求,在這種需求下,必須要建設以當前機械制造理論為基本的學生培養體系,在這種體系下培養學生機械理論、電氣技術、計算機軟件操控和裝卸維修的能力。
一、機械及自動化專業控制類課程體系研究
以前的機械及自動化專業的構建研究,是突出不一樣專業門類之間的獨立性,注重一門專業的相對邏輯統一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各個專業之間聯系并不緊密,彼此之間相互聯系不緊密,與實地崗位生產要求脫節,課程的綜合實用性、理論針對性不強,無法滿足學生對日益更新的專業課程的需求。所以老師在實地培養過程中,應該把對學生以后工作素養的培養與運用作為教學的基本目標,應滿足綜合性的課程設立標準,把握處理好相對統一性和多元性,社會人才需求變化與課程設立相一致,學生工作素養和就業處理能力之間的對應,把傳統理論知識教學門類按照課程改革的要求整合分為若干門類學科,做到刪繁就簡、突出重點、強化應用,達到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目標,提高學生在以后社會招聘中的優勢。相比于傳統的機械類專業,電氣專業的設置較晚且課程類型并不全面,過去主要是在機械類課程學習中加入了電工電子技術、微電子原理等幾門課程,教學內容不完善,教學目標不清晰,很難讓學生將這些有限的電氣專業的知識靈活運用到機械及自動化專業中,更不要說去解決機械行業內越來越多先進制造設備或制造系統所出現的問題,對此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應該重視對學生電氣專業知識的講解,并推動學校重視對電氣類課程的建設。
二、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
按照以未來為導向的指導原則,本專業在以后的教學目標應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應盡早促進學生熟悉其教學內容,掌握以后再工作崗位的內容,使學生養成熱愛觀察、勇于探索、樂于學習、敢于創新的習慣。老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和引領者,依托校企合作的創新優勢平臺,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引領作用,著重培養其相關的知識,以實際教學目標為主,培養老師對課堂的主導能力和教學引領能力。教學模式應采用工廠化教學、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多媒體技術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為一體的教學模式,以以后的社會工作為導向,整合課堂知識和實踐本領,將教學內容分為多個實踐模塊進行主題教學。每個模塊就是將實際課堂教學的與實踐內容緊密聯合的內容采用不一樣的方法將其具象化,每個例子就是一個應用實踐板塊,其中有著以后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實踐模塊可以在校內廠房或企業實習時完成,采取課堂和產地綜合性教學,學生在實地工廠車間動手實踐,老師在旁邊講解指導,規范其操作步驟。這種老師邊教、邊演示,學生邊實習、邊訓練、邊提問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實際生產與課堂教學的零距離,不僅提升了教學效率,也提高了課堂學習質量。
三、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控制類教學的改革
(一)制度建設與完善
學校要對校企合作、學生在校外實訓的各個方面,對綜合性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對學校內的各種相應保護措施都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樹立起人才培育的檢驗標準和與之相對應的規范準則,建立由學校、企業、老師、學生為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和對應的工作管理制度,從而促進規范高效的的綜合人才培養機制的建成。
(二)環境的創建
本專業在學校中的教學知識與以后工作崗位所從事的工作具有高度吻合性,這類工作主要要求技術人員能憑借相應的機械裝置來完成與之對應的工作,只要能熟練操控相對應的機械設備就行。為此,學校需要提高對學生實習場地環境的投入程度和加大與企業合作范圍,建設校內實用性實習車間以及與企業共建的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能熟練掌握相應的機械設備和與之對應的裝卸維修能力,實現學生與工作崗位的順利對接。
(三)師資儲備力量建設
為了培養出有著基本理論知識和熟練操控技能的學生,必須要有專業理論知識豐富,實踐教學本領強的師資隊伍作保障,培養高水平師資隊伍是提升教學質量完成相應教學任務的基本保障,學校要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建設能力,加強對專職教師的培養力度,吸納和引進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員來到學校兼任講師,從而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邀請本專業知名專家學者來學校舉辦講座或定期進行現場教學指導。
(四)改革考核
學校要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查,不僅要注重對專業知識的考察,也要注重對實際操控能力的考核,學校要建立與之對應的考查準則和考查機制,考核的基本包括:理論知識題目、操作準則、裝配維修的內容,實行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一致的考核方式,同時也要把實踐能力和實踐項目納入到考核范圍中,采用筆試、實踐考試、綜合考試等多種考試內容相結合的考試模式,從而更好的培學生的綜合學習實踐能力。
總結: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本專業在以后的社會中會越來越受到重視,相對應的人才也會更受到歡迎,為培養綜合人才,就要加強學習與企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更好的培養出適應工廠需求的專業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