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女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種能力的培養,其中“提出問題的能力”是這四種能力種在課堂上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當今的社會需要的是知識面廣、具有主見、且富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不會提問,不敢提問的學生,則不是創新型的學生。所以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上的問題下放給學生,讓學生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提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一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問”。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更多的教師是主宰,學生是被動接受,教師在學生中間是高高在上的,絕對的權威。這樣的師生關系產生過不少的負面影響,學生害怕教師,對教師是絕對的服從,這可能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或對立,更不要說是學生敢于向教師提出些要求、建議或問題,而這與我們今天新課程的理念是背離的,在這種教育下很難培養出合格的、有創造力的合格人才,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使學生不管是課內還是課外,都要盡量尋求與學生談心的機會,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是寬松的,師生之間是平等的,交流是愉悅的,不斷地給學生鼓勵,就能營造出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教師要作為一個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時常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一同去學習、探索,有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請教學習,這樣他們就會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就敢于向老師、向教材、向未知世界提出問題、提出挑戰。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創設主動參與的情境,使學生“想問”。
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習的內驅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問”的情境,使學生形成認知沖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布魯姆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必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小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將所要學習的知識,創設于新奇的懸念式情境中,可誘發學生產生揭開秘密的問題意識,使他們想問。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方式,把枯燥的數字、抽象的概念、公式,變成有愉悅性的具體情境,從而引發學生的新奇、興趣,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機會,使學生“可問”。
課堂上,我們大多時候,習慣上師問生答,學生只需去思考要如何回答問題,而無需去考慮還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熱熱鬧鬧的一堂課下來,老師始終在牽著學生的鼻子在走,學生到底得到了多少發展,不得而知。這樣學生總處于被動的狀態,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不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長此以往,因為這種狀態下的學生,根本沒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沒有問題可提。針對這種情況,我經常在課堂上不斷地鼓勵學生,使他們敢說、愛說,怎樣想就怎樣說,說錯了再重說,使學生慢慢學會說有價值的話,提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提了那么多的問題,中間不乏有些可笑的,愚鈍的,但學生能提出問題說明他在思考,在探索。同樣有的問題教師可能一時回答不上,要查些資料,但你不要覺的難堪,師生可共同探討,有的問題可告訴學生到那里去找答案,有的可暫時不作答留給學生思考。我們的教學不正是要培養敢于質疑,會學習、會思考的標新立異的創造型人才嗎?
四、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給予點撥和指導,使學生“會問”。
提問是一種創新,教師應當千方百計保護并發展學生的創新萌芽,以往的啟發式教學,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狀態,很少提出問題,我們教師要在方法上給與學生點撥和指導,使學生“會問”。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從所學的知識中,尋找矛盾和疑問,提出自己的見解。
(一)要在知識的“產生點”上找問題,就是要實現從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上發現和提出問題。
(二)要在知識的“結合點”上找問題,在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上發現和提出問。
(三)從自己在明白、在清楚的地點提問題,學生一旦掌握了這些自我提問的方法,就能更加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尋求答案。例如:在教學“思維策略”第14部分時,教師在教學“策略應用”這個環節時,請學生寫出《自我提問單》,學生思考后,提出了以下問題:“這是一道幾步應用題?”,“從已知條件可以推出什么?要求問題必須知道什么?”,“從未知中可以推出什么?已知條件都用上了嗎?有沒有隱含的已知條件?”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后自己提出來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又如:教學時、分、秒的認識這一課,教師創設情境后,請學生回答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想學到哪些知識?學生通過提問:時鐘是誰發明的?為什么有三根指針?它們各表示什么?有什么關系?為什么一圈只有12個刻度?沒有時鐘以前人們怎么辦?……教師請學生說出自我提出了哪些問題,教師就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管理、分析、比較、尋找答案。由于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他們學習起來,積極性特別高,思維特別活躍。通過自我提問、答疑、不僅學習了“時間”的基礎知識,而且培養學生自我提問的良好習慣。
“授人于魚,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對于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變學生課堂上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實現素質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也就沒有創新,問題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地改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探索創新的境界中,更自由地思考、討論和學習,更主動地投入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