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環
摘要: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我們的教學更是如此。新課標頒布后,教學改革的力度是越來越大。但是,教師必須明白,改革必須是建立在反思的基礎之上的。教師必須反思之前的教學存在哪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然后再制定出改革的措施和策略,這樣才能掃清改革的障礙。本文將從閱讀方式、合作討論方式、多媒體教學方式等三個方面來反思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反思;閱讀方式;合作討論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與師生的學習都呈現出低效化。教師一味灌輸知識,鮮有師生互動等環節;而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鮮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見解。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個性被扼殺。而教師也是受害者。教師的教學水平長期停滯不前,久而久之,陳舊的理念會根深蒂固,影響到自己素質的提升。
新課程改革為教學提供了嶄新的平臺,給教師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間,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新課程的實施使教師的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慢慢彰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的教學方式逐步走向教學的前臺。但我們也看到,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反思。
一、對閱讀方式的反思
(一)閱讀方式流于形式。我們知道課堂上語文教學很大一塊空間來源于對文本的認知和閱讀,在新課程的要求下,新的閱讀教學應該是扎扎實實抓好課堂內的閱讀教學,可而今眼目下,課堂上常常流行這樣的口語:“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你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表面看來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而在實際教學中,課堂上,教師言畢,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到處是所謂的“書聲朗朗”,而學生常常會忽視或者說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久而久之,不喜歡的方式就會讓學生丟棄。比如像默讀、瀏覽等有的學生上了高年級都還不太適應這種讀書方式。
(二)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閱讀方法。兒童是否有閱讀的興趣,很大程度取決于學校第一學年的教學活動。如果老師能發現、獎勵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么他們就會喜歡上閱讀,所以,我們在語文低段教學中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培養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樣看來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二、對合作討論方式的反思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努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也正是課堂教學改革所努力的方向。眼下,幾乎所有的課堂,特別是公開教學,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從講臺上走了下來,不再是“居高臨下”,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始凸現了,學生的頭抬起來了,手也舉起來了,話也多起來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被激發起來,表面看來學生是動起來了,但實際上學生合作的有效性很低:有的不管問題是否適合采用合作學習這種方式,不論問題大小、深淺一律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有的教師把問題一提出沒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直接進行合作討論;有的問題只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就能解決的也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有的合作討論的目標方向不明確或范圍太大太空,學生不知道該去合作什么,討論什么;有的合作則根本沒有時間的保證,幾個學生湊到一起還沒有說幾句就草草收場;有的小組學習中,愛發言的依然是那些學習好的,學習差的則只是旁聽;有的小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而變成了學生說笑或玩耍的機會;還有的教師在學生合作時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諸如此類的問題在課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為達到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們必須重視:
(一)精心選擇合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問題不太復雜,這樣的問題,可通過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時間邏輯思維這三種思維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決;但有的問題的復雜性水平較高,而這些問題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
(二)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之后可以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做到能聽出別人發言的內容,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見解,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這樣就保證了每個人都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同時在參與合作學習中,教師更應培養特困生在小組內主動參與的勇氣和自信。
(三)加強對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要等待,而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教師不應該擔心學生討論時會提出很多問題,怕“不好收拾”,殊不知學生在這樣的“問題堆”中思索,“小問題”馬上迎刃而解,“大”問題就是我們教師要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如何認真分析并反思思維的過程;教給學生正確的合作策略,讓他們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三、對多媒體教學方式參與度的反思
新的教學理念不但帶來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帶來了教學手段的優化和多樣,最直接的表現是對多媒體資源在課堂中的廣泛應用。我們都知道,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尤其是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是現代教學的需要,它所帶來的便利和優勢也是大家熟知的。但在多媒體的應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問題。
(一)過份依賴課件。部分教師認為一堂優課如果沒有課件或者說課件內容少了的話就不是優課,于是將課件作為自己能力水平和課堂效果亮點的標志。為了片面地追求課件的新,奇,課前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制作課件。一節課從開課到結課始終都在使用課件,整堂課成了課件的演示課,整節課看到的只是聲像音畫的不斷變換的展示,而看不到老師的引導,看不到學生的思維,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過程也好像全權委托課件代替了一樣。
(二)是對多媒體課件的定位還不夠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喧賓奪主。多媒體課的優勢再多再好,但它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在授課中,部分老師的課,有明顯跟著課件跑的傾向,教師要講的哪一點都在大屏幕中展示出來,看上去教師則變成了課件的操作者和跟隨者,學生面對的是課件而不是教師。
所以我想作為新世紀的小語教學工作者,我們必須真正融入到實實在在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把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真正融入到孩子們的心靈深處,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更快更準地學到更多,更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