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
黨的十九大對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黨的十九大為我國教育發展指明方向,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習近平教育思想指引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積極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發展,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發揮好自身作用,聚焦根本任務,系統推進立德樹人。把德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定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完成的一道必答題。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新的要求,改進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質的途徑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一、堅定政治信念,永葆政治忠誠
黨的十八大以來,時代在發展,形勢也發生了深刻變化,隨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與高校發展改革的逐步深化,必然帶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豐富、拓展和載體的多渠道、多樣化,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在黨的發展歷程中,忠誠這一價值理念有深厚的根基和久遠的傳承?!笆善埔玻豢蓨Z其堅?!本褪钦f,石頭可以因為外力毀滅,但是它永遠堅硬。習近平總書記一貫強調對黨忠誠,指出:“重點突出堅定的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备咝K枷胝喂ぷ髡咭哂袌远ǖ恼涡拍?,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切實做到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擔責、為黨盡責,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這種對黨的忠誠、對信仰的忠誠正,對做新好思想的傳播者、新時代的推動者、新征程的奮進者具有重要的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堅持正確的政治信念,就要不斷加強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深刻理解、自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從內心增強對黨的奮斗目標的認同感、歸屬感和使命感。首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
二、提升綜合素質,加強工作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專業素質是其履行職能、發揮作用的基礎。當今社會,教育、學習已擴展到人的一生,只有終身接受教育、終身學習,才能培養成完善的人才。誰掌握了學習的先機和主動權,誰就搶占了生存和發展的制高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走在時代前列,自覺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開展工作才能不斷應對新的形勢、新的挑戰。
第一,要勤于進行知識更新,讓思想跟上時代的發展,不斷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知識的危機感和學習的緊迫感,把學習當作渴望、任務、責任,作為精神追求和政治責任來對待。應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用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工作;第二,要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是制定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據,是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保證。實踐證明,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權。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調研能力,做到理性思考、合理規劃、務實做事,使調研成果轉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展的動力;第三,要修身立德,增強為人師表的使命感。
三、豐富教育載體,發揮政治作用
隨著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實踐“互聯網+”快速發展,推動經濟形態不斷地發生演變,為改革、創新、發展提供廣闊的網絡平臺。多媒體手機、社交APP的廣泛應用,迅捷的溝通渠道帶來了極其豐富的信息量,也沖擊著傳統的思想觀念,衍生出新的意識形態。青年大學生思想活躍、學習能力強、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也同樣容易受到各種訊息的干擾,其中一些社交媒體網站、微信、直播等渠道信息龐大、內容混雜,弱化了黨的教育權威性,這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順應時代要求,發揮加強“兩微一端”等新媒體重要作用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在網絡中凸顯黨的引領核心作用優勢。一方面,創建黨建網絡平臺,建立新的紅色堡壘。由于網絡平臺時間靈活、空間自由、時效性強、表現形式多樣,能夠很好的調動青年大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學生學習理論和知識的積極性,有利于更好地擴大黨的思想教育影響力和覆蓋面;另一方面,根據新媒體的傳播特點,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例如微視頻秀、攝影比賽等一系列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新媒體校園活動,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直播視頻等媒體社交軟件,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信息化、透明化、新穎化。利用網絡新媒體使高校網絡宣傳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不斷提升網上宣傳報道的政治性和時代性。
四、理論聯系實際,創新舉措實效
近些年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弱化趨勢,思想政治工作地位被邊緣化。內容不新穎、手段不靈活,都嚴重束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發揮。高校校園整體知識水平高、思想層次高、想法多樣、活動領域范圍面廣,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必要性、開放性、權威性。由于高校學生來自不同地域,家庭背景不同、學習專業不同、年齡也有一定跨度,要協調好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科研學習、社會實踐的關系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任務。結合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特點,傳統的教學形式和方法顯然是不能滿足需求,也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
理論聯系實際,創新舉措實效,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質、履行工作職責的內在要求。首先,創新觀念和思路。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的根本觀念。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從群眾的實際出發,相信和依靠群眾,維護實現和發展群眾的根本利益。要適時、正確地重視青年大學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和諧氣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學生政治素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其次,創新內容和方式。思想政治工作要圍繞和適應黨對高校中心工作的要求,跟隨改革發展的步伐,注入時代的內容,拓寬服務領域,增加工作職能,把思想政治工作與高校的發展、機制轉變等各方面管理工作整體融合,形成綜合效應。針對青年大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拓展教育內容,使內容更加科學、新穎、豐富,更能入耳、入腦、入心,幫助學生解決理想信念、道德規范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