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銳
四川設立有甘孜藏族自治州,其駐省辦事多處在成都武侯祠橫街一帶,該地逐漸形成了藏族群眾的聚居區。數十年間居住在這附近的漢藏兩族相處和睦,而這附近的店鋪也多以銷售各類藏族工藝品為主要業務。如何有效促進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騰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歷來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領域。而藏族手工藝產品的開發對于帶動藏區經濟整體發展的有著絕對的促進作用,眾多有識之士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這一領域。筆者在此也想結合所學對這一問題發表一些淺見,還望有關專家斧正。
一、藏族手工藝產品開發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于藏族手工藝品的價值特點可作出如下歸納:1、歷史研究價值;2、文化價值;3藝術價值;4文物收藏價值。這些正是我們斷定藏族手工藝品具有極大的開發潛力的基本依據。而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則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經濟效益
手工藝產品制造歷來是藏區重要的生產活動,民族手工藝、農業和畜牧業并列為藏區歷史上的三大傳統產業。而實行民主改革以來,藏區社會經濟獲得巨大飛躍,民族手工藝也不斷的發展壯大。在當前改革開放、努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格局中,藏族的民族手工藝依然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藏族手工藝產品充滿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它們大多被用于滿足藏族同胞特有的審美情趣和生活習慣,但同時也受到其它許多地區非藏族廣大人民的喜愛。這些產品所具有的民族性、地方性和宗教性,是在藏民族社會歷史和所處的自然環境的特殊條件下形成的。它反映了藏民族共同的宗教信仰,并在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等方面表現了藏民族的風尚和情趣,反映了藏民族的生產方式和風俗習慣。因此,藏族手工藝品擔負著滿足藏族人民物質和文化需求的雙重任務。
20世紀90年代以來,藏族手工藝品開始在國內外經貿活動中顯示出巨大經濟價值和市場潛力。當今世界藏學研究的如火如荼,藏區旅游產業繁榮興旺,旅游者的購買力也在不斷的提高,富含文化特色的商品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鐘愛,藏族手工藝產品的市場在逐漸擴大。這些都顯示了藏族手工藝產品開發的經濟效益。
(二)社會效益
藏區的民族手工藝可謂是典型的鄉土工業,其生產制作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悠久的歷史傳統,生產機具大多可就地解決,能源消耗小,生產方式靈活,這剛好與目前大部分藏區的產業結構和生產力水平相適應。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只要能夠保證產品渠道的暢通,不但能夠令以農牧業為主的藏區農戶有效利用農閑牧歇的時段增加經濟收入,還可以吸收了大量城鎮和農村勞動力,解決了他們的勞動就業出路。這些對藏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此外,在當今以經濟發展為第一要務的社會整體大環境下,深度的發掘傳統手工藝品的經濟價值,無疑會促進人們對于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保護的重視,這點具有更加深遠重大的社會意義。
二、當前藏族手工藝品開發中應注意的問題
目前在藏區已經形成了幾個頗具規模的不同類型產品的制作中心;藏族手工藝在理論指導和支撐方面,已經出版了多部專著;青海熱貢地區也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等等。而筆者在此則想談談我所看到的以及將來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
首先是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很可能會損害藏區本地藏族手工藝品從業者的利益。這種競爭主要有三個方面:
1.來自國外的產品競爭。現在尼泊爾、不丹等國家在藏族手工藝產品方面具有極大的競爭力,并且他們業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占有一定的市場。
2.藏區內本地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如果不能有效地協調,這一局面的產生是毋庸置疑的。雖然,目前我們提倡在旅游紀念品方面對于藏族手工藝品做深度大力的開發,但是在藏族手工藝品中占據主要地位的應該還是藏族人民的民族特需品。而且旅游紀念品自身的特點如便攜性、即用性、相對低價等特點決定只有部分的藏族手工藝品具有旅游紀念品開發的可行性。因此,需求市場的相對集中,生產技術的趨同,必然導致生產者的競爭激烈。
3.藏區以外的有關行業介入。隨著西藏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和開放政策的貫徹落實,外部有關行業的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區內市場的競爭中肯定是無可避免的。而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國際資本的介入也并非不可想象。而在這些情況下,除了市場競爭的加劇外,甚至有可能出現“別人吃肉我們喝湯”的情況,直接損害藏區手工藝從業者的利益。
(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待加強
其次是加強知識經濟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對于這一問題我想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前一陣鬧得沸沸揚揚的韓國對于“端午節”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節日的知識產權的注冊,就是我國目前總體缺乏知識產權和知識經濟意識的最好說明。藏族的手工藝品雖然是藏族人民千百年來智慧和文化的積累,自身有著鮮明的民族特點,但在市場經濟和法制社會的大環境下,在藏族手工藝品開發的過程中,配套的法律法規建設和知識產權的界定工作也應該齊頭并進。
三、做好藏族手工藝品開發的策略
我們看到在藏族手工藝品開發的過程中局面有喜有憂,那么根據情況制定策略,以突出優勢、解決問題在整個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想法,請專家指教。
筆者認為制定藏族手工藝品開發的策略,必然是要從兩個方面考慮的:生產經營者和政府。
(一)生產經營者應細分市場,細化產品規格,重視品牌塑造
首先談談以藏區同胞為主的生產經營者應該考慮的問題:在細化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有重點的開發。藏族手工藝產品種類繁多,但基本上又可以分為三大類:民族日常生活特需品、旅游紀念品、高檔藝術品。雖然在這樣的分類方法下,三種類別的產品互有交叉,但卻可以幫助我們看到藏族手工藝品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就目前的情況看,民族日常生活特需品這塊兒市場是相對固定和穩定的,這一部分經濟效益的提高是一個伴隨著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的漸進過程。而在旅游紀念品和高檔藝術品市場,產品則有很大的靈活性。把握時機、策略得當就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顯著的成績。
藏族的手工藝產品代表著藏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紀念價值。這些民族手工藝品既以傳統藝術為基礎,同時也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隨著西藏旅游業的不斷升溫,旅游者對旅游品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只有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和愿望,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擴大市場,擴大規模,從而進一步提高民族手工藝的經濟效應。所以,對于藏族手工藝旅游紀念品的生產開發要在保持原有產品的民族風格、地方特色、反映民族風俗人情和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根據市場信息和時代需求,配合旅游熱點概念,適當的做出革新和創新,滿足旅游者的消費心理。
從經濟學原理的角度來看,高檔藝術品具有極高的附加價值,必然帶來豐厚利潤回報。而藝術品市場上的“天價購買”我們也屢見不鮮。藏族手工藝品歷來就有許多用貴重原材料精制加工的精美藝術作品。所以,對于高檔奢侈藝術品市場的關注也是藏族手工藝品開發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藏族手工藝品不僅要有大眾化的“下里巴人”,也要有高檔高價的“陽春白雪”。而作為高檔藝術品的藏族手工藝品在開發的過程中,除了注重原材料的甄選,忠實保留傳統制作方法外,我想還要格外的重視“品牌”。比如,在書畫藝術品市場,決定價格的要素除了尺幅、畫作的藝術水平等因素外,作者的名望絕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而藏族的手工藝品在這種作者為作品帶來的附加價值方面卻有著明顯的不足,基本沒有什么“品牌效應”。所以,我認為藏族手工藝品在走向高檔藝術品的這條道路上除了堅持貴重原材料、傳統工藝、精工細作等傳統外,也應該注重對于重點藝術家、重點題材、重點作品的宣傳和“品牌”塑造。
(二)政府相關部門要做好相關配套服務
而在生產經營者們為了藏族手工藝品的開發不斷的努力與嘗試的同時,有關的政府部分也要做好各種配套工作、引導工作,這樣才能夠保證這一產業有序、良性的發展。對此筆者僅提出以下幾點淺見。
1.藏區的有關主管部門應積極組織有關人員到內地、沿海甚至國外考察相關產業,開闊眼界,打開思路;組織區內企業開展與區外同行業之間的橫向聯系,積極引進技術、設備和有用人才;區內也應當大量組織在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積極發展合營經濟,提倡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橫向經濟聯合,以名優產品為龍頭,進行專業協作,聯合經營,也可以按有關規定,在保護好本地群眾利益的前提下主動同國外藏胞、外國廠商搞合資經營,實行多元化的經濟結構,借風發展。
2.注重人才培養和組織從業人員的專項訓練。藏族手工藝的從業人員長期以來居住比較分散,技藝水平參差不齊,且流動性很大,非常不利于民族手工藝的規模化發展。只有在規范化的前提下形成一批成熟的、穩定的民族手工藝的產業工人,才能保證民族手工藝步人持續、健康的發展軌道。而這就有賴于政府部門的策劃與組織實施。
3.堅決抵制粗制濫造的藏族手工藝產品。面對巨大的經濟利益,很可能出現一哄而上、泥沙俱下的局面,而劣質的產品只能損害整個行業的聲譽和長遠發展。這就需要政府部門正確的觀念引導以及嚴格的監管措施。
另外,作為一名文博行業的從業者,我還想特別強調一點:一定要對作為文物的藏族手工藝品與作為普通藝術品的藏族手工藝品進行嚴格的界定。絕不能發生打著藝術品的旗號從事非法文物買賣的情況。這也是政府部門在藏族手工藝品開發工程中應著重注意的問題。
注釋:
1. 該結論為筆者在四川成都市武侯祠一帶對多家經營藏族手工藝品的商店進行實地調查所得。
參考文獻:
[1]夏葉子,藝術品投資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年版
[2]諸葛凱,適者生存:中國傳統手工藝的蛻變與再生[J],裝飾,2003年04期
[3]郭曉合,西南新經濟增長點的選擇[J],財經科學,1999年03期
[4]亞西、扎呷,西部大開發中的西藏傳統民族手工業[J],中國藏學,200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