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琳
摘要:在二十六年前,在內蒙古的自治區蘇尼特右旗成立了第一支紅色文藝輕騎隊烏蘭牧騎,從烏蘭牧騎成立之后該輕騎隊所承擔的就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的使命,為豐富著當地的人民的文化生活的使命而努力著。他們的表演形式特點為弘揚著當地的民族特色,他們每個人都多才多藝,有著輕便靈活的組織形式的特點,一直廣受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
關鍵詞:烏蘭牧騎;少數民族歌曲;藝術特色及價值
一、烏蘭牧騎少數民族歌曲的發展
他們的表演形式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高度評價,也稱為我國在文藝戰線上的一個代表性表演團體。到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這二十多年的時間里烏蘭牧騎經歷了各種嚴峻的考驗,不經歷風雨怎能看到彩虹,現在的烏蘭牧騎在全國各地、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廣為流傳。現在的烏蘭牧騎已經生根發芽在少數民族地區,一直擁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這與烏蘭牧騎始終清楚明白自己所堅持的信仰是什么,所秉持的就是為人民服務,一直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承擔著自己的責任,一直走在人民群眾的內部、與廣大的人民群眾一起保持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通過多年的實踐說明烏蘭牧騎這種藝術形式是最適合我國廣大農村以及少數民族這種交通不便的地區。曾經有人提出在沒有劇團的縣城或者鄉鎮都應該建立烏蘭牧騎式的表演形式,為了鼓勵這種表演形式的建立,在每一次的表演之后都會對其進行表彰,肯定他們的發展方向是對的,是加強民族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接下來針對烏蘭牧騎做簡單的介紹以及其在少數民族中的藝術價值進行探討。
二、烏蘭牧騎少數民族歌曲特色及藝術價值
烏蘭牧騎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紅色的嫩芽,所代表的就是宣傳紅色文化的工作隊。起初剛成立的時候烏蘭牧騎只有九個人,通過馬車在不同的地方進行表演又被人叫做馬車上的文化工作者。這些隊員大都是草原上的牧民,全都多長多藝,他們不受場地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表演,甚至在演出的空檔還會幫牧民做農活,充分表現出了他們的宣傳性和生活服務性。到目前為止,烏蘭牧騎已經發展到七十多支隊伍,無論是性成員的數量還是裝備的精良程度上相較于以前都有了極大程度的提升,他們的表演已經走向了全國各地,甚至是國外,為國家輸出了大量的優秀表演人才。
伴隨著烏蘭牧騎的不斷的發展,因為其無私的奉獻并且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的對其贊頌的文字層出不窮,比如說《讓烏蘭牧騎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還有《油爆不朽的烏蘭牧騎稱號》以及《生情溫暖民心-記科右中旗烏蘭牧騎》等等。并且根據老一輩的烏蘭牧騎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大量的人物傳記真實的記錄來對其進行紀念贊賞。并且時代正在不斷的發展關于烏蘭牧騎的發展讓許多的人的更加關注,其發展不能因循守舊,應該做到創新,關注其發展前景,有人提出《堅持正確方向不動搖-烏蘭牧騎的一條經驗》、《論烏蘭牧騎隊伍如何適應形式的發展》、《對烏蘭牧騎節目的創作的思考》等為烏蘭牧騎的發展提出建議,為烏蘭牧騎下一步的計劃做了打算。
現在的烏蘭牧騎已經成為了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一種標志性藝術形式,也是當地 傳統文化的代名詞,在烏蘭牧騎的演出過程當中不斷的創新并且加強隊伍的管理,推進整個機構更加合理的走下去,讓烏蘭牧騎藝術更好的傳承下去。
三、烏蘭牧騎少數民族歌曲的藝術形式
烏蘭牧騎藝術以內蒙古文化藝術為主,以高亢悠揚曲調、豐富的內容為主將蒙古族人民熱情、豪放的性格充分的表現出來。
(一)長調
長調是一種在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一種歌曲演唱技巧,通常是用真聲的唱法發出高亢的音調逐漸發展為內蒙古的獨特特點。
(二)短調
短調在內蒙古地區歌曲中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其特點是有比較固定的節拍,歌詞簡單并且較為押韻,其藝術性很強,多為即興創作,是一種很靈活的藝術形式。
(三)呼麥
呼麥又被稱作是蒙古喉音,是一種通過收縮喉嚨來進行發聲做到一個人可以同時發出兩個聲音的技巧唱法,這種唱歌方式一般也廣為流傳于內蒙古地區。
四、烏蘭牧騎少數民族歌曲的表演形式
烏蘭牧騎表演團隊有著其獨特的表演形式,一般秉持的理念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其所表演的節目也大都是根據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進行改變,讓觀看者有著很強的代入感,做到貼近群眾。并且進行烏蘭牧騎表演的成員們大多不會進行專門的排練等準備工作,經常是洗把臉就進行演出,這也為在進行表演的烏蘭牧騎成員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很容易與觀眾產生共鳴。
烏蘭牧騎的表演形式豐富多彩,一般以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特色,各種長調、短調、呼麥等藝術表演形式層出不窮,并且在保證原有特色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新,并且還根據當地的生活場景創造了各種情景劇、相聲、小品等即提高了藝術的觀賞性也提高了其藝術修養。
舞蹈是烏蘭牧騎藝術的一種典型的藝術表演形式,其一般表達著熱情奔放的情緒,通過雄健有力的動作來表達其感受感想以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不僅是在表演上,平常蒙古地區的人們成了人們茶余飯后也會經常自發組織的活動,其藝術已經普及到了千家萬戶。
結束語
烏蘭牧騎所承擔的更是文化傳播的功能,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由于通訊設施的缺乏少數民族地區一般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精神上的極度匱乏使得他們并不能很好的接受全新涌入的文化、信仰,因此烏蘭牧騎就承擔著這樣一種責任,宣傳著黨的方針政策并且為牧民提供著豐富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1] 周磊.中國民族民間歌曲的體裁特征與演唱技巧初探[J].音樂時空.2014(07)
[2] 張麗.談民間歌曲的要義[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