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鑫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新課程提倡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現如今,我國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閱讀教學時存在著許多弊端,需要通過制定有關策略來進行改進。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運用策略
引言
閱讀教學是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的關注點在于學生、老師以及課本間的心理溝通。對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建立健康積極的心理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感染力不高
在我國部分小學語文課堂中存在著教師教學感染力缺失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一個教師的教學感染力通常可以從教師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準確流暢的教學語言、淵博的知識、優雅得體的教學儀態、飽滿充實的情感、旗幟鮮明的個性特色、親近的教學態度來起到感染學生的效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目標。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大多數的教師缺乏過硬的語文素養,從而造成了教學感染力不高的情況出現。
(二)教師課堂教學不夠靈活
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通常會出現部分教師由于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從而導致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低效,造成教學方式單一的原因主要是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不夠靈活,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沒有針對不同的文本在閱讀教學中采用與之最相適應的教學方式
2.沒有針對閱讀教學中的突發狀況及時的對預設教學方式進行調整,故無法采取最有效的解決方式來處理問題。
(三) 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不夠了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面對不同年紀的學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進行閱讀教學,但是依照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面對不同的年紀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極其缺乏。造成這個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不夠了解。不同的學生,在心理發展水平、接受水平、學習習慣、個性興趣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這些,所以未能在實際教學中對不同年紀的學生采用不用的教學方式。
二、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的具體運用
(一)在教學中凸顯感染力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具有感染力的教師能夠通過自身的魅力來充分的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師生間產生心靈間的交流。教師要想提升自身的感染力就需要在課外勤學小學語文教學基本功,擴展自身的閱讀視野,提升自身的內涵。在平常教學過程中也需要苦練,將感染力滲透在自身的教學過程中,時刻鍛煉自身的語文基本功。
例如在進行《泊船瓜洲》古詩教學時,可以向學生講述作者的生平事跡,然后對作者的創作過程進行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重點提到王安石在創作過程中反復推敲,最終在‘到、‘過、‘入、‘滿、‘綠這一系列動詞中選定‘綠字。然后對學生提出關于‘綠字究竟好在什么地方的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等小組討論出結果再請同學代表出來回答。通過對‘綠字的討論、分析。讓學生了解到作者嚴謹的創作精神,并能夠在往后的學習過程中變得嚴謹。
(二)使用多變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追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便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要想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的課堂呈現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必須得遵循兩個基本原則:一、深入鉆研文本,力爭找到與文本最相匹配的教學方式。二、拋開預設的束縛,遇突發情況順勢生成。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字詞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設置以此小型的字詞記憶比賽,讓學生對這些需要記憶的詞產生深刻的影響。步驟可以如下:
1.教師指導學生讀準字詞。
2.學生默記字詞。
3.隨機選派學生到黑板前進行聽寫比賽。在比賽獲勝心的激勵下,學生往往能夠迅速記憶字詞,相比于課后記憶更為高效。而且,字詞記憶比賽猶如閱讀文本前的一次熱身運動,已經將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帶動起來,有利于閱讀教學其他環節的推進。
(三)在不同年級采用針對性策略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直接影響著他們往后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必須得認真投入精力,以確保學生往后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給予學生知識,讓學生處于快樂的狀態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愛上閱讀,為其往后打下一個好的基礎。要想成功激發學生的閱讀樂趣,就必須得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制定相關的方案,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案來吸引學生的目光。
例如,在上《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可以通過一邊播放課件,一邊進行話外配音,讓美麗的雪景、在雪地上畫畫的小動物展現在學生們的眼前。與此同時,教師飽含情感又極具啟發性的話語縈繞在學生們的耳邊。直觀的視覺感知對他們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適時的聽覺感知啟發著他們,成功激起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三、結語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標準對于提升學生課外閱讀量有著較為明確的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引導學生學會延展性閱讀以及探索性閱讀。讓學生能夠自主閱讀,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開拓自己的知識面,積累一定的素材,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以及美學觀點,從而達到新課程標準中加強學生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