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林風
8月7日是臺灣指考(指定科目考試)發(fā)榜的日子,但很多臺灣學生在這之前已接到大陸的錄取通知書。臺媒稱,今年大陸高校首次將對臺招生標準降到學測均標,吸引大量臺生,有人45級分(滿分為75級分)就上了“211工程大學”。
臺灣《中國時報》6日根據(jù)收集到的24所大陸高校錄取臺生名單,總結(jié)出今年臺生上大陸高校的四大特點。一是報讀地域更廣。以往臺生報讀大陸高校以北上廣、江蘇和福建為主,近5年華中地區(qū)的武漢逐漸熱門,但今年臺生報名更為踴躍,北到東北,南到海南,西到四川,以及過去少有臺生的天津和山東,今年都迎來臺生入學。二是人數(shù)暴增,24所高校共招收臺生近600人,比如四川大學去年面試了26人,今年光錄取就有45人,“可以說是爆炸性增長”。三是報考學科更廣泛,過去不少臺生到大陸都是讀醫(yī)科,今年除了醫(yī)科仍然熱門,諸如動物醫(yī)學、飛行器動力工程等一般認為非常專業(yè)且冷門的科系,都有臺生被錄取。四是錄取分數(shù)降低,在福州大學錄取的24人中,學測成績從45到64級分不等;華中師范大學,有臺生45級分就考上了。報道稱,總之,在臺灣“高不成、低不就”、很難填報科系的臺生衡量之下發(fā)現(xiàn),只要不是“非北上廣不讀”,在大陸有不少選擇,他們很可能是未來登陸大陸高校的主要群體。
“高教舞臺在哪里,臺青用腳投票。”《中國時報》6日稱,兩岸教育情勢此消彼長,令人感慨。一方面大陸高教質(zhì)量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島內(nèi)政治過度介入校園,“一推一拉之間,就是整個臺灣青年世代的人才空洞化”。
文章稱,臺當局有沒有誠意,人民都知道。距離年底選舉還有百日,蔡英文當局企圖用學貸緩繳、青年購屋貸款優(yōu)惠等討好年輕選民,但只要看看臺灣青年奔赴大陸以及其他境外大學的狠勁,就知道他們早已做出選擇。▲
環(huán)球時報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