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光
摘要:泉州是首個東亞文化之都,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沈慕羽書法是馬來西亞的“國寶”,他于2007年12月惠贈家鄉楷書四言聯《海濱鄒魯泉郡圣賢》。該巨幅書法作品較好地體現了沈慕羽的藝術水平,頗具收藏價值,是不可多得的館藏藝術精品。
關鍵詞:沈慕羽;書法;海濱鄒魯;泉郡圣賢
古城泉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海峽西岸中部,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之美譽。泉州又是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球第一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自古以來各種宗教兼容并存,東西文化交匯,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文物瑰寶舉世矚目。泉郡名城山川秀麗、人杰地靈,歷來文風鼎盛、鴻儒聚舫。自唐歐陽詹“溫陵甲第破天荒”以來,英才輩出、賢能比肩,歷代計有文武狀元19名,進士2572名。南宋泉州知府王十朋曾在州署衙門題聯曰:“八閩形勝無雙地,四海人文第一邦。”大理學家朱熹更是盛贊泉州“此地古稱佛國,滿街皆是圣人”。
該副楷書四言聯上聯“海濱鄒魯”,下聯“泉郡圣賢”,紙本,完整,款題“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惠存丁亥年馬來西亞華校董教總顧問九六鄉叟拿督沈慕羽局紳博士題於馬六甲”,鈐引首章橢圓形朱文印“孺子牛”,款尾鈐兩方篆書白文印“慕羽”和“沈慕羽”。對聯是由馬來西亞著名書法家、華文教育家,被譽為馬六甲偉人的拿督沈慕羽局紳惠賜,縱347厘米,有博物館一層樓的高度,橫91.5厘米。正文共八個大字,其中最大字縱達79.4厘米,堪比周歲小孩之身高,如此擘窠大字乃沈先生生前九十六高齡所作,的確不可思議。此副佳作字體圓潤豐腴,筋骨粗壯,力透紙背,入木三分,足見其功力深厚,且分布均衡合理,章法布局猶見造詣。對聯整體看上去博大豪邁,氣勢磅礴,令人嘆為觀止。
沈慕羽,祖籍泉州市區西街,1913年7月出生,2009年2月逝世于馬六甲。父親幫他取名“慕羽”意為“仰慕關羽”,是希望他長大后在待人處事上能效法關羽正直不屈的精神。先生歷任平民學校校長、馬來亞華校教師職工總會主席、馬來亞華校教師會總會(教總)主席、馬六甲孔教會主席等職。曾受英女皇封賜太平局紳,甲州元首封賜拿督勛銜,首任最高元首封賜第三級卓越護國勛章J.M.N.,榮獲馬來西亞華人文化獎、林連玉精神獎、聯合推薦“國家文化人物”等獎項。值得一提的是,沈慕羽平生堂堂正正、嫉惡如仇,為國為民為華教身先士卒、沖鋒陷陣,雖被開除黨籍,甚至三陷囹圄,受盡牢獄之苦,但仍不改初衷,不變其節,令人感佩。大馬當局曾對其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但他卻絲毫不為所動,婉拒高官厚祿,不畏強權,正義凜然,抗爭到底,真可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馬來西亞,尤其是馬六甲,沈慕羽所題之招牌匾額處處可見,他在馬來西亞的影響猶如中國的啟功,素有大馬“國寶”之美譽。都說“字如其人”,沈慕羽身材魁梧,神態威嚴,作該副對聯時雖已年近期頤但仍硬朗矯健,面色紅潤,聲如洪鐘,不失當年之勇。沈慕羽生前忠肝義膽、義薄云天,崇拜關羽的正義、文天祥的浩氣,欣賞顏真卿所說的“心正則筆正”。因此,熱衷方正楷書,并能將賢哲的品質注入翰墨中,融凝而成一格,書法自然端莊正直,渾厚蒼勁,筆力雄健。用他自己的話說,“以顏為骨,以趙柳為表”,素有“沈體”或“馬六甲體”之雅稱,與檳城已故名書法家孔翔泰合稱“南沈北孔”。沈慕羽八歲習字,持之以恒,直至逝世,猶未封筆。生前每逢募捐籌款,必以如喙巨筆當眾揮毫,競價義賣,所得盡獻公益,令人肅然起敬。在其領導的孔教會首設書法班,現如今馬六甲學習書法蔚然成風,沈老功不可沒。為紀念沈慕羽先生在弘揚中華書法藝術方面所做的重要貢獻,沈慕羽書道館、沈慕羽書法文物館相繼落成。
沈慕羽先生生前戀祖愛鄉,熱心華僑歷史文化事業,是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多年摯友,巨幅書法作品是他于2007年12月托人帶來惠贈家鄉的,現由我館珍藏。該書法作品雖然是當代所作,時間不久,但能較好體現沈慕羽的書法藝術水平,反映了一個僑居海外的耄耋老人對家鄉的熱愛及對祖籍國的眷戀,是海外華僑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更是海外赤子戀祖愛鄉的真情流露。因此,頗具收藏價值,是不可多得的館藏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