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強
摘要:文章通過對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的清黑龍江水師營總管三升保和清齊齊哈爾佐領德興阿誥命的介紹,使讀者了解清代誥命的體例、規制,也使人知曉黑龍江水師營及黑龍江將軍的一些情況。文章展示了黑龍江省博物館的特色藏品,是了解黑龍江清代封誥不可多得的資料。
關鍵詞:誥命;黑龍江;鑒賞
誥命是中國封建社會皇帝用于告誡臣工或任命封贈官員的命令文書之一。所謂誥,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義諭眾叫誥。誥作為王命文書開始于西周,如《尚書》載有《大誥》《湯誥》《康王之誥》等篇。宋代開始以誥命任官和封贈官員,到了明清兩代又有許多變化和發展。
清代沿用明制,五品以上官員授以誥命,六品以下授以敕命(含六品)。據《大清會典》載:“昭垂訓行曰誥。”由皇太后或太上皇向民間發布諭令,也稱誥。誥命書寫在宮廷專門定制的織錦之上,蓋有皇帝的大紅璽印,五色相間。封誥精美華貴,通體色彩絢麗,除具有一定史料價值外,還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清代對有功勞、有政績官員的獎賞辦法之一就是在國家慶典時給官員本人及家屬封贈名號。清制規定,覃恩封贈五品以上官員及世爵承襲罔替者,發給誥命。由于實行“覃恩封贈”,除了封授官員本身以外,還對官員的先代和妻室實行推恩封贈,并可延及官員的子孫后人,有的可以封襲數代。
誥命的文字由翰林院撰擬,滿漢合璧,交由內閣大學士奏定后刊刻。康熙二十四年(1685),改為各按官職大小統一撰定文字頒給,文式存貯內閣,刷印成冊。每當封典時,吏部、兵部二部題準封贈職務及姓名,由內閣中書科按品級繕寫,經內閣誥敕房核對后,鈐用“制誥之寶”按品頒發。誥命卷首、卷尾分別織有升降龍紋圖樣,開頭“奉天誥命”四個大字,其文內先簡述皇帝的相關旨意,然后是被封贈者的任官事跡或功績,最后是封授的品秩、襲次等。
清代誥命由于各官員的品級不同,誥命封贈的范圍及軸數、圖案也各有不同,用五色或三色纻絲織成。按規定,凡封鎮國公以下、奉恩將軍以上,用龍邊誥命,錦面、玉軸。封蒙古貝子、鎮國公、輔國公、扎薩克臺吉、塔布囊、蒙古王公福晉及封外國王妃、世子、世孫的誥命,為錦面、犀軸。誥命的撰擬有固定的程序,用駢體文,按品級高低增減字句,由內閣頒發。
黑龍江省博物館收藏有清代誥命數十件,其中的清黑龍江水師營總管三升保之祖父母誥命和清齊齊哈爾佐領德興阿及妻誥命頗具特色。
清黑龍江水師營總管三升保之祖父母誥命是清嘉慶十四年(1809)正月初一日由皇帝頒發,封授三升保之祖父母。黑龍江水師營康熙二十三年(1684)設,原駐黑龍江城,嗣隨將軍移墨爾根,又移齊齊哈爾,雍正十一年(1733)頒給印章。三升寶時任齊齊哈爾水師總管。史志記載,嘉慶八年(1803),黑龍江將軍觀明奏請修建昭忠祠并得到批準。這項工程由總管三升保附則“立事”,九月在齊齊哈爾城東南建造一座磚瓦結構正房三間,大門一間。
此封誥歷經200余年,保存十分完好,縱30厘米,橫268厘米,為黑龍江省博物館所藏。誥命前部為三升寶之祖父誥命,后部為三升保之祖母誥命。滿漢文書寫,用黑、藍、綠、紅、黃五色寫在織錦上,兼用五色絲織成,云鶴錦面,滿文制自左向右,軸頭織有“奉天誥命”字樣和升降龍盤繞圖案,其書年月處鈐有“制誥之寶”。滿漢朱印。
封誥內容: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厚德流光,溯淵源之自始;功多延賞,錫褒寵以攸宜;應沛殊施,用揚前烈。爾崔枝蘭,乃黑龍江總管三升保之祖父,性資醇茂,行誼恪醇,啟門祚之繁昌;華簪衍慶,廓韜鈴之緒業。奕葉揚休,鉅典式逢,崇價宜陟。茲以覃恩,贈爾為武義都尉,錫之誥命。于戲,三世聲華,實人倫之盛事;五章服彩,洵天室之隆恩。顯命其承,令名克荷。
制曰:天朝行慶,必推本于前徽;家世貽謀,遂承庥于再世,彝章宜錫,寵命載揚。爾姜氏乃黑龍江總管三升保之祖母,壺范示型,母儀著徽;惠風肆好,既比德于珩璜。余慶延綿,自邀恩于翟笰;特頒渥典,用表芳規。茲以覃恩,贈爾為淑人。于戲,緩帶輕裘,挺孫枝之材;武高文典,冊貤大母之顯榮。祗服寵綏,長昭良軌。
嘉慶十四年正月初一日
清朝階官與品級對應,官居幾品即授幾品階官。如果低品的官職加授較高的品級,就得授予較高的階官。如知縣,按例為正七品,當年若被加封五品銜,就得授予正五品的奉政大夫的階官,可以使用五品官才能使用的服飾。有時完全無實職的人也可以得到階官的稱號,可以使用其服飾,享其榮華。
清朝的文武階官各有十八級,武階十八級:建威將軍、振威將軍、武顯將軍、武功將軍、武義都尉、武翼都尉、昭武都尉、宣武都尉、武德騎尉、武德佐騎尉、武略騎尉、武略佐騎尉、武信騎尉、武信佐騎尉、奮武校尉、奮武佐校尉、修武校尉、修武佐校尉。受到封贈的館員妻室隨夫品級,所得封贈分為九品,即一品夫人、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以下為孺人。受到封贈的人員還可領取相應的俸祿。
黑龍江水師營總管三升保之祖父母所得“武義都尉”“淑人”官職屬于封贈正三品:齊齊哈爾佐領德興阿及妻所得“昭武都尉”“恭人”屬于封贈正四品。
黑龍江將軍初置駐地黑龍江東岸的黑龍江城(愛輝舊城)。康熙二十三年(1684)移駐黑龍江西岸,仍名黑龍江城(愛輝新城)。康熙二十九年(1690)移駐墨爾根(今嫩江),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由首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在齊齊哈爾興建將軍府,此后200多年黑龍江將軍一直駐于齊齊哈爾,齊齊哈爾成為黑龍江將軍轄區的軍政要地。
德興阿,生年不詳,卒于同治六年(1867),滿族喬佳氏,正黃旗人。道光末年,他由駐京前鋒授藍翎侍衛、乾清門行走,遷頭等侍衛。他擅長騎馬射箭,很受咸豐帝的賞識,被賜黃馬褂。咸豐二年(1852),清政府令德興阿率領黑龍江騎兵跟隨琦善鎮壓太平天國起義軍。翌年(1853),他任正白旗漢軍副都統。咸豐四年(1854),他率兵擊敗三汊河太平軍,晉升為御前侍衛。咸豐六年(1856)二月,他接替江寧將軍富明阿為欽差大臣,加都統銜,不久,遷正白旗蒙古都統。咸豐七年(1857),德興阿攻占瓜州,清政府下令予以嘉獎,賜給他雙眼花翎騎都尉世職。咸豐八年(1858)二月,太平軍英王陳玉成攻破清軍江北大營,德興阿節節敗退,總兵羅玉斌戰死,翼長溫紹原投江自盡。何春、何桂清、勝保聯名彈劾德興阿,他遂被撤職。咸豐九年(1859)二月,德興阿被召回京,翌年被賞六品頂戴,交由曾格林沁差遣。咸豐十一年(1861),德興阿以三品頂戴隸屬密云副都統。同治元年(1862),他任西安右翼副都統。同治二年(1863)十月,署西安將軍。同治五年(1866)五月,他調任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幫辦新疆北路軍務。同治六年(1867),德興阿因母親去世回旗奔喪,清政府賞治喪銀五百兩。不久,他改署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幫辦軍務,五月卒于軍中,謚威格。
清齊齊哈爾佐領德興阿及妻誥命保存較好,道光三十年(1850)頒發。縱32厘米,橫275厘米,用五色絲織成,云鶴錦面,滿漢文書寫。前部為德興阿誥命,后部德興阿之妻及繼妻內容。滿文制自左向右,軸頭織有“奉天誥命”字樣和升降龍盤繞圖案,其書年月處鈐有“制誥之寶”。滿漢朱印。
封誥內容: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政重五兵,參佐允資乎豹略;恩隆三錫,褒嘉特煥夫龍章。爾齊齊哈爾德興阿,職司軍旅,材裕韜鈐,迪果毅于戎行;爪牙攸寄,懋勤勞于王室。車服宜旌,鉅典式逢,湛恩用沛,茲以覃恩,特授爾為昭武都尉,錫之誥命。于戲,師克在和,尚輯糾赳桓之眾;功期罔懈,益張赫濯之靈。
制曰:干戈載輯,端資碩畫于戎行;琴瑟成和,更賴同心于閫內。爾齊齊哈爾佐領德興阿之妻克音氏,柔嘉維則,淑慎其儀。勤以相夫,幫旅奮從王之烈;敬能聚德,雞鳴矢戒旦之忱。茲以覃恩,封爾為恭人。于戲,恪修內職,膺玉佩以無慚;贊克中權,捧寶綸而加毖。
制曰:軍容整肅,特資介胄之臣中饋勤勞實藉縞綦之婦,爾齊齊哈爾佐領德興阿之繼妻古嫩氏,性資端淑,禮法修明,纘內行以垂輝;聿著笄珈之范,佐行間之雄略,克成樽俎之勲。茲以覃恩,贈爾為恭人。于戲!宜其家人,誕賁彤廷之令典,勖哉夫子,益抒玉帳之良圖。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
清代頒發誥敕文書,封贈官職爵位,建立了一套復雜瑣碎的官爵封授制度。從以上兩件封誥可以看出清政府對黑龍江的官員授贈,以求達到穩固邊防、維護專治統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