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摘要】隨著個人信息備份意識的增加,涌現出大量個人信息備份工具,本文以百度云盤為例,通過質性研究方法來探索個人信息備份影響因素,旨在為個人信息備份提供理論支持,同時也為百度云盤等個人信息備份工具的發展提供優化策略。
【關鍵詞】個人信息備份 質性研究 驅動因素
一、引言
面對個人信息爆炸式增長,為了避免信息丟失,出現了大量個人信息備份工具。百度云盤作為個人信息備份工具之一,獲得了大量用戶的信賴。據報道,國內個人云存儲用戶數己超過3.5億人,其中百度云盤占比最大,用戶量達1.34億人。那為什么這么多人愿意信任百度云盤?有什么因素驅動用戶個人信息備份?本文通過質性研究方法來探討個人信息備份工具影響因素,為后來學者探討個人信息備份提供理論支持,同時也為百度云盤等個人信息備份工具的發展提供優化策略。
二、理論基礎
個人信息備份是指個人對信息存儲設備中與已有關的且能受個人控制的全部或部分數字信息備份到其它的存儲介質的過程,它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信息丟失與信息再利用。本文的個人信息備份主要是對個人電腦、智能手機中信息的備份,個人信息備份工具主要是指對個人電腦、智能手機中信息備份使用的工具,本文特指百度云盤。隨著人們備份意識的加強,信息備份逐步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大量的學者從軍事信息備份、企業信息備份、醫院信息備份等領域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雖然己經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對百度云盤等新型云儲存備份工具還有待驗證。
三、研究設計和數據分析
(一)研究步驟
(1)確定訪談對象。本文選取訪談對象20-29歲年齡段6名,主要來自安徽、陜西、山東、四川等地區,學歷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男性4人,女性2人;訪談對象私企職工1人、國企職工1人,碩士研究生2人,本科在讀學生2人,均有過個人信息備份行為,并對個人信息備份有一定程度的見解。
(2)訪談提綱設計。在相關
參考文獻的基礎上,本文根據研究問題,設計了一份半結構訪談大綱。在正式訪談前進行了預訪談,以保證訪談資料的真實性。本文訪談問題主要圍繞概念鑒定以及受訪者的基本信息、電腦中個人信息備份以及智能手機中個人信息備份情況。
(3)訪談過程。訪談時間區間歷經2周,在受訪者同意錄音后才開始訪談。為了保證受訪者隱私,本文將受訪者的名字由訪談順序由A-F代替。平均訪談時間約為31分鐘,后期將其整理成Word文檔。
(二)數據編碼
本文將編碼順序分為開放編碼、主軸編碼、選擇編碼。在開放編碼階段中,研究者對受訪資料分析,找到了受訪者常用的概念:保護信息、省事、方便使用等12個范疇;在主軸編碼階段,研究者將以上12個范疇歸納3個子范疇,分別是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觀規范;在選擇編碼階段中,對其深入思考以期尋找更核心的范疇,最終形成了1個主范疇,即個人信息備份驅動因素。
(三)數據分析
由圖1可以看出,核心范疇是個人信息備份驅動因素,由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觀規范3個主范疇構成。具體編碼匯總表所表2所示:
四、研究結論和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文發現主觀規范是影響個人信息備份行為的最重要因素。感知有用性編碼參考點約占本研究全部編碼的43%;感知有用性是影響個人信息備份行為的重要因素,約占34.8%;感知易用性是影響個人信息備份行為的次要因素,約占全部編碼參考點的14.7%。
(二)研究啟示
本文通過對個人信息備份的驅動因素探討,旨在為個人信息備份理論提供理論支持,并為個人信息備份工具提供優化建議。①不斷降低個人信息備份工具的易用性。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個體己經習慣于通過掃一掃,百度云盤等個人信息備份工具可以通過掃一掃登錄賬號。②不斷增加個人信息備份工具的有用性。單一的個人信息備份功能很難滿足用戶的需求,個人信息備份工具可以打造社交圈等行為不端增加用戶粘度。③不斷應用新技術,提高平臺性能。對于個人信息備份工具而言,其核心竟爭力就是技術之間的竟爭,可以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智能地判斷用戶需求,精確地讀取用戶語言做出迅速判斷和智能篩選。
五、結語
百度云盤等云存儲工具正在成為全新的個人信息備份工具,如何讓此類的云存儲工具發揮其最大的價值成為了新的研究課題。本文結論將進一步豐富已有的個人信息備份理論研究,也為優化百度云盤等個人信息備份工具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張帥,王文韜,占南.個人信息備份工具使用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