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桂玉
鼓勵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企業、人才、技術、資本等參與軍民融合發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發展格局
“這些年來,遵義這些企業先后順利完成國家民用衛星、空間站、運載火箭等軍工產品交付。”7月19日,在貴州省軍民融合產業遵義招商大會上,遵義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遵義正在努力創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家級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是成渝經濟區和黔中經濟區的交匯點,受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帶雙重輻射,擁有優越的區位條件。
20世紀60年代中期,貴州作為“三線”建設的重點省份之一。以航空、航天、軍工、電子為主體的一大批重點軍工企業響應國家的號召扎根遵義。航天航空兩大軍工基地的建設發展為遵義積淀了雄厚的工業基礎。2004年5月,遵義市匯川區成立以后,以裝備制造、汽車、建材、煙草、白酒、制藥、食品等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在匯川區快速發展。
2010年6月,遵義經濟技術開發區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去年,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
正是在國家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戰略背景下,遵義市匯川區老三線企業和民營企業通過“軍轉民”“民參軍”等形式,通過不斷的研發創新,轉型升級,實現了軍民融合產業深度發展,在國際國內闖出了一片廣闊天地,成為軍民融合發展的一個樣本。
作為“中國制造”又一尖端科技產品登上國際核電舞臺樣本,最近,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全面啟動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項目“環向場超導磁體重力支撐”GS部件的批量化生產工作,預計在2019年3月完成產品的制造并發往法國進行聯合安裝。
位于匯川區軍民融合產業園的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隸屬中國航天科工集團,2002年改制成立以來,企業在軍品生產任務急劇減少情況下,一直專注于技術創新,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研發高難度、高精度成品零部件,每年完成不少于10項高水平專利技術,形成了企業特有的核心競爭力。
如今,該企業從鑄鍛件粗加工生產企業華麗蛻變成了一家國際高端裝備制造企業。
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趙和安介紹,該公司每年在科研生產和技術創新上的花費將近有1500萬元,現在該公司的專利數達到59項,其中發明專利已經接近20項,該公司已從單一鑄鍛性生產逐步轉變成部套件生產,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
從2004年開始,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連續12年保持營業收入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6年,該公司產值達3.1億元。
像貴州航天新力鑄鍛有限責任公司這樣的軍民融合企業在貴州省遵義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匯川區有20家,其中軍工及軍轉民企業14家,民參軍企業6家。2016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達58.6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達9.48億元。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多次對軍民融合發展作出指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中央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的背景下,遵義市匯川區高度重視軍民融合發展,將其作為五大主導產業之一,充分發揮“三最”優勢發展軍民融合產業。
以航空、航天、軍工、電子為主體的一大批重點軍工企業通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攻堅克難,創造了一大批高精尖軍工產品,培養了一大批大國工匠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工業基礎,為許多重要領域提供大量的技術和人才支撐,輻射帶動制造、電子、冶金、能源等產業加快發展,同時有力地助推匯川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貴州中航電梯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圖/受訪者提供
從產業基礎看,匯川軍民融合產業已經基本完成由比較單一的軍工結構向軍民品復合結構的戰略性轉變,正處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過渡階段,潛力巨大、前景廣闊。軍民兩用技術轉化運用基礎和大量專業科技人員已經成為匯川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軍民融合產業總產值約占全市95%。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與積淀,匯川區與航天十院等軍工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和互信基礎,充分利用貴州省軍轉民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園區,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技術、產業、人才資源優勢,高端裝備制造和軍民融合產業擴容提質,在國家同類地區中率先形成軍民融合產業集群,形成了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
同時,加快培育一批軍民融合股份合作體,建立以國有資本為主,民營經濟等多種資本參與的股份制軍民融合企業,支持軍工企業進行跨集團、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重組發展。
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過程中,匯川區突出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在“軍方需要什么”與“民口擁有什么”之間打通壁壘、鋪路架橋。
近年,在匯川區落戶的軍工企業先后承擔國家重點工程神舟1號至10號“載人航天工程”、民用衛星、空間站、運載火箭、軍用民用飛機及無人機等配套項目6000余項,承擔同家級、省級火炬計劃200余項,獲15項發明專利、2s5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59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別獎5項)、行業技術創新項目獎159項,有180項列入國家重點產品項目。
貴州航天烏江機電設備有限公司開發的超臨界C02流體技術裝備在全球率先實現“1500L萃取容積最大的工業化裝置”等“5個第一”,國內市場占有率達90%,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也有10個百分點。
如何拓展軍民融合發展新空間、探索軍民融合發展新路子?為此,匯川區開出了藥方。
探索共建軍民融合產業協同創新平臺。鼓勵龍頭企業、軍工集團及下屬科研機構、企業、軍校以及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充分發揮大數據引領作用,依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十研究院和航空產業現有基礎,整合優勢資源,積極參與“工業云”計劃,促進信息化與工業主導產業、工業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引領和帶動具有軍民融合特色的大數據產業跨越式發展。
未來,匯川區還將加快培育“民參軍”企業,探索培育軍民融合股份制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探索設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
但是,在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企業產業發展、“退城進園”、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如何通過融資平臺募集資金,設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建設,成為匯川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