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孫蕙
仁懷市以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為陣地平臺,廣泛開展感恩主題教育, 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使感恩思想入腦入心,全市范圍內形成“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良好社會氛圍,凝聚起仁懷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
仁懷市將推進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活動與破除高質量發展的瓶頸緊密結合起來,以基層黨支部為單位,以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為陣地設立“感恩教育室”,采取“月學月評月考”的方法,廣泛開展“感恩總書記、感恩黨中央、感恩好政策”主題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和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感恩教育室的建立,豐富和拓展了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的內涵和外延?!弊窳x市委常委、仁懷市委書記張翊皓表示,通過感恩教育主題活動的開展,實現群眾感黨恩,確?;鶎狱h組織說話有人聽、干事有人跟、工作有落實、發展有實效;黨員干部常懷感恩群眾之心,切實做到依靠群眾、學習群眾、融入群眾、服務群眾。
日前,第三方機構競爭力智庫和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國信息協會信用專業委員會聯合發布《中國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報告2017》顯示,中國縣級城市小康經濟指數前100位中,仁懷市位列第98位,全市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文化建設、生態環境和社會治理五個領域均被評為A級,是貴州唯一入選的縣級城市。
2017年,仁懷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1061元和11120元,高于全省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
“數據證明,仁懷全市人民群眾已基本實現物質脫貧,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93%。”張翊皓表示,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物質和精神兩種動力,仁懷以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為陣地,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為了讓人民群眾在物質富足的基礎上實現精神富有,推動全市干部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將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形成發展合力。
2017年11月28日,仁懷市正式印發《關于在全市設立“感恩教育室”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統籌發揮好新時代市民(農民)講習所、“新時代學習大講堂”等陣地教育作用,著力開展黨的政治建設和黨員群眾的思想建設,積極提升“要我學為我要學、要我干為我要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積極開展感恩教育主題活動,講好學好新時代的新思想,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武裝黨員、教育群眾,成為仁懷建設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的主要任務。
全市各級各部門的新時代講習所,通過選優配強講習員隊伍,把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相關人員都組建到講習隊伍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講習活動,結合實際重點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廣大干部群眾在“講”“習”過程中實現了學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學以致用,全市掀起了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新的熱潮。
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成為仁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大講堂,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大學校,成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有力抓手,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有效載體。
“干部感恩群眾,規范作風建設,增強為民服務意識;群眾感恩總書記、感恩黨中央、感恩好政策,增加對干部工作的認同感。在和諧的干群關系中,進一步激發干部群眾干事創業激情,助力仁懷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張翊皓說。
“感恩總書記、感恩黨中央、感恩好政策是各級黨員干部的一個基本遵循,學會感恩、懂得感恩,也是每一級黨員干部的基本品質?!?月8日上午,在仁懷市委黨校培訓室里,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梁劍云正圍繞“感恩教育”主題,給黨員干部上黨課。
梁劍云介紹,仁懷市委黨校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和重要平臺,在通過外派教師參加專題學習、開展新課專題試講、十九大專題測試和知識搶答賽、黨員干部手寫心得體會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不斷推進黨員干部思想水平和理論水平提升的基礎上,積極組建宣講團扎實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七進”活動。

位于仁懷市的貴州黔莊集團組織職工前往茍壩會議會址接受紅色教育。(仁懷市委宣傳部供圖)
同樣,在仁懷市煙草專賣局,黨員干部每天通過黨建微信群、“遵煙黨建”企業號、煙草網絡學院等平臺,學習黨建知識,及時了解黨的好政策。
“通過網上感恩教育室這個平臺,結合‘三會一課’‘黨員活動日’等,采取‘月學季考’方式著力推進支部晉級、黨員晉星,內創品牌,外創影響,扎實推進感恩教育。”仁懷市煙草專賣局黨總支副書記李明剛介紹。
強化感恩教育,建好平臺是前提。像仁懷市委黨校和煙草專賣局這樣的“感恩教育室”平臺,仁懷已建立了192個。
仁懷市在“感恩教育室”設立上,堅持全覆蓋與示范點相結合、標準化與多元化相結合,充分整合黨員活動室、現代遠程教育站點、道德講堂等資源,做到有新時代特色內容,有感恩文化元素。各基層黨組織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充分運用大數據、結合“智慧黨建”平臺,創造性建立網上“感恩教育室”,“線上線下”相結合,豐富感恩載體,提升感恩教育實效。
依托192個“感恩教育室”,仁懷市扎實推進感恩教育進農村及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四級”聯動機制,堅持分類指導,即農村和社區黨組織運用算賬法、對比法、踐諾法;機關和國企黨組織運用帶頭學習強信念、帶頭執行強作風、帶頭示范強攻堅;學校黨組織運用上黨課、感恩教育課、革命傳統課;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運用比奉獻精神、比工匠精神、比奮斗精神,多形式開展感恩教育,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青山掩映中的仁懷市九倉鎮三漲水村,路道平坦整潔,一排排青瓦白墻的小樓房在兩旁佇立,面貌煥然一新。從三年前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的貧困村,到如今人均收入近萬元。貧窮,已然成為村民們記憶中的一張老照片。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何況黨和國家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痹谌凉q水村的“感恩教育室”里,村黨支部書記朱斌正和村民們一起,算“民生賬”“收入賬”,話黨恩。
“搞種養殖有補助、孩子讀書有資助、合作醫療代繳。這一筆筆賬算下來,每年我享受到政府資助金共有一萬多元,我已經很知足了?!贝迕袷胬榧硬灰选?/p>
“村子環境變美了、老百姓腰包鼓了、生活好了,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贝迕駛兡阋谎?,我一語,說出了各自的心里話?!案卸鹘逃摇钡臍夥諟剀岸鵁崃?。
算清賬,話恩情。三漲水村僅是仁懷市目前七萬多各參與感恩教育主題活動的干部群眾中的一個群體。
脫貧攻堅仍然是仁懷發展的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打贏脫貧攻堅戰,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是關鍵,只有激發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才能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仁懷的新時代講習所開展的感恩教育活動,豐富和拓展了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的內涵和外延。
“通過全市上下開展感恩主題教育活動,把精力聚焦到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構建群眾感黨恩、干部感民恩的良性互動機制,實現感黨恩、淳民風、尚實干、共奮進的目標,仁懷必將開創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睆堮答┱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