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蘭
對赤水市而言,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已經成為深入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陣地、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密切聯系黨群干群關系的重要渠道和正確引領社會風尚的重要平臺。
黨的十九大以來,赤水市立足學和做,把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作為促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主陣地,努力開辟出了一條新時代干群學習的新路徑。
圍繞在哪講打造陣地。赤水以鎮、村、社區為網格,按照“六有標準”(有場地、有機構、有師資、有制度、有標識、有資料)規范陣地建設,從制度上確保長遠推進。通過組織干部群眾變分散學為集中學,變單一學為交叉學。目前,全市共建講習所168個。其中,農民講習所90個,市民講習所78個,多形式開展講習457場次、參與干部群達13700余人次。
圍繞講什么精選內容。赤水結合實際,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通過黨的十九大精神講解,幫助群眾樹立脫貧奔小康的信心,并把黨規黨紀、系列講話、紅色歷史、脫貧政策、道德規范等整理成相關主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精準解讀,針對性地豐富學習內容,讓參學人員相互交流談感受,主動思考講經歷,真正實現學有所獲。
圍繞誰來講組建隊伍。赤水統籌發揮領導帶頭作用、鄉鎮干部職能,掛幫單位優勢等,組建黨員領導、特邀專家、致富能手、法治人士、文藝名人和少數民族雙語講師組六支隊伍,面向全市干部群眾開展內容豐富、形式靈活多樣的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機關、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進網站。截至目前,全市共組建169支講習隊伍,加強廣大干部群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效提升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實行分班講學。為進一步提升講習成效,赤水通過開設“四班三課”(四班:黨員干部班、群眾代表班、貧困群眾班、覺悟提升班;三課:學習課、討論課、實踐課)進行講習。學習課,主要以講師講為主,內容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方略、政策法規和時事為主;討論課,主持人提出討論主題,并圍繞主題講清當前的形勢和發展狀況等,學習對象圍繞主題充分發言,講師圍繞課堂討論成果形成統一的意見,為下一步工作提供方向,為基層組、片區甚至一個村的發展形成指導;實踐課,對講習對象進行現場教學,培訓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提升勞動技能和致富能力。“四班三課”精準了學習對象和學習內容,群眾學習性更加強烈。
征集講學內容。赤水創新建立了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每月學習計劃公告機制,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各講習所每月結合實際,對學習內容進行篩選后,通過向群眾發放學習卡的形式,廣泛征求群眾對學習內容的要求,形成學習日程表,并在每月初進行公示,確保學習提前謀劃、按時開展,同時也方便群眾提前知曉、擇優參學。計劃公告機制實施以來,群眾點題達580余個,群眾參教參學的熱情高漲。
靈活講學形式。赤水采取探討式教學、輪流式講學、互動式促學、一線講學等方式,邊敘事、邊說理,邊點評、邊對照,邊總結、邊啟示,讓干部群眾全身心參與其中,激發廣大干群的學習興趣。借助PPT、視頻等輔助手段,增強畫面感,使講習更加鮮活生動、引人入勝。通過靈活多樣、生動感人的故事講學等形式,將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轉化為廣大干部群眾耳熟能詳、深入淺出、易于接受的精彩故事,通過大家喜聞樂見的“故事黨課”,讓干部群眾聽得懂、坐得住、學得進、有觸動,增強講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感召力。

赤水市立足學和做,把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作為促進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主陣地。圖為赤水市開展“學習十九大·展望新未來”知識競賽。(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在基層宣講全國“兩會”精神。(赤水市委宣傳部供圖)
現場觀摩、交流互動。赤水以觀摩會的形式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每季度召開一次現場觀摩會,通過各地自薦亮點、現場觀摩、互動學習和經驗交流的形式,讓各地在橫向對比中找準差距、在縱向分析中理清思路、在觀摩交流中互鑒經驗,有效促進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提升,讓學習經驗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地演練,現場取經。截至目前,全市共召開現場觀摩會3場,在6個鄉鎮和街道分別進行經驗交流和表態發言,進一步提升了學習成效。
正確引導、樹立典型。赤水將全市新時代奮斗者評選活動與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相結合,既讓群眾在講習所評選出心中的新時代奮斗者,又讓新時代的奮斗者在講習所講述自己的奮斗經歷。工作啟動以來,涌現出了90后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大榮村支部書記唐永富等一批先進典型,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等方面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總結經驗、廣泛宣傳。按照邊開展邊查找問題的方式,赤水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在電視、網站、微信等內宣平臺開設專欄,刊載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相關新聞信息100余篇,在全市營造了良好學習氛圍,并積極向遵義、省等主流媒體推送學習動態和典型,對外傳播了好聲音。
赤水建設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以來,通過深入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群眾思想觀念不斷轉變,廣大群眾更加明白惠在何處、惠從何來,使部分群眾“懶就懶到底、政府來兜底”等不良觀念得到徹底扭轉,實現了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轉變。
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赤水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積極開展知識、技術培訓,增強群眾脫貧本領,激發了貧困群眾的脫貧內生動力,講習所成為群眾了解政策、學習技術的“大講堂”,2017年,赤水作為貴州省唯一一個迎接國務院第三方評估的縣,率先打響“脫貧”硬仗并順利通過驗收。
赤水開展新時代講習活動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方式,將家風家教、見義勇為等內容融入,大力弘揚了“存好心,做好事,當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