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楊通凱 張偉華
銅仁市碧江區共創建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159個,實現90個村(居)全覆蓋,開展各類宣講320余場次,覆蓋人數5萬余人次。
2017年以來,銅仁市碧江區積極建強講習陣地,創新工作思路,拓展宣講載體,不斷推動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工作向縱深開展。目前,全區共創建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159個,實現90個村(居)全覆蓋。依托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陣地作用,開展各類宣講320余場次,覆蓋人數5萬余人次。
碧江區通過整合各村級活動場所、黨員活動室、道德講堂和干群連心室等資源,按照有場地、有機構、有師資、有制度、有資料、有標識“六有”標準,在鄉鎮(街道)、村(社區)廣泛創建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按照務實管用、簡便易行的原則,圍繞活動開展、師資建設、效果評估等建立健全講習制度,重要制度張貼上墻,普通制度編印成冊,扎實開展好講習陣地建設。
該區通過豐富多彩的講習活動,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重點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文明城市建設等內容,真正把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建設成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主陣地、脫貧攻堅的大課堂。
根據銅仁市委書記陳昌旭,銅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碧江區委書記陳代文等市區領導在碧江區講習所調研時的講話精神,碧江區不斷探索創新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宣講方式,通過召開干部職工大會、群眾會、板凳會等方式或開展集中講習或分散講習活動。
講習員深入碧江經濟開發區金瑞錳業、華聯瑪客等企業,開展政策宣講;深入壩黃鎮金龍村,利用當地村民在村里100多畝蔬菜基地集中勞作的有利時機,組織駐村第一書記和農牧科技專家到基地宣講黨的惠民政策及蔬菜管護技能,現場解答、現場示范,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12名非貧困戶積極參與帶動,26名貧困群眾種植管護蔬菜的熱情高漲。在瓦屋鄉司前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講習員以夜校形式,充分地把黨的聲音及相關惠農政策傳遞到群眾家中,通過農牧科技局的“專家”、瓦屋農技站的“秀才”通俗易懂的講習,讓群眾能領會、可落實。同時,利用院壩會形式,請來了村里德高望重的長者劉洪銀,用土語土話宣講,為當地村民講習“不等不靠、通過雙手勤勞致富”的傳統美德,引起了許多在場村民的共鳴。
“要把講習與當前正在開展的各種宣講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把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期間參加貴州代表團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各項惠民政策、農民實用技能技術等內容講清楚講透徹。”
銅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碧江區委書記陳代文到漾頭鎮九龍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調研。陳代文結合農村實際情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講解黨的十九大精神,并對辦好新時代農民講習所,構建“四有干部”隊伍,助力脫貧攻堅提出了要求。
在講習所的調研座談中,村民們暢所欲言,談脫貧攻堅“五改一化一維”人居環境改善,談組組通公路,談農村發展變化,談幸福獲得感。言談之中充滿著對黨和國家的濃濃感恩之情,對地方黨委、政府以及駐村幫扶干部的真心付出表示感謝。
同時,碧江區不斷強化宣講隊伍建設,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在全區范圍內選調熟悉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了解當地改革發展實際,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宣講能力強的相關人員組建區、鄉級宣講員隊伍。講習員主體除全區各級各部門黨政領導干部和宣講團隊伍外,其他各行各業的典型人物、技術專家、帶富能手等都包含在內,形成專兼職講習隊伍,積極參與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綜合采取多種方式,深入基層深入村寨,緊扣時代主題和人民需求,用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夢,努力做到讓全區廣大干部群眾都聽到、看到、感受到黨的十九大精神。

碧江區壩黃鎮金龍村第一書記蔡萬橋在田間地頭開展講習。(碧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壩黃鎮金龍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通過培訓后的講習所成員(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把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區直部門的幫扶干部、村支兩委成員、部分村民等集中起來,重點宣講中央、省、市、區各級脫貧攻堅應知應會知識,講“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講產業發展、講易地扶貧搬遷、講精準教育扶貧、講“精扶貸”、講“五改一化一維”基礎設施建設等,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干貨”。為金龍村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凝聚了強大合力,群眾的滿意度不斷提升。
碧江區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探索不同學習模式,豐富講習內涵。按照新時代農民的不同特點、不同需求,結合各級各層次群體的文化程度、年齡結構和語言習慣等特點,針對黨員干部、農村群眾、企事業職工、一線工人等關心的問題,分類施策、因人施教地開展講習,確保宣講效果。通過大宣講、大學習、大研討、大走訪、大調研、大落實等,采取“課堂式大集中、互動式小分散”的方式,推動講習陣地“便民化”。
全區各個社區以新時代市民講習所為陣地,積極推動講習內容“菜單化”,通過“統一下單”和“個性點單”形式拓展學習內容,有針對性地開辟了忠心向黨、童心向黨、赤心向黨、同心向黨、聚心向黨、紅心向黨、熱心向黨、慈心向黨、暖心向黨、群心向黨“十心”向黨共享黨課,實現社區受眾群體全覆蓋。
碧江區還以固定講習、黨課講習、主題講習、互動講習、新媒體講習等多種方式,多方法、多樣式開展講習工作。以“黨員活動日”為載體,采取聽宣講、看視頻、講故事、談感受、話發展、議變化、評成效等方式,組織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講習內容;以選派村支部書記、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和“四項目”人員等為主體,在田間地頭、院壩堂屋、園區工地等場所,采取田坎會、群眾會、板凳會、座談交流等形式,隨時隨地宣講黨的好政策,傳遞黨的好聲音;以“不忘初心·感恩奮進”等為主題,開展黨員領導干部上專題黨課活動,對講習內容進行領學、細學、深學,確保入腦入心;以“黨的聲音進萬家·新時代思想進講堂·總書記話兒記心上”為主題,組織講習人員開展“七進”活動;采取小品“演”、詩歌“頌”、政策“讀”、共同“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身邊人身邊事為例子,把文件語言轉變成淺顯易懂的道理,確保貧困群眾、各級黨員干部和群眾聽得懂、記得住、學得會;充分運用互聯網、微信群、QQ群、門戶網站和各級各部門微信平臺等新興媒體平臺作用,開設好“十九大宣講進行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脫貧攻堅在一線”“黨的好聲音”等專欄,大規模、全媒體、高密度、強聲勢、持續性做好講習內容的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