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幼文
15歲離家,做過沖床技工、打字機維修員、保險員,賣過藥、按摩椅、靈骨塔,開過計程車,蔡孟翰終于在離家10年后找到屬于自己的事業:開設“天使寶貝氣球屋”。雖然現在生意受到不景氣影響,但他還是每天斗志昂揚地開著貨車穿梭在各種會場,將一顆顆氣球串連成一個個創意十足的擺設。
位于臺北市八德路上的天使寶貝氣球屋并不大,里面堆滿了與氣球相關的器材。在臺灣從事氣球零售與會場布置的業者中,蔡孟翰的店面也是最小的,三個人在店內就會覺得擁擠。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幾乎所有關于氣球的相關產品都可以在店里看到。
邊學邊干
蔡孟翰和氣球創意設計擺設能結緣,源于他曾在花店工作的關系。在花店工作時,他并沒有想要學花藝設計,但每次到會場擺設花飾時,都會看到氣球搭配。久而久之他想氣球創意擺設也應該是一項專門的行業。再加上,他看到臺灣的花店已經飽和,如果再開花店,獲利空間將會很小。于是他一頭栽進氣球的世界里。
當初雖有老婆的支持,但開店第一個月蔡孟翰還是有些猶豫,不知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心虛的原因在于他不太懂得氣球創意設計。為了彌補這個缺憾,他從頭開始,買書和錄像帶來自修。臺灣的氣球藝術設計并不發達,所以有意走此行的人都必須仰賴日本的教材或經驗。在日本有氣球藝術協會,并有正規系統的教育訓練,所以蔡孟翰也是通過日本資料來充實自己的技術。
剛開始第一個月,蔡孟翰看著錄像帶編織氣球,但一袋的氣球全都編破了卻什么都編不出來。他很沮喪,很想放棄。好在,他堅持了下來。現在,他信手拿起氣球,3分鐘不到就編出一只在路邊尿尿的小狗,三秒鐘一個紅通通的蘋果就在手上。在他手里,編織氣球像是變魔術般,令人驚嘆不已。
在創意這條路上,他完全是無師自通。蔡孟翰最大的樂趣就是順應客戶不同的要求,而設計不同的創意作品。每次看到客戶滿意的表情,他覺得再累也值得。
等客上門
開店的第一個月,店里的客人不到20位,營業額不到5萬元(新臺幣,下同)根本談不上獲利。慘淡經營的狀況到第三個月就有改善,每月營業額可以達到10萬元。蔡孟翰非常不擅于拉業務,所以他拓展客戶的方式是采取以靜制動,不像其他的氣球店專門開設在花店里或是采取工作室模式。他將店面開在大馬路上,靠著路人對氣球與玩具的好奇,吸引客人走進店里,他再自我介紹。就這樣客人數目不斷累積,生意也逐漸穩定。
初期店里只有他和老婆兩人,白天老婆上班后他一個人又接業務又送貨還要趕會場布置,忙到三更半夜是常有的事。現在他多了兩個伙伴,情況也就好一點。在臺灣經濟不景氣中他想出許多逆勢創造商機的點子,例如用攝像機將擺設會場的情形拍攝下來,希望讓客戶清楚地看到有氣球擺設所帶來的歡樂效果,如此有助于拓展客源。
有不少朋友邀蔡孟翰一起到大陸發展,但他現在沒有這個念頭。他認為如果在臺灣都做不好的話,到大陸恐怕也做不好。所以他現在要打好基礎,等到站穩后再考慮如何拓展事業。單打獨斗的他未來希望能夠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擴大事業,讓氣球藝術創意更專業、更受客戶重視。G
海外星云 2001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