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軍 都勻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引言:樁基礎是我國建筑工程基礎施工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于地面與建筑主體的連接作用,從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物的抗荷載能力和抗震能力,從一定程度上對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其施工安全有直接影響。在如今社會背景下,各行各業對建筑需求量飛速提升,為了更好帶動產業發展,讓建筑能夠體現自身價值,就需要建筑相關人員對建筑樁基礎的施工技術進行嚴格的管理,以此為建筑質量提供更好的保證。
樁基礎工程作為整個建筑工程中的基礎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建筑形式。從施工方法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預制樁和灌注樁。其中,預制樁是通過各種材料、各種形式的樁,用沉樁設備通過錘擊、靜壓等方式將樁壓入、打入或者是振入土中;而灌注樁則是通過澆筑混泥土和鉆孔的方式對樁進行施工。
我國對于預制樁的施工流程有著嚴格的要求,為了保證澆筑的連貫性,需要樁尖的朝向和打樁的順序一致。目前在建筑工程中,一般使用靜力法、射水法、振動法和錘擊法來完成沉樁的施工。其中,靜力法是利用樁機自重或追加砝碼的方式將預制樁直接壓入地下,這個方法的優點在于沒有噪音,但若是遇到較為堅硬的巖層便無法深入,如此一來便會導致樁基的穩定性受到影響;而射水法是從樁的內部或者外部設立射水管,通過高壓水對樁尖的出土形成破壞,從而來達到消除樁尖阻力的目的,把樁壓入土層,這個方法的缺點在于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土層被破壞;第三種振動法則是利用振動樁錘的激振力把混泥土預制樁深入到土中的一種辦法,這個辦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施工情況對振動樁錘的性質進行選擇,以此能夠讓施工人員對工作力矩和振幅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提高施工的工作效率;最后一種錘擊法就是借助大錘將預制樁打入地下,屬于一種較為傳統的施工方式,且該方法會產生相當大的噪音,在當前社會的環境保護下,這種施工方式是不被允許的。除了這些施工方式外,施工人員在壓樁的施工中必須保持樁基穩定,下壓時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m,以保障樁基能夠充分接觸每個土層,以此釋放和緩解生產時的剪力。并且在壓樁時,施工人員要注意樁基下段的鋼筋部分是否能對準空位,將上下樁基的接觸面控制在5~10mm之內。
相較于預制樁來說,灌注樁的施工流程更為復雜。首先施工人員要根據樁基軸線的定位點和水準點來測定樁位,定位的數據必須在嚴格測定下產生,然后施工人員再根據施工圖紙上的要求進行平面計算,標記和確立每根樁存在的位置,將數據誤差控制住10mm以內。但是,由于施工現場的環境有許多不可控因素存在,所以,為了保證樁基位置的確定,這就要求施工人員在施工前對標記的位置反復檢查以免出現偏移。確立好施工地點之后,要進行埋設護筒工程,其目的是為了固定樁孔位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和防止坍塌等情況出現。為了達到護筒效果,對于護筒材料的選擇要慎重考慮,例如鋼板的厚度、護筒大小等方面都要符合現場施工情況。根據不同的土層性質,在護筒深度的設置上也是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在砂土中護筒的深度要高于粘土。先前提到過,灌注樁分為成孔和成柱兩方面,對于成孔,一般是采用回轉鉆成孔的方式。而回轉鉆成孔還分為正循環和反循環回轉成孔鉆。這兩者的相同點都是由鉆機回轉裝置帶動鉆桿及鉆頭回轉削切破碎巖土,區別在于正循環回轉成孔是通過泥漿泵往鉆桿內輸送泥漿,而泥漿使孔壁上升,最后流入泥漿池,在經過處理后再流入循環池;反循環回轉成孔鉆是通過氣舉、泵吸、噴射等措施抽吸循環護壁泥漿。在樁基成孔施工完成之后,還要對鉆孔進行清理。要清理孔底的廢棄物,一般來說,施工地內采用的是換漿法和掏渣法,這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樁基的質量。等到孔底被清理干凈后,施工人員還要進行最后的吊放鋼筋籠。鋼筋籠的制作標準非常嚴格的,不論是鋼筋材料的選用還是鋼筋間距都要符合現場施工條件,吊放時,要保持垂直度,避免放置時使孔壁破損。在安放在正確位置后,施工人員還要對鋼筋籠澆筑混泥土,讓樁基具有穩定性。

圖為灌注樁灌注作業
由于樁基礎施工的嚴謹與復雜性,對其技術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在施工前期,首先施工單位要做好現場的勘察工作,對施工現場的地質條件、交通情況和周圍環境都要有一定的了解,還要對施工期間所使用的儀器進行檢驗與校準;第二,相關施工人員還要對施工圖紙進行會審,通過交流、討論,以明確圖紙意圖,把握施工關鍵,避免盲目施工;第三,確保施工材料的準備充分,因為施工材料對樁基礎施工的影響最直接,所以在施工進行之前,施工單位應確保施工材料的充分準備,施工期間所要使用的機械設備提前在施工現場準備好,以免出現作業期間部分材料準備不充分或者機械故障導致施工效率受到影響;第四,施工單位要對施工項目所在地的地下設施提前進行保護,譬如施工項目所在地的地下管道,若是在施工進行中造成關到泄漏或者供水管遭到破壞,所受的影響除了施工進程受到影響之外,還可能造成周邊居住地區的停水問題,產生不良后果。
施工單位除了要在建筑樁基礎施工前進行技術管理外,在施工時施工單位也要對建筑樁基礎進行相應的技術管理。其中,施工放線是建筑樁基礎施工中非常關鍵的步驟,若是在放線過程中出現了較大的誤差將會直接影響到樁基礎的施工質量。所以,施工單位需要依照設計圖紙合理布置防線控制點,并對各個軸線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把放線誤差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圍內。一般情況下,施工單位會選擇網格復位放線法進行放線,以此來確保在施工時管樁的位置不會出現偏差。另外,在放線期間,施工單位應該嚴格按照所需流程來進行,特別需要注重放線質量的檢查與重復核實,以便在發現問題時及時進行調整與修正。除了放線這個關鍵步驟外,在樁基礎的施工過程中對于周邊環境也會有一定影響。由于在樁基礎的施工中難免會對土層產生壓力,從而引起土層移動造成周圍建筑的破壞和生態環境的影響,而且施工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噪音和灰塵,這也會影響到周圍人們的生活,造成噪音污染和大氣破壞。所以,在樁基礎的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該及時通過施工進程對周圍環境以及周邊建筑安全進行相應的防范措施,在面對不可避免的土地損傷及生態破壞的問題時,盡量將影響降到最低。
在如今人們對施工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時代背景下,樁基礎作為建筑施工的組成部分,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樁基礎決定了建筑的荷載能力,決定了整個建筑的安全性,所以對于建筑樁基礎工程的施工技術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在新的建筑技術層出不窮的社會條件下,只有保證了樁基礎的質量與管理,才可以更好更快地推動我國建筑建設行業的發展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