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瑾 趙濤 劉薇
摘 要:江西省博物館推出的“飾代風華——江西省博物館藏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以豐富的館藏明代文物為載體,以全新視角整合文物資源并將其轉化為展覽,在形式設計上運用多種表現手法,營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展陳空間。
關鍵詞:江西省博物館;展覽;明代;王妃;首飾;形式設計
2017年11月10日,由江西省博物館精心策劃推出的“飾代風華——江西省博物館藏明代王妃首飾精品展”正式開幕。128件(套)雍容華美、富麗堂皇的明代王妃首飾,展現出一幅絢麗多彩的明代歷史文化畫卷。
明代首飾集歷代之大成,式樣豐富,制作精美,在中國古代可謂空前絕后、登峰造極。以一副頭面為單位,明代首飾首次形成套系的概念和固定樣式,黃金與寶石巧妙搭配,交相輝映,爭奇斗艷。此次展覽,江西省博物館從自身的研究優勢著手,以豐富的明代館藏文物資源為載體,以全新的視角整合文物資源并將其轉化為展覽,通過新穎多樣的展示內容和展示手段展現了明代江西的歷史文化。江西明代藩王及其家族墓出土的文物是江西省博物館館藏特色文物之一。“上世紀(20世紀)50年代以來,江西發現了近50座明代藩王系墓,其中有分封到江西的第一位藩王寧獻王朱權、淮靖王朱瞻墺、益端王朱祐檳及其王妃墓……在數量和等級方面,江西發現的藩王墓是全國其他封藩地的考古發現不可比擬的。”[1]在江西明代藩王系墓葬考古出土的文物中,金銀珠寶首飾占據很大比重,不僅數量可觀、品種豐富、保存完好,而且工藝精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呈現出富麗堂皇的風格。
這次展覽首次系統地展示了江西省博物館館藏的明代的最具代表性的王妃首飾,涵蓋了發飾、耳飾、項飾、腕飾、指飾、服飾等明代王室貴族日常全套裝飾,展現出古時王妃一身華美貴重的綽約風姿。同時通過一件件鑲寶嵌玉、美不勝收的首飾細節,展現了古代工藝設計的獨具匠心、別出心裁的設計制作,讓觀眾獲得了美的享受,感悟了美的永恒真諦。觀眾透過展覽穿越時空,了解明代的冠服等級制度,感受當年藩王王妃生活的點點滴滴。該展覽是一個展現明代文化的載體,觀眾不僅可以欣賞到品種豐富的文物,還可以了解明代首飾在中國首飾發展史上的交融與發展。
展覽的形式設計是以觀眾的參觀感受為中心,運用多種表現手段,力求達到科學性、歷史性、藝術性、可觀性、趣味性的統一,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滿足現代人的審美及心理需求,有效傳播展覽內容,更好地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陳列大綱見諸書面,物化的形象的陳列、展覽依靠設計師進行一系列藝術創作才能見諸觀眾。”[2]設計師依托對展覽大綱的充分理解,從整體著手對整個展廳進行有機合理安排,注重展覽整體風格的協調一致,同時運用獨特的展陳手段,提升展覽的感染力。恰當的形式設計可以使展覽內容得到升華,從而有效地展現文物的美感。在此過程中,文物不再是冷冰冰的器物,而是對所闡述的主題內容有強烈內在說服力的陳展形象。此次展覽為了給公眾提供優越、舒適的觀展環境,設計師從整體考慮出發克服了原有展廳結構的局限,在展覽的形式設計上尋求突破,更加注重體現整體設計的造型感、色彩感和燈光感,力圖用簡化的藝術設計語言強調展陳的視覺效果,最終達到突出主題的目的。
1 造型裝飾
形式源于內容。展廳的藝術造型是設計師對陳列主題與內容深刻理解后的表達與詮釋,是運用藝術的表現形式創造出生動的藝術形態。序廳是展覽設計中初次傳達給觀眾視覺體驗的地方。就此次展覽的序廳結構而言,無造型平面墻體給了設計師發揮的空間,但中開式入口偏小,是設計中需要彌補的缺陷。為了契合展覽主題,序廳整體造型選用明代樓閣建筑風格進行簡化創意設計。其中保留了立柱、橫梁、窗格等主體木構架,運用水晶珠簾和典型金器造型替代繁瑣的斗拱結構。橫梁以金簪造型表現,端部配有螺旋紋簪頭立體雕刻裝飾,窗格配以明代宮廷仕女彩畫裝飾。閣樓建筑樣式產生的強烈秩序感,加上歷史形象裝飾的烘托渲染,使觀眾進入展廳空間后,迅速引發沉浸式觀展情緒,對明代歷史及文化產生直觀感受。
序廳中間入口是明代門窗造型,我們進行了組合擴大設計,既保持了與整體結構的協調性,又彌補了入口偏小的視覺效果。整體設計中,各種中式元素的組合運用,主題表達明確,視覺效果突出,空間營造合理,為展覽的深度解讀拉開了古典絢麗的序幕。
展廳內設計重點放在了前言、展柜的造型裝飾上。前言位于展廳入口處,采用屏風式設計窗格造型裝飾,與序廳造型設計相呼應。櫥窗式文物展柜框邊以回紋鏤空雕刻板局部裝飾,使古典韻味有效延續貫穿。在展廳中間位置原有立柱結構,通過采用高清燈片進行包裹設計,附以精美器物照及反映明代宮廷生活、服飾的《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最大程度地渲染時代和文化氛圍。
2 色彩運用
色彩是展陳設計中一個重要方面,具有審美性和功能性雙重作用。本次展覽以紅色為主色調,金色調和栗色調為輔。通過設計師的設計,展覽的主色調間接地為主題內容服務,對深化主題、突出文物、營造特定的環境氛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紅色作為展覽的主色調,其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而展覽主題——明代王妃首飾,正與其相契合。紅色調既符合展覽主題又可以影響參觀者的心理活動。序廳中用紅色和金色兩種高強度的色彩對比,勾勒出極具女性特征的造型空間。并配以大量的水晶珠簾裝飾,顯示出當時王室婦女生活面貌。從展覽的整體考慮,前言窗格的紅色、展柜紋飾的栗色、展托的黑灰色等色彩效果,均凸顯了展品的形美、色美及質美,形成色彩的層次感,增強了陳展藝術的風味及效果。從序廳延伸到展墻、展柜與圖版之間,保持了展覽設計風格的整體理念,色彩層次分明,華麗而不失穩重。
3 燈光
“良好的光源環境能提高展品展出時的藝術效果,增添審美情趣。”[3]根據不同的展示環境要選用合適的燈光。這不僅可以保護文物,同時通對光源的精心設計安排,能營造出獨特的觀展氛圍,并起到引導觀眾參觀的作用。展覽中的光源主要使用了射燈、洗墻燈和聚光燈。序廳需要明快準確的光感,我們選用洗墻燈和射燈配合照明。文物以金器、玉器為主,小巧精致,展柜頂部光感十足的聚光燈投射到器物之上,華麗耀眼,體現了展品的精美程度,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4 動態演示
為了更加細致地傳達展覽內容,提升觀眾的觀展體驗,展覽形式設計師通過自主創作,以嚴謹的學術考證為依據,用動畫演示方式展現明代王妃首飾的穿戴過程。這不僅彌補了靜態展陳方式的不足,同時提升了展覽的感染力,使觀眾耳目一新。作為此次展覽形式設計中的一個亮點,動畫展示與展柜中文物展示相呼應,讓觀眾擁有動靜結合、直觀有趣的觀展方式。
此次展覽的形式設計簡約而不簡單,全方位地傳播了明代王妃首飾的內容信息。從造型、色彩、燈光、動態演示等方面著重入手,在中式風格中融入現代設計理念,不僅有效地突出主題、詮釋內容、烘托文物、渲染氣氛,還同時使用多種工藝制作手法,縮短了展覽的制作時間,保證了展覽如期開放,滿足了觀眾參觀需求。
參考文獻
[1]江西省博物館,南城縣博物館,新建縣博物館,等.江西明代藩王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
[2]李衛平.淺談博物館展覽的陳列設計[J].東方博物,2003(6).
[3]張莉.博物館展示設計的藝術形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