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晉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北宋詞人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九江,游覽廬山而作《題西林壁》,它告訴我們,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就會不同,游山玩水如此,觀察對待世上事物亦如此,從而指出看待問題應客觀全面,否則就會得不到正確的結論。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世界也大不相同。
生活中不如意十有八九,倘若換個角度看問題,失意也會變詩意,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自在、更愜意。兩個觀光團到伊豆旅游,面對滿是坑洞的路況,一個團的導游連忙向游客致歉,而另一個團的導游則風趣地稱之為迷人的酒窩大道,讓游客盡情體會它的與眾不同。兩個角度,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顯然,第一個團的游客必定心存不滿,而第二個團的游客卻多了一次別樣的體驗。不得不佩服第二個導游的機智,他充滿詩意的解答,化解了旅途的不適,收獲了美好的回憶。換個角度,生命會展現出另一種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的話總是那么耐人尋味。
換個角度看問題,問題也許就不再是問題,反而成了另一種收獲。換個角度看問題,需要一種豁達的境界,一種淡然的心境。倘若一個人充滿野心,追名逐利,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那么在他眼中的世界也必定也是功利而焦躁。可如果他能換個角度看問題,活在當下,珍惜眼前,反而讓他能擺脫外在物質的誘惑,獲得一份平靜安逸的生活。
自古以來,一切賢哲都有著這樣的一種境界。蘇格拉底,這們被尊稱為“師中之師”的哲人在雅典市場閑逛,看了那些琳瑯滿目的貨攤后驚嘆:“這里有多少我用不著的東西啊!”從我們的角度看,我們會艷慕外界的豐盈,感嘆自身物資的困窘。換個角度,蘇格拉底幫我們窺見了生活的真諦。
科學家霍金,世人推崇,不僅僅因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為他還是一位人生的斗士。有一次,在學術報告結束之際,一位年輕的女記者悲憫地問道:“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這個極其唐突的提問讓報告廳內頓時鴉雀無聲,一片肅謐。霍金卻依然沉靜地微笑,他用還能活動的手指,艱難地叩擊鍵盤,于是,隨著合成器發出的標準倫敦音,寬大的投影屏上緩慢然而醒目地顯示出如下一段文字:“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我愛的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大廳里頓時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涌向臺前,簇擁著這位非凡的科學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是面對疾病,有人怨恨命運的不公,有人卻感恩生命的珍貴。既然快樂是一天,憂傷也是一天,那么為何不讓自已笑對人生呢。
暮春落花,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發出了“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的憂傷之情,龔自珍卻大相徑庭地詠出“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曠達之意。同是落花,感懷的角度不同,境界便不同,對自身的影響也是不同。
同樣,作為一名學海遨游的高中生,有的同學因為繁重枯燥的日常學習而感覺度日如年,有的同學吐槽高考制度的殘酷無情;而我卻不這么認為,高中學習固然枯燥乏味,但它磨礪我們的意志和韌性,讓我們成人成才。高考制度雖然亟待改革創新,但我卻和我的同學、老師因備戰高考而得以相識相知相聚,在我人生最重要的時光里,得遇良師,得交益友,我們一起度過美好的學生時代,以后回想起來,這是一件多么幸運幸福的事。
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事物也會不同,我們要學會轉換角度,解決問題。有時候,換個角度看待問題,我們的生活就會多一點快樂,多一點陽光;換個角度對待生活,我們的世界就會多一份美好,多一份溫暖。
(作者單位:武漢市洪山區洪山高級中學高二(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