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于澤
近來,不時有企業家“陳情”或舉報地方政府的事。黑龍江亞布力陽光度假村董事長毛振華“雪地陳情”,指亞布力度假區管委會嚴重干擾企業正常經營;山東皇明集團董事長黃鳴公開舉報德州市委書記,指責其懶政、拒絕兌現政府曾經作出的承諾,并質疑他想搞垮皇明集團。
令黃鳴不平的是,皇明集團協助德州市委市政府申辦“世界太陽能大會”,并按“市委市政府指令”建設主場館、主景區與配套設施,而當地承諾給3000畝土地作為回報。但現在的市委主要負責人“新官不理舊賬”,皇明集團經營陷入困境。
“新官不理舊賬”,是因為這個“舊賬”說不清楚。2011年,山東省原副省長、申辦“世界太陽能大會”時的德州市委書記黃勝落馬,其后黃鳴曾公開表示“黃勝是我們的恩人”,并承認“我與他家的感情一直很深”。這就是說,看似皇明集團與德州市之間的政企合作,但主要推動因素還是企業家與地方領導之間的“恩仇”模式,這樣的“政商關系”本身就要打個引號,而且難以持續。
所謂“恩仇”模式,本質是一種利益模式,而非正常的“工作關系”、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由于掌握著大量經濟資源,一些掌握關系權力的領導干部對這些資源私相授受,政商之間的相互吸引很容易導致“越軌”行為。一些領導干部到某個地方上任,可能帶著自己的商界朋友。領導是施恩者,商人成了感恩方,結果就是利益均沾共享。
“恩仇”模式制造了不正當的市場競爭。領導將資源配置給自己的商人朋友,這樣的市場是其他人不能進入的。表面上,政商相互成全,實際上則是相互毀滅。領導給商人供給資源,領導得到政績,甚至參與“分紅”。而商人為了迎合領導的政績沖動,有時候甘冒風險?;拭骷瘓F協助地方領導辦成了風光的“世界大會”,而領導許諾的回報本身是否合法、能否兌現,現在看來也是大有問題。
全面從嚴治黨之下,政商關系有了全新的重塑,習近平總書記尤其強調“親”“清”二字。時下,政商關系可以說做到了“清”,但如何做到“親”,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探討。譬如企業家的“陳情”或者舉報,一方面固然讓一些舊的政商恩怨徹底暴露,另一方面其實也說明,政商關系絕不可能因為一刀切的劃清界限,就可以從此走向良序循環,甚至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新官不理舊賬”,固然是“舊賬”有問題,但如何抽絲剝繭,剝除不正當的私人利益關系,重建親密的工作關系、服務關系,更好地關心企業成長,這都需要積極作為?!坝H”是坦蕩真誠地接觸交往,領導干部要為企業家靠前服務;“清”就是關系清白、純潔,不能搞權錢交易。擺在我們眼前的問題則是,有的領導干部知道如何潔身自好,但不知道怎么主動上前、做好服務,從私人情誼轉向工作服務關系,也確實是一場深刻的轉型。
“親”“清”不能止于一種觀念或態度。權力必須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運行,領導干部給企業的最有價值的“資源”是公平的競爭環境,而不能是資源的私相授受。(摘自《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