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列維坦
作為畢業典禮的演講者,我本打算給你們講一些大道理,比如“追尋你的夢想”“做你自己”。但我放棄了,因為我不知道你們的夢想是什么。所以,我還是給你們講講我自己學到的五個人生經驗。
二十幾歲要敢于拼搏
在你沒有生活負擔時,在你收入微薄時,在你仍然“啃老”時,你就應該出去尋找機會了。
大學畢業后,我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麥迪遜市當一名電視新聞播音員。但是到了晚上,我看著墻上的大屏幕,心想:我是否能寫出一些自己非常喜歡的情景喜劇呢?于是,我嘗試寫起了劇本。我發現自己更喜歡創作劇本,就辭掉了工作。我搬到了芝加哥,在一家廣告公司找了份工作,我在那里有機會發揮創造性,為公司拍攝電視廣告。我們在一個制片廠拍攝了一次電視廣告,曾經在那里也拍攝過情景喜劇。我突然明白,情景喜劇也是普通人制作的,我也能行,這并不是個瘋狂的目標。
于是,在27歲那年,我又搬到了洛杉磯,開始制作電影預告片和商業廣告。我寫了一部劇本——《為你喝彩》,得到了一位電視導演的認可,一年后,我終于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工作:電視情景喜劇特約撰稿人。我在七年里換了四份工作,因為我不喜歡永遠躲藏在避風港,更是因為我患有嚴重的成年多動癥。
自定義成功或失敗
在我剛開始寫作時,一位朋友給我講了個故事。在他創作的一個劇本中,兩個主角經常互唱對臺戲。節目主管說:“你應該讓這兩個角色的關系好一些,會顯得更可愛。”他回答:“不,他們的矛盾是這個節目的重點。”但主管仍然堅持,于是他順從了。節目播出后,主管又說:“這太平淡了。”他說:“可這是你讓我修改的。”主管回答:“你不應該聽我的。”我剛開始創作劇本時很年輕,主管最可能刷下的就是我的劇本,但我腦子中的故事不斷涌現。我尊重別人,但我感覺成熟時,堅持了自己的創作思路,沒有讓別人左右我。你認為對的時候,你的作品就是最好的。
不要怕失敗九次
從2000年到2008年,我的事業不是很順。第一次創作成功后,我的作品接連八次,要么只播一季就被主管砍掉,要么只能充當候補。說實話,那時候我厭倦了失敗。
我給一位老朋友打去電話,我們決定合寫一個劇本,但這次又失敗了。后來,我們倆坐下來,聊起了各自的生活趣事。我在家是個很酷的爸爸,但兩個女兒覺得我一點兒都不酷。朋友的兒子是個搗蛋鬼,讓他有一點兒惱火。我們還有一些做事大大咧咧的朋友,與電視節目中的形象不一樣。
我們覺得,把這些寫出來會成功。于是,我們使出渾身解數,從以往很少次成功和很多次失敗中吸取經驗,寫出了我們認為最好的劇本。然后,我們對大約1400名演員進行了面試。電視臺總裁說他不想要我們挑選的演員飾演費爾·鄧菲,但我們堅持了自己的選擇。這部作品終于成功了,我作為電視劇《摩登家庭》的聯合制片人,參加了艾美獎的頒獎典禮。沒人知道,在此之前,我承受了連續九次的失敗。
臨危不亂
幾年前,我和一個人被困在了電梯里,當時大樓里沒有別人。我正準備參加一個會議,快要遲到了,很著急,而且待在狹小的空間里讓我感覺很難受。我們打電話求救,但至少一兩個小時以后才能來人。我使勁敲打著被卡住的電梯門,結果用力過大,燈滅了,電梯里一團漆黑。另外一個人想著辦法,而我在其余的四十分鐘里罵著自己倒霉:為什么偏偏這個時候我被困在電梯里?突然,電梯門開了,我們見到了陽光。原來電梯恢復了工作,它緩緩地把我們送到了地面。走出電梯時,那個人看了我一眼說:“你太愚蠢了。”他說的沒錯。我要告訴你們的是,無論如何黑暗,前面的門總會打開,陽光總會回來,留在你記憶里的,是你面臨困境時的作為。
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好地發揮潛力
我從小就是個讓老師頭疼的學生。上高中時,一位老師給我寫的評語是這樣的:“如果史蒂文愿意努力,他可以成為優等生。但他不喜歡西班牙語,為此付出的努力少之又少。”老師說的是事實。工作后我發現,如果我對一項任務沒有興趣,我拿出的作品就會像高中時西班牙語成績單那樣慘。但是,因為我喜歡現在的工作,我高興地盡全力完成,充分發揮了我的潛能。我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獲得理想的工作,但是你也許仍然有機會發揮你的潛能。
我祝你們快樂、自信地生活,但是成就感來自你們的辛苦努力,所以不要靠在椅子上等待幸運來敲門,而要自己創造幸福。每天多干幾個小時,學習新技能,尋找新的機遇,結交你敬慕已久的朋友,超越你對自己劃出的界限,做一個全新的你,充分發揮你的潛能吧。
(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