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瑩,李忠誠,康麗雁,張穆昕,劉馨然
(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006)
遠程費控系統是根據營銷業務應用系統的用戶電價信息和用戶預先交納的費用,按照設定的算費周期,結合用電信息采集系統每日推送的電能表示數,自動測算出用戶的剩余電費金額,并將剩余金額與營銷系統設置的報警金額、透支門限金額等進行比較,從而形成預警、停電及復電工單的系統[1]。
遠程費控系統每日測算當前使用電費及可用余額,并根據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前6個月發行電費估算日平均電費,再從營銷業務應用系統獲取當前電費余額和上次結算抄表示數,從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獲取當日零點凍結電能表示數,測算出上次抄表后到電費測算日的使用電費和當前可用余額[2]。將可用余額與客戶檔案所選擇的費控策略內容進行比對,如果低于預警值,則形成預警工單推送至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同時向短信平臺推送預警短信,待短信平臺反饋短信發送成功后,費控系統置客戶為“預警”狀態。如客戶交費超過預警值,解除預警狀態恢復為正常狀態,如客戶未交費,直到某日測算可用余額低于客戶檔案選擇費控策略的透支額,則形成停電工單推送至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審批遠程停電后,費控系統將客戶設置為“停電”狀態,采集系統接受費控系統費控停電命令,并將執行結果反饋至費控系統。當客戶交費后,則立即測算電費,如可用余額超過透支額,費控系統自動生成復電工單推送至營銷業務應用系統,審批遠程復電,采集系統接受費控系統費控復電命令,反饋執行結果,此時遠程復電成功。
根據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寧公司)2018年1—5月費控執行失敗原因從主站、通信、現場終端及表計不同角度開展綜合分析,將失敗原因進行統計、分類。按費控指令下發次數統計費控用戶停復電執行失敗的情況見表1。

表1 費控指令執行失敗原因分類統計
此類問題產生的執行失敗工單占比30.63%,載波信道不良、載波通信不穩定、臺區劃分不明確、表計串臺區、現場表計未供電、幾塊或單塊表計檔案錯誤或未下發[4]、集中器與表計之間距離太遠,這些都會造成費控指令執行超時,需現場排查載波通信不穩定問題。
此類問題產生的執行失敗工單占比0.87%。主要分為以下3種。
a. 公鑰狀態或電能表故障導致費控執行失敗。
b. 電表時鐘異常。在采集系統召測電能表時鐘,確認是否存在差異,如存在時鐘漂移情況,對于09版電能表則現場對時或更換表計;對于13版電能表,可以采用在系統中使用遠程對時,校正時鐘,然后再次下發重試[5-6]。
c. 表計損壞。表計被燒壞或硬件損壞,需更換表計。
此類問題產生的執行失敗工單占比50.03%。主要有以下原因:集中器掉線,檔案錯誤或未下發,各廠家設備硬件及軟件問題,針對問題整改或更換設備;現場干擾、零線帶電;GPRS信號弱,在樓區、山區及其它有障礙物等易受影響地區的信號強度,GPRS由4G信號變為2G信號或者沒有信號。
此類問題產生的執行失敗工單占比1.33%。主站前置機問題如報文打包或發送失敗,加密機之間網絡通信異常[7],雖然占比極少,但主站策略仍有需要調整的空間。主站層次改進,配合開發支撐新的費控機制,及時開展系統服務器運行故障消缺處理都可有效改善此問題。
此類問題產生的執行失敗工單占比16.68%。主要原因為人員操作故障,未解除保電直接進行費控指令,導致電能表無法執行費控指令,執行解除保電操作后,再次執行費控指令,費控工單執行成功。
4.1.1 上行通信信道帶寬擴展
a. 集中器設備上移。
b. 給集中器加裝GPRS通信延長設備。
c. 擰緊天線置于信號較好的位置。
d. 加裝信號放大器。
e. 更換為平板天線、八木天線。
f. 將集中器上行通信模塊由2G模塊更換為4G模塊。
4.1.2 下行通信信道帶寬擴展
遼寧公司90%的臺區下行電表方案是窄帶低速載波方案,窄帶低速載波方案在通信速率和抗干擾性等方面對比窄帶高速和寬帶載波存在一些不足。
窄帶低速載波通信易受高頻干擾,通信速度慢,經常造成通信失敗,載波信道不良。載波通信不穩定會導致電能表應答否認與其他錯誤,造成費控指令下發失敗。而寬帶載波具有抗干擾能力強,通信速度快等優點,可完全滿足國網公司“全費控”的工作目標。
當前費控策略執行是主站對電能表透傳方式,一次通信時占用整個信道資源,不能同時執行其它指令,當出現信道環節不穩定,或某環節出現故障,導致各環節之間銜接出現問題,此次費控便將執行失敗。針對現有透傳方式費控機制的缺陷與不足,引入新的執行機制“透明任務”,開展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將原有的單一透傳模式更改為“透明任務轉發”機制,提升費控成功率。根據全省各地市費控情況,開展試點工作,進行“透明任務費控”與“透傳方式費控”的試點臺區對比測試,對新技術適用性和效果情況進行相關驗證。
費控工單由費控系統通過接口推送采集系統,采集系統按照工單指令進行固化的執行處理,是整個費控系統中的一個命令執行環節,進一步完善費控執行策略,遼寧公司執行費控工單策略是分閘下發1次,合閘下發3次。
調整停電工單的執行策略,由之前的停電費控策略1次下發改為3次下發,對停電工單執行效果進行相關驗證。
系統在做費控工單推送前,先對費控指令進行研判,主站對執行工單的用戶先召測電能表的繼電器狀態,如果返回電能表繼電器狀態結果,則可有效規避部分終端在線不穩定、載波通信不穩定的問題(影響費控工單占比80%以上),主站記錄繼電器狀態結果,同時也可對費控下發的工單進行對比,對比費控策略執行是否正確,有繼電器狀態記錄結果的工單,主站才能進行費控工單執行。對于電能表沒有反饋繼電器狀態結果的主站不會執行費控工單的執行,提示采集運維人員核實電能表沒有反饋繼電器狀態原因,進行異常核查,問題處理完后運維人員需補招繼電器狀態,電能表有繼電器狀態反饋結果,采集系統進行費控工單執行,提升有效指令的執行效率;對于補招后有結果同時費控執行工單失敗這種情況,按費控執行失敗進行統計;采集系統執行費控工單前,先對工單通過判斷繼電器狀態條件進行一次篩選,通過這個判斷條件并錄入結果后才能執行工單,如果判斷條件不通過則提示需要采集運維人員人工盡快處理,專工處理完畢后,手動進行補招數據,手動推送費控工單執行。
通過深入遼寧公司2018年1—5月費控執行失敗工單的具體原因,提出對上下行通信信道帶寬擴展、增加執行次數、透明任務轉發的技術手段,從而提高遠程費控執行成功率,使得費控執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相對于現在費控策略執行成功率有明顯的提高,同時提出優化采集系統費控執行策略,為費控用戶停送電管理工作起到技術保障的作用,減少了運營費用,提高了用戶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