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
最近最火的網絡紅人,當屬神秘的“嚴書記”,不過現在的他,已經“涼涼”。
四川省紀委監委5月18日下午通報稱:廣安市委副書記嚴春風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原本“嚴書記”好好的市委副書記,突然“鍋從天上來”,一件小事被互聯網不停放大成為熱點新聞,更讓諸多吃瓜群眾大跌眼鏡的是,沒想到這位“嚴書記”真的有貓膩在身!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上周,成都本地知名博主@成都網友小張爆料,成都金蘋果愛彌兒幼兒園班上有位女孩打同學,老師將她單獨安排座位的決定誤發到了家長群里。
隨后女孩家長相當放話威脅,言語中提及“嚴書記”,后又說老師已被開除,女兒嚴某某已是另一外國語學校的內定生(小學的招生尚未開始)。
雖然涉事的幼兒園、小學均于當天發布官方聲明“辟謠”沒有老師被開除,也不存在內定生現象。但這學生家長一系列不客氣的囂張舉動讓網友大為好奇,“嚴書記”是誰?地位很高么?
雖然嚴書記本人及時給了回應,但在互聯網的發酵下,這件事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四川省紀委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省紀委監委近日已關注到網友反映“嚴春風輿情”相關情況,已及時介入調查核實。
調查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嚴書記”確實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許多網友感慨,這是嚴夫人“立功”了!不過這獎章也有全體網友的一半,全民關注的“嚴書記”最終被揪出,再一次顯示出民意如潮水不可逆,尤其是互聯網監督的強大力量。
沒有人逃得過網友的火眼金睛
網民最大的特點就是愛湊熱鬧,哪里有熱點,哪里就有他們在圍觀,對公權力的監督更是抱有極大的熱情,他們發起輿論倒逼官方發布權威結果早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嚴書記”同款劇情并不少見,只要是有過違紀、違法的貪官,除非不露面,否則一點點蛛絲馬跡,都逃不過網友的“火眼金睛”,他們順藤摸瓜,已經扳倒許多違紀官員。
2008年12月,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房產管理局原局長周久耕一句“對于開發商低于成本價銷售樓盤,下一步將和物價部門一起進行查處,以防止爛尾樓的出現”,將自己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與此同時,他在會上放在手邊的那包煙引起了網友的注意。
網友紛紛質疑:“一位局長咋能抽這么高檔的香煙?”網友紛紛質疑:“一位局長咋能抽這么高檔的香煙?”
隨后,網友們通過以往的新聞資料圖片,又看出周久耕所佩戴的手表是江詩丹頓、勞力士等世界名牌,這種手表每塊售價是都有數萬元,有的高達十多萬……不多久,其用天價煙、戴天價表、開名車等一系列問題一一被曝光。
最終,2009年2月,江寧區紀委對周久耕立案調查,2009年10月,周久耕被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
2012年8月26日,陜西延安發生特大車禍至36人遇難,慘案舉國震驚,可是在車禍現場,竟有一位官員面帶微笑,被新華社記者拍下。
照片傳到網絡上之后,網友們大呼詭異。經網友核查,該官員正是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隨后網友對楊達才關注度逐漸提高,發現楊在出席不同的活動時,經常更換自己的手表,至少有5塊不同的表,而且這些手表大都價值不菲,網友送外號“大表哥”。
后網友又發現楊達才的名表并不只5塊。截至2012年8月31日,楊達才被網友發現的名表總數已達11塊之多。其中高級手表5枚,每塊價值萬元以上,最高達20-40萬;此外,網友指出那條褲帶也要2000多。
而后,又有網友一點點扒出,楊達才眼鏡框超10萬。
最終,陜西省紀委于2012年9月21日調查結果,楊達才存在嚴重違紀問題,撤銷楊達才陜西省第十二屆紀委委員、省安監局黨組書記、局長職務。2013年9月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楊達才犯受賄罪,有期徒刑14年。庭審中,公布楊達才家庭財產累計發生額1177余萬元。
因“網絡馬腳”被揪出的,還有“不雅視頻書記”雷政富。
2012年11月20日,疑似重慶市北碚區區委書記雷政富不雅視頻截圖在微博發布。
21日,有關部門表示,注意到此事,并開始核實。
22日,有關部門確認有關視頻并非PS,繼續核實當事人身份。
23日上午11點,重慶市紀委確認不雅視頻主角為雷政富本人,宣布免去其書記職務,并立案調查。
有網友稱,63個小時,一個正廳級干部被微博秒殺,輿論一片嘩然。
2013年6月,因涉嫌受賄,重慶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雷政富有期徒刑13年。
一次又一次,網絡讓我們見識到了輿論監督速戰速決的結果,每一次輿論的亮劍,總能“見血”,被盯上的違法違紀官員,發現實錘并最終落馬,只是時間問題。除了上文舉的例子,還有很多啊——
比如廣州“房叔”蔡彬瞞報財產被停職、因一封瘋傳網絡的“結婚承諾書”而鋃鐺入獄的山東省原農業廳副廳長單增德、廣西煙草專賣局銷售處處長韓峰因網絡流傳的“日記門”最終牽出其收受賄賂的腐敗行徑……從早年的“躲貓貓”到“開胸驗肺”,從“釣魚執法”到“跨省追捕”,從“香煙門”到“日記門”,再到今天的“嚴書記”,太多的地方個案經過網絡的快速放大而有了處理結果。
官員“懼怕”網絡?這就對了
幾年前,《人民論壇》雜志曾經對300名官員和民眾進行調查,70%的受調查者表示當代中國官員患有“網絡恐懼”,更不要說互聯網更加發達的今天,一件小事經網絡的傳播都能變成軒然大波,違紀官員、違法行為都被暴露在陽光之下,實力詮釋著那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有許多人會感慨,網絡監督怎么那么準,被盯上的人十有八九都會出事?實際上,這正是網絡輿論監督力量向公權力亮劍的一大鋒刃——全天候的“即時”監督,只要有“狐貍尾巴”就會被發現。無論官員們是否認可,網絡監督這副“枷鎖”,已經在他們身上套牢。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要把握監督的尺度,防止網絡監督變成“網絡暴力”,特別是網上“人肉搜索”可能導致的侵犯個人隱私等問題。對于普通網民而言,網絡監督同樣需要遵守現實生活的法律規范和道德準則。
而對于官員來說,他們有接受群眾監督的義務,只有真有貓膩的人,才會害怕網絡——不然,就把那些“狐貍尾巴”藏好,看好身邊的家屬等利益相關者,否則終有一天將會陷入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