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馥 編輯/青鳥

孟馥
女,上海市東方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擅長兒童與青少年心理障礙,尤其是學習困難、注意缺陷伴多動障礙、情緒障礙、品行障礙、進食障礙、廣泛發育障礙;婚姻與家庭心理問題:親子關系不良家庭、青少年成長中的困惑;各種神經癥以及心身疾病。
門診時間:(專家門診)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就診前需預約,預約電話:021-58822171)

回歸闊別兩個月的校園,本該是件高興的事,可是家里的娃似乎不這么想,問題出現在哪?——開學恐懼癥!
◆ 什么是“開學恐懼癥”?
幾乎每個孩子在其心理發育的某一個階段都曾出現過恐懼的反應。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恐懼對象:0—2歲的孩子主要害怕很響的聲音、與養育者的分離、陌生人和大的物體;3—6歲的孩子怕黑、電閃雷鳴、動物昆蟲、獨自睡覺、想象中的事物;7—16歲的孩子害怕更為現實的事件,如損傷、疾病、成績、死亡、自然災害、暴力事件等。
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恐懼會逐漸消失,并不影響孩子的社會功能,如學習、交往,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就可以緩解。如果孩子對恐懼的對象表現出的情緒超過了該恐懼帶來的實際危險,影響到孩子的社會功能的時候,就稱其為恐懼癥,恐懼癥是一種情緒障礙。
恐懼癥有不同的種類:動物恐懼、自然事件恐懼、對自身有損傷恐懼、社會交往恐懼等。學校恐懼癥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恐懼,主要表現為擔心上學或回避上學的情緒。
“開學恐懼癥”不是一個專用的醫學術語,也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學校恐懼癥。因為近幾年此類學生較多,社會上才形成了這樣一個俗語。它的主要特點是對“開學”這個特殊的情況產生恐懼,導致孩子對適應學校或幼兒園的生活產生焦慮、學習適應不良、人際交往困難等不良情緒和行為的喚醒。
“開學恐懼癥”的易發學生群: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過于追求完美的優秀生等。開學恐懼的常見因素: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對孩子學習的過分緊張。

◆ “上學恐懼”的臨床表現和易發情形
早晨上學時情緒痛苦,要家長滿足自己某些條件才勉強去上學;或者被強行帶到學校,到校門口時緊張情緒更加明顯,拒絕進校、大哭大鬧、情緒強烈、說教無效。如果待在家中,通常愿意看書、做功課,在確認不上學時,行為表現正常。
有些孩子不會直接表達情緒困擾,而以軀體癥狀為主:頭疼、惡心、嘔吐、腹痛、出冷汗、腹瀉、尿急、發熱等,這些癥狀往往在臨近開學的時候出現、明顯,不上學的時候不明顯;臨床檢查沒有陽性發現。嚴重的孩子可在上學的前一天晚上甚至全天都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影響飲食和睡眠。
上幼兒園困難的小朋友則表現為分離性焦慮:哭泣、發脾氣、特別黏人、做惡夢、不能獨自入睡,要求父母或主要撫養者陪伴;會有害怕、擔心不好的事情發生等情緒;也會有頭痛、腹痛、惡心嘔吐、氣促心慌等軀體癥狀。
◆ 兒童害怕和拒絕上學的情形
1.第一次上學,或進入新的學校。
2.因為生病或假期有一段時間沒有上學。
3.存在家庭問題,如父母不和、家庭成員生病、家庭暴力。
4.喪親或遭遇創傷性事件,如遭遇虐待、暴力攻擊。
5.自認為學習失敗或不能融入集體,沒有朋友。
6.有些兒童在與學校相關的場所出現驚恐發作,為避免發作而拒絕上學。
7.親子關系界限不清,受到父母過度保護,或者父母焦慮、對孩子過度擔心。
◆ 孩子、父母和家庭如何應對?
大多數孩子在開學前都會有不愿意開學、不愿意去學校的心情,尤其是孩子從輕松愉快的假期突然轉變到緊張的學習中,更需要一些時間去適應。
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調整心態,積極面對新的環境,包括接受新的學校、新的老師、新的同學和新的生活方式,而且要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

第一,應該理解孩子,盡可能地了解孩子恐懼上學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分析產生恐懼厭學情緒的原因,然后進行有針對性的開導,多鼓勵孩子、支持孩子。同時,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開學前調整作息,讓孩子提前開啟上學時的作息模式,督促孩子預習新學期的功課,讓孩子提前進入學習狀態。第二,檢查孩子暑假作業的完成情況。第三,家長要積極與老師、學校取得溝通,得到老師和學校的幫助。
◆ “開學恐懼癥”的心理治療
心理干預包括:支持性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和家庭治療。
支持性治療:詳細了解情況,了解有利和不利因素,家長、學校、心理醫生配合,關心孩子,傾聽煩惱,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減少壓力、樹立信心;盡可能減少孩子脫離學校、同學的時間。
家庭治療:是解決孩子上學恐懼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家長是孩子應對上學焦慮的基礎和保障,父母的行為、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父母要克服自身的緊張和焦慮,照顧自己的心理健康。父母要注意發現孩子積極的方面,多鼓勵、表揚,父母雙方一起呵護孩子的心靈成長,正確應對和處理親子三角關系的演變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最有利。夫妻間要相互理解、設身處地,善于發現家庭的問題及時解決和處理;家庭和睦、父母合力,一定會幫助孩子走出恐懼,擁抱快樂的學習生活。
嚴重的情況,可以考慮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