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大倫(中醫診斷學博士) 編輯/明月

現在身體不適的人很多,癥狀也很多,甚至能寫滿一張稿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個人體質、生活習慣、生活環境、社會環境、情緒和壓力等,但是,大部分人都有休息不足的因素在其中。
一個在企業做高管的朋友咨詢過我,他身體失調很嚴重,常常感覺疲憊不堪。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他的確有體質失調,但是,如果繼續這樣勞累,無論服用什么藥物,也無論采用什么治療手段,都是無法恢復的。
所以,我就建議他白天不要休息,要持續忙碌,要感到疲勞。然后,每天晚上七點鐘睡眠,睡到早晨七點鐘。無論能否入睡,都躺在床上休息,不要想工作的事情,保持充足的睡眠。等身體恢復了,再恢復到每天正常的睡眠。
結果,三天后,他就說身體有了明顯的改善,簡直像是“脫胎換骨”一樣。
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原因就是:現代人欠覺、缺乏睡眠太多了。這種缺乏睡眠的狀態,甚至已經成為我們的生活常態。我們現在對此習以為常了,豈不知,這樣對健康的傷害很大,是什么藥物也彌補不了的。
古人認為,人與自然界是一個整體,所以,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陰陽消長,有消長出入的日節律運動,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云: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
《靈樞·口問》云:
“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這就是人產生晝夜行為差別的基礎。
而且,《黃帝內經》認為人體中的衛氣運行于陽與陰,這也體現在清醒與睡眠上,如《靈樞·口問》所云:
“衛氣晝日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于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
又《靈樞·營衛生會》云:“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度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
所以,古人認為我們是否睡眠,是由自然界的陰陽消長規律決定的。在夜里,陽氣入內收藏,得以休息,為第二天的生發做好準備。如果收藏不好,則無法順利生發,就如同拳頭如果不收回來則無法打出去一樣。
1.損傷陽氣
白天的時候,我們消耗陽氣,晚上陽氣進入身體內部,得到陰氣的涵養,為第二天的生發做好準備。可是,如果我們長期缺乏睡眠,陽氣得不到函養,則會損耗得越來越厲害。所以,陽氣不足之人,白天容易困倦。而整夜不休息之人,白天陽氣也一定越來越不足,整個人會缺乏生機。對孩子來說就會發育不良,生長緩慢;對成年人來說,則衰老得就快。
2.會損耗陰精
曾經有位男士向我咨詢身體問題,我判斷是腎精不足,他回答說:“我為何會腎精不足呢?我已經遠離性生活很久了啊。”我告訴他,其實腎精的消耗,除了縱欲,還有就是熬夜和思慮太過。熬夜使得身體得不到休息,則必須要動用元氣和腎精,才能維持日常活動,所以會暗耗腎精,導致腎精越來越匱乏。現在我經常用引火湯治療各種熱證,其根源,就是很多人的腎精不足導致的。
3.消耗心陰心氣
長期熬夜之人,一方面消耗腎精,一方面會消耗心氣。心主神明,為君主之官,白天辛苦工作,晚上就要靠陰血來滋養補充,做好休息工作,但是熬夜之人,使得心臟日夜不休,得不到休養,最終會出現問題。
我熟悉的某個商學院,連續兩年,每年都有一位企業家學員去世,都是心臟問題導致的猝死,且都是在運動中去世的。我就問他們的老師,在去世之前的那段日子他們在做什么,答案都是在公司即將上市的時候去世的,去世的頭一天晚上,都是應酬到深夜。這就是答案了,整日勞累,心臟不得休息,深夜應酬后,白天再劇烈運動,則心臟不堪重負了。
4.損傷肝臟
中醫認為,夜臥則血歸于肝。這是講夜里,血液之精華會歸于肝臟,得到休養。而肝臟有血,才能保持功能的正常。所以,在中醫的子午流注理論中,半夜是肝膽經當令的時間,如果這一個時間我們不休息,會導致血得不到休養,也會影響肝臟的功能。
總之,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整體,如果一個臟器得不到休養,則全身都會不正常。
而國外,對于睡眠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在睡眠實驗室,研究人員盡量阻止受檢者進入睡眠達數天之久,結果受檢者都訴述頭昏腦漲,不能集中注意力,記憶力明顯減退,情緒煩躁不安,易發脾氣,表情呆滯,有時甚至沮喪、壓抑,出現自殺念頭。個別人還會出現幻覺,如聽到別人在和他說話、看見奇怪的東西等,有時出現多疑、敏感、老是疑心別人想害自己等,和精神病十分相像。
最近,又有新研究成果披露,說睡眠是大腦清理廢物的時間。原來,白天我們思考,大腦會產生很多廢物,到了夜里,腦細胞會把這些廢物排放到細胞之外,而腦脊液開始流通,把廢物清除出大腦。我覺得這個研究是比較合理的,這可以解釋為何如果我們不睡覺,就會頭昏腦漲了,因為大腦里面廢物太多了。

其實,如果持續不睡眠,最嚴重的后果,是會導致人死亡。
經我長期觀察,夜里的睡眠是身體自我修復的時候。我很早就發現這樣的現象,同樣服藥,白天服下去,很少見到立刻恢復的,而夜里服藥,睡一夜,只要藥是對癥的,第二天清晨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無論內外科都是如此。
所以,有的藥物,白天讓患者服用是為了維持藥效,而我最看中的,是晚上服藥。甚至有的時候,藥物是否對癥,我就看一天,晚上服用,早晨見效了,我就判斷為對癥;如果早晨沒有改變,我會開始重新思考方子。
所以,清朝李漁《笠翁文集》中有云:
“養生之訣,當以睡眠居先。睡能還精、養氣、健脾益胃、壯骨強筋。”
可見,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勞,使腦神經、內分泌、物質代謝、心血管活動、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得到休整,促使身體組織生長發育和自我修補,增強免疫功能,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這對養生至關重要。
但是,現代人的生活,卻與此背道而馳。我們已經習慣了把睡眠的時間一點點向后推遲,比如夜里有各種社交活動,這會導致睡眠時間變晚,而一旦躺倒床上,又開始看手機里的朋友圈,關心大家都吃什么了、去哪里玩了,結果又是熬夜。
在我的朋友圈里,經常看到凌晨兩三點還發微信的人,這都是背離健康習慣的。
坦誠地講,現在的年輕人,從中學開始就熬夜,小時候是為了學業,再大一點以后是為了追劇。經常有年輕人說,自己會看一個電視連續劇,一看就是一夜。現在,我所見到的年輕人中,能夠保持正常睡眠作息的人,已經是鳳毛麟角了。
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在這樣的人,我估計在農村都少見了。
我把話說得嚴重一點,其實,在很多人生病的原因中,“睡眠不足”是一個重要的基礎原因。
我的觀點是:一般成年人,能夠保持八個小時的睡眠最好。如果在身體調理階段,可以保持九個小時的睡眠。總之,讓自己不虧覺,讓身體有充分的時間修復,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朋友說,失眠,該怎么辦呢?中醫有很多治療失眠的方法,大家可以請醫生幫忙調整一下身心,再好好睡眠。
有的人說,工作那么忙,哪有時間睡眠呢?這個問題,我就沒法回答了。我只說我的觀點:多賺點錢,多升一級的職,其實沒有那么重要,而身體虧乏、失去健康,甚至導致疾病,那才是最重要的大問題。
有的人說,睡眠那么長時間,是浪費生命啊。其實我覺得,在陽光溫暖的午后,或者在外面大雨的時候,躺在暖暖的被窩里,美美地睡上一大覺,也是享受人生啊!
學習中醫,首先要學習、了解自己的身體和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了解了以后,就知道自己該怎么生活了。其實影響身體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小事小習慣,而把這些小事小習慣拋開后,生活恢復正常的狀態了,身體也就慢慢能調整過來了。如果你的狀態跟自然界的變化是蠻擰巴的,卻還想保持自己的健康,我覺得這種希望是渺茫的。所以,雖然現在是酷暑時節,夜里也挺熱,還有豐富多彩的夜生活,但我們還是好好睡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