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海潮
以前,歐美通常使用Glue(膠水)作為Adhesive(膠黏劑)的代名詞,一般稱天然膠黏劑為glue,相當于漢語的“膠水”,是傳統的習慣用語。比如稱動物膠為animal glue,而不是animal adhesive;稱 植 物 膠 為 vegetable glue,而 不 是vegetable adhesive。20世紀以后,隨著合成膠黏劑的使用和發展,Adhesive一詞才流行起來,如環氧樹脂膠黏劑為Epoxy Adhesive,熱熔膠黏劑為Hotmelt Adhesive等。歐美對于Adhesive也有各種不同的叫法,如Bonding agent,cement,contact cement,neoprene cement等,其中cement并不是指水泥,而是代表硬化之意,亦即具有膠黏劑的意思。另外,binder也具有膠黏劑的意義。例如,裝訂書本背面涂布的膠黏劑稱之為binder。中國對于“膠黏劑”和“粘接”也有不同的叫法,膠黏劑也稱作粘合劑、粘接劑、膠接劑、膠水、粘結劑等;臺灣地區使用“接著劑”一詞,應該是來自日本。粘接也稱作膠結、膠接、膠粘等。而最常用的術語是膠黏劑(Adhesive)和粘接(Bonding)。
中國膠黏劑行業使用最混亂的兩個字應該是“粘”和“黏”,主要原因是國家兩次文字規范的變化和人們的使用慣性造成的?!罢场保▃hān)和“黏”(nián)本來是兩個字,1955年國家《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頒布實施,“黏”作為“粘”的異體字被廢除?!罢场庇谑巧砑娑?,既表“粘”的意義也表“黏”的意義?!罢场弊餍稳菰~時讀年(nián),代替“黏”字,如粘土、粘稠、膠粘劑;“粘”作動詞時讀沾(zhān),如粘貼、粘接、粘涂、粘堵等。1988年之前,不管是書籍、雜志,還是行業人士均使用“膠粘(nián)劑”、“粘(nián)合劑”、“粘(zhān)接”等詞匯,沒有出現過任何異議,使用了幾十年,人們已經形成了習慣。
“粘”和“黏”使用中出現混亂應該是在1988年之后?!梆ぁ弊质?988年3月25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與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的“說明”中確定恢復使用的15個曾被廢止使用的漢字之一。確認“黏”為規范字,并將“粘”與“黏”進行分離。也就是說,以前把“粘”用作形容詞并讀年(nián)的場合,都應該用“黏”字代替,如黏土、黏稠、膠黏劑、黏膜、黏度、黏液等;而“粘”字只用來做動詞,而且只能讀沾(zhān)。但由于人們使用習慣問題,該使用“黏”的地方還是用“粘”,例如1997年由翟海潮編著的《實用膠粘劑配方手冊》,按國家語言文字規范書中“膠粘劑”應該為“膠黏劑”,而化學工業出版社仍使用“膠粘劑”一詞;到了2000年,由翟海潮編著、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另一本書《實用膠黏劑配方及生產技術》,已經改用“膠黏劑”一詞。之后的幾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內部也不統一,所出版的書籍有的用“膠黏劑”,而有的仍采用“膠粘劑”一詞。直到2005年以后,化學工業出版社才把所出版的書籍統一使用“膠黏劑”一詞?!痘瘜W與粘合》雜志也自2005年第1期始更名為《化學與黏合》。目前,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和媒體雜志改稱“膠黏劑”。
由于國家沒有強行規定,加上人們長期養成的使用習慣,按照1988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規范使用“膠黏劑”的難度非常大。目前,“中國膠粘劑和膠粘帶工業協會”、《中國膠粘劑》雜志等行業權威機構的名稱仍然采用“膠粘劑”一詞,就連“全國膠粘劑標準化委員會”的名稱以及近些年組織編制的一系列膠黏劑標準中仍然使用“膠粘劑”一詞,GB/T2943-94《膠粘劑術語》及GB/T13553-1996《膠粘劑分類》等關鍵標準中仍然使用“膠粘劑”一詞;行業技術交流會論文、行業雜志刊登的論文仍然使用“膠粘劑”一詞……如果以上權威機構與媒體雜志都不積極落實國家文字規范,那么行業內就很難正確使用“粘”和“黏”。
2005年以來,多家出版社為落實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與國家新聞出版署1988年聯合頒布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棄“膠粘劑”改稱“膠黏劑”一詞帶了個好頭。我本人強烈呼吁“全國膠粘劑標準化委員會”、“中國膠粘劑和膠粘帶工業協會”、《中國膠粘劑》、《粘接》、《化學與黏合》等行業權威機構和媒體雜志帶頭落實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用字規范,正確使用“粘”與“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