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馬赟
(四川蜀渝石油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建筑體量的增加與規模的擴大,在滿足區域經濟發展以及居民生活對于空間資源需求的同時,對于電力資源的使用要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高電壓或者高電流機電設施的使用,如果沒有采取妥善的方式進行應對,將會引發電力安全事故。為了規避建筑項目施工風險,確保電力資源的持續穩定使用,文章以電氣施工作為出發點,將接零技術和接地技術作為研究重點,借助于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厘清接零和接地施工技術在建筑電氣施工中應用的主要方式,完善整個建筑電氣施工的流程,充分滿足建筑項目對于電力資源的使用、管理需求,促進相關建設活動的穩步進行。
對接零和接地施工技術概念以及區別的全面梳理,幫助施工技術人員在認知層面,明確接零、接地施工技術應用的重點環節以及注意事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電氣施工施工效能,增強了電力使用的安全性。
接零技術是將電網中零線與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連接起來,達到保護用電設備以及用電人的目標。接地技術則是將電器設備的框架與金屬外殼與地面聯系,形成一個整體,從而有效避免觸電現象的發生。這也就是意味著在正常用電狀況下,絕緣結構不帶電,而一旦絕緣結構發生損傷,在接零技術下,帶電的金屬部分通過導線與接地體形成一個保護機制,避免觸電情況的發生。通常情況下,接地保護被用于建筑施工項目配電變壓器中性點保護之中,在不進行配電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入的前提下,有效增強了接地保護的效能,減少了安全事故的發生幾率。
接地和接零技術的主要區別在于其保護原理以及保護動作等方面,具體來看,接零著眼于對電力系統中零線的改造升級,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單相短路線路系統,在電力傳輸過程中,如果發現漏洞現象,及時采取短路保護,將故障區域進行隔離處理,保證電力系統其他設備能夠正常運轉,減少電力故障給正常的施工作業帶來的不便[1]。接地保護屬于一種事后保護,在電力故障發生之后,借助于接地結構,對接地設備金屬外殼的電壓數值進行限制,使其處于安全電壓的范圍內,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建筑電氣施工接零技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具有明顯的系統性與整體性特征,在實際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技術人員從保護接零以及TN系統構建等層面入手,持續深入地推動接零保護機制的科學高效構建。
接零保護系統以零線為主要技術抓手,將電力系統中的零線與電力設備中的導電部位連接起來,在連接過程中,使用熔斷器結構模式,在用電設備發生漏電、短路的情況下,短路電流忽然增加,保護接零工作模式,采取快速移動保險絲的方式,對電源進行切除,實現電力設備的安全防護。在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線制變壓器中性點保護接零過程中,如果沒有對電氣設備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在漏電情況下,人體將會直接接觸220V的電壓,給人體帶來極為嚴重的威脅以及損傷。因此在建筑電氣施工保護過程需要進行必要的保護零線設置,確保保護零線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應對各類突發事故,推動建筑電氣施工工作的有序開展,充分滿足建筑施工過程中對于電力資源的使用需求。
TN系統的構建實現了保護線與中性線的有效銜接,與其他零線接地技術相比,除了具有良好的防護功能之外,還具有操作簡單,成本較低等優點,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為了適應不同的使用環境,TN系統又劃分為TN-C、TN-S、TN-C-S三大類別,由于在三相五線電力網絡體系下,保護線以及中性線采取分開鋪設的組建模式,二者之間相互絕緣。在接零過程中,用電設備外殼連接的是保護線而不是中性線,因此在TN系統接地保護系統設置的過程中,更多關注保護線,基于這種特點,在實際進行保護的過程中,就要針對性的進行保護機制的調整,使其適應布線模式[2]。以TN-S系統為例,其在進行接零保護的工作中,所使用的的保護線與中性線單獨進行設計施工,中性線僅作為照明線路,因此在建筑用電設備正常運行下,特殊保護線路上并不會發現電流,這就為故障監測以及排除工作的有序開展創設了便利條件。
建筑電氣施工接地保護機制建立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明確接地保護的內容以及其與接零保護的差異,結合接地保護的基本原理。從大接地電力系統、小接地電流系統、中性點直接接地低壓系統等三個維度出發,以現有的技術手段為框架支撐,完善接地保護技術應用方式,發揮接地保護的積極作用。
接地操作之中,將中性線直接或者在低電阻情況下進入三相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在發生單相接地故障的情況下,接地短路電流較大,因此將其稱為大接地電流系統。在接地電流系統構建的過程中,必須明確大接地電流系統的特點以及技術要求,以此為基礎,構建起靈敏、準確的繼電保護。同時在大接地電流系統下,如果發生漏電情況,在接地系統內部形成單相接地,繼電保護裝置能夠快速跳閘,對電源進行切斷處理,從而消除漏電危險,為后續電力故障排除工作的開展營造了一個安全、穩定的氛圍[3]。
在中性點不接地或者不經過消弧線圈的情況下,如果發生接地故障,將無法在電力線路內形成短路回路,這種短路故障電流相較于負荷電流要小,因此將其成為小接地電流[4]。小接地電流系統的保護原理在于,當電氣設備發生漏電或者碰殼故障之后,為了進一步發揮小接地電流系統的防護能力,技術人員明確相關硬件設備以及接線方式,在硬件設備的選擇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著眼于電氣施工的實際,對接地施工技術中所使用的出線數、出線方式、零序電壓、零序電流的輸入輸出范圍進行評估,在此基礎上,為小接地電流系統的環境溫度以及空氣濕度等參數進行設置,避免環境因素對設置 工作帶來的不利影響。
與其他接地接地技術方式有所差異,中性接地安全系數高,環境適應能力較好,為了更好地發揮中性接地在電氣施工的積極作用,在進行中性接地的操作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的徐亞歐采取有效接地以及非有效接地兩種技術模式,充分適應不同施工建筑環境下,對于電力資源的使用訴求,以充分增強電力資源使用的安全性[5]。
對建筑電氣工程接零和接地技術的全面梳理,有助于發揮兩種接地施工技術的優勢?;谶@種認知,文章在全面分析接地技術、接零技術特點與差異的基礎上,從技術層面出發,對建筑電氣施工接零技術和接地技術應用方案進行探究,以期為后續施工技術活動的穩步開展創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