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鴿
(大冶市氣象局,湖北大冶435100)
近些年,由于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導致城市熱島效應加劇,使得同一時間內城區氣溫大部分高于周圍郊區氣溫,促進了空氣之間的流動,為空氣中的煙塵等污染氣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凝結核,降水增多,低云量增加,導致一天內太陽直射光線照射地面的時間(日照時數)減少[1]。此外,輕霧、霧、霾、浮塵、揚沙等視程障礙天氣現象也同樣影響日照時數,使日照時數減少[2]。
大冶市位于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東經114°31′~115°20′,北緯 29°40′~30°15′,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資源及農作物產量豐富。太陽輻射對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日照時數的變化趨勢有助于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合理、科學的利用氣候資源,提高產量,因此研究日照時數資源特征,對人們生活及農業生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本文選用大冶市在1980年~2017年期間近38年的年日照時數、季日照時數的數據資料,并分別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季節劃分情況為冬季(12~2月)、春季(3~5月)、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本文將采用線性傾向估計(y=ax+b)和累計距平法()研究大冶市在1980年~2017年期間的年、季日照時數的變化規律[3]。
圖1所示為1980年~2017年大冶市年日照時數的變化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年日照時數總體呈下降趨勢,年日照時數變化的傾向率為-68.53h/10年,減少趨勢符合0.001顯著性檢驗的要求。大冶市區38年間年日照時數差異較大,其平均值為1689h,在2001年前相對較多,在2002年~2012年大幅減少,而在2013年以后大幅回升。日照時數在1986年最大,其值為1937.2h,而日照時數在2012年最小,其值為1386.6h,年日照時數的極值相差550.6h。

圖1 1980年~2017年大冶市年日照時數變化趨勢
圖2給出了1980年~2017年期間大冶市年日照時數累計距平的變化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年日照時數在1980年~2001年處于偏高階段,而在2002年~2017年處于偏低階段。

圖2 1980年~2017年大冶市年日照時數累計距平變化
圖3所示為大冶市在1980年~2017年期間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時數的變化曲線。該地區38年間春季日照時數總體變化不大,日照變化傾向率為-0.5h/10年,如圖3(a)所示。春季平均日照時數約為413.5h,日照時數最多的年份為2001年,為504.9h,高于平均值91.4h;日照時數最少年份為2002年,為 323.3h,低于平均值 90.2h。如圖 3(b)所示,夏季日照變化較春季變化明顯,38年間日照時數變化的傾向率為-27.5h/10年,相關系數r為0.319,符合0.1顯著性檢驗的要求。夏季平均日照時數約為547.1h,日照時數最多年份為1981年,為747.7h,高于平均值200.6h;日照時數最少的年份為2014年,為 373.1h,低于平均值約 174.0h。如圖 3(c)所示,該地區38年間夏季日照時數減少變化也較為明顯,日照變化傾向率為-21.4h/10年,相關系數r為0.351,符合0.05顯著性檢驗的要求。秋季平均日照時數為428.2h,日照時數最多的年份為1998年,為572.5h,高于平均值144.3h;日照時數最少的年份為 1982年,為320.2h,低于平均值108h。如圖3(d)所示,該地區冬季日照時數變化同樣較為明顯,其日照變化傾向率為-19.1h/10年,減少趨勢符合0.05顯著性檢驗的要求。冬季平均日照時數為298.7h,日照時數最多的年份為1982年,為379.8h,高于平均值81.1h;日照時數最少的年份為2011年,為164.9h,低于平均值133.8h。綜上可得,該地區38年間四季的日照時數總體上均呈減少趨勢,這與年日照時數的變化趨勢一致;日照時數減少最明顯的季節為夏季,減少趨勢較緩慢的季節為春季,夏季日照時數的平均值較大,而冬季日照時數平均值偏小。

圖 3 1980年 ~ 2017年大冶市各個季節日照時數的變化趨勢,(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980年~2017年期間大冶市四季日照時數累計距平的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春季日照時數累計距平變化曲線呈不規則變化,這主要是由于春季日照時數減少變化不明顯造成的。夏季日照時數在1980年~1995年處于偏高階段,在1996年~2017年處于偏低階段。秋季日照時數在1980年~2004年處于偏高階段,而在2005年~2017年處于偏低階段。冬季日照時數在1980年~1999年處于偏高階段,而在2000年~2017年處于偏低階段。夏天日照時數的累計距平變化曲線較其他各季節較為明顯,這與夏季日照時數變化較其他季節有更為明顯的密切相關。

圖4 1980年~2017年大冶市各季節日照時數累計距平變化
通過研究統計分析得出,大冶市1980年~2017年近38年間各年日照時數總體呈下降趨勢,1980年~2001年大冶市日照時數總體處于偏高階段,2002年之后處于偏低階段。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時數總體上均呈減少趨勢,其中夏季日照時數變化較為明顯,春季日照時數的變化趨勢最不明顯;夏季日照時數的平均值較大,而冬季日照平均值偏小。該地區年日照時數變化通過了置信度0.001的顯著性檢驗,夏季日照時數變化通過了置信度0.1的顯著性檢驗,秋季、冬季日照時數變化通過了置信度0.05的顯著性檢驗。
日照時數呈顯著的減少趨勢,這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如汽車尾氣排放、化石燃料燃燒、亂砍濫伐等,導致大氣環境日益惡化,氣溶膠濃度隨之加大,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致使人們生活居住環境中的濕度增大,水汽含量增多,能見度降低,從而導致大氣透明度下降,最終造成日照時數減少。日照時數減少存在諸多隱患,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及農業生產,因此應提高警惕,減少人為因素的破壞,維護大氣穩定,改善空氣污染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