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升,王輝霞
(1.濟南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濟南 250101;2.青島理工大學科技發展總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市政道路給排水系統由排水系統和用水供給系統組成,道路綠化用水以及工業生產、民眾生活用水等,都由該系統負責。“海綿城市”是按照生態優化原則進行建設的,通過將人工與自然有效融合的方式,做好排水和給水環節的水資源利用與節約工作,能夠為城市防澇、水資源涵養等工作的開展提供保障。為將海綿城市理念巧妙融入道路給排水設計中,相關人員首先應明確海綿城市的內涵及其現狀。
與傳統城市給排水系統有所不同,海綿城市給排水系統打破了傳統以排為主的系統運行模式,通過運用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結構對排水進行吸收與利用,可以真正實現減排促滲與水資源循環利用的目標,能夠對城市基礎設施系統、綠化系統以及道路系統等展開科學調動,進而完成對雨水的收集、儲存與利用等。在城市用水和內澇等問題解決中,其發揮的作用較為突出。
2015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指導意見,有效推動了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意見指出,各城市要大力建設海綿城市,將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控制在最低,并要完成對70%降雨的儲存與運用。同時到2020年,國內城市建設區面積要達到20%,到2030年要達到80%。
國家提出要進一步統籌城市地下地上建設,完成城市地下綜合管廊2 000 km以上的建設工作,并啟動消除城區重點易澇區段行動,有效推動海綿城市的建設進程。這也為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給排水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海綿城市極為注重自然環境,強調要順應自然,要對生態資源進行合理運用與保護。在開展給排水系統設計時,人們也要遵循這一原則,改變傳統粗放式和高強度式的設計方式,按照相關原則做好系統設計,為資源環境與城市協調發展提供保證。
為防止城市內出現積水、洪澇問題,設計人員要按照“排、用以及滲”等原則,做好工程防澇工作。城市不僅要能夠有效排放積水,還要對雨水資源展開回收利用,以避免資源浪費。
各城市都建設有給排水系統出于節約考慮,人們要避免大規模調整線路,要對原有給排水系統和現有資源展開合理運用。例如,可以利用小區綠地、城市道路來收集自然降水。
由于各個城市實際情況并不相同,所以設計也會存在一定差異。在設計時,人們要避免對其他城市設計進行套用,要按照城市綠化條件、水文條件以及基礎設施條件等,做好系統設計與環境優化工作,以有效解決水資源緊張和內澇問題。
為保證車輛行駛安全,車行道部分路面以非透水性路面為主。雖然此種路面具有一定優勢,但其存在容易造成路面積水、阻斷地下水補給等問題,所以設計人員要按照海綿城市理念,將車行道路面改為透水性路面[1]。在具體進行設計時,要將上層設置為瀝青混凝土結構,而中下層與基層設置為非透水性結構,這樣不僅可以有效防止路面出現積水問題,還能利用坡度充分收集自然降水。通常,橫坡與縱坡坡度分別控制在1.0%~1.5%和0.3%~6.0%。
綠化帶部分給排水設計如圖1所示,整體結構由蓄水層、覆蓋層、種植土壤層、砂層和礫石層組成,且會在蓄水層中設置溢流管,在礫石層中設置穿孔管。整體結構主要分為緩排滯蓄、水體過濾兩部分。其中,水體過濾可以對降水進行過濾處理,以保證其清潔度。同時,降水不會直接進入過濾部分,會先經過種植土壤層,對其進行水體補給。緩排滯蓄部分是指設計人員按照綠化帶結構與地形特征,做好導流系統設計,確保降水滲入過程具有一定層次性。

圖1 綠化帶部分設計示意圖
為進一步提升道路安全性與舒適度,設計人員要展開透水鋪裝施工,保證雨水可以由路面滲透到地下,從而調整路面濕度以及溫度,這樣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積水發生的可能性,還能涵養地下水源[2]。若路基土壤透水性較差,人們可以在基層部分設置排水管。而在進行坡度設置時,要將橫坡控制在1.5%左右,縱坡控制在2.5%以下。
市政道路周邊如果存在與城市綠地相連接的情況,其連接也可以為路面徑流分流優化提供保證。從區域角度入手,綠地與道路銜接方式主要分為三種。一是水資源豐富區。人們可以應用雨水接污凈化技術將雨水排放到指定綠地,以避免徑流洪峰,保證城市內部不會出現洪澇問題。二是水資源匱乏區。要加大對自然降水的儲存與回收力度,合理設計排水管,從而有效凈化與存儲路面雨水。三是徑流污染嚴重區。要將污染控制放在首位,高度關注凈化系統設計,防止出現污染加重的狀況[3-4]。
為達到理想的設計效果,在給排水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要注意:第一,按照有關部門要求,在設置給排水管道進水口時,要保證管口保持下凹狀態,以保障管道進水效率,同時根據道路縱坡,調整進水口開口大小與間距,且要配備相應的防沖刷設備;第二,為降低工程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設計人員應將排水系統與溢流排放系統有效結合,不斷完善水循環系統;第三,要在城市內澇區設置預警系統,設置警示標志,降低公共安全事故的發生率;第四,設置配套竣工驗收與建設管理工作方案,增強運營期間保養檢修力度,以防對面層造成破壞,保障交通正常運行。
海綿城市具有的顯著優勢,人們應加大對海綿城市的研究力度,并將其應用到市政道路給排水設計中。人們要合理利用海綿城市理念,科學設計人行道、綠化帶等部分的給排水管道,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內部給排水能力,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