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艷 芳
(山西路橋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忻州 034000)
連續梁橋施工同普通簡支梁橋相比較,其施工方式及施工流程復雜程度均有了顯著提高,而施工工藝及質量直接決定了連續梁橋的承載能力、抗彎、抗扭剛度及穩定性,因此,必須加強連續梁橋的施工工藝控制,提升連續梁橋的施工整體水平。本文以省內新建高速公路項目為研究案例,就連續梁施工全過程進行了相應的工藝技術分析。
該項目地處我省北部,地質狀況良好,綜合承載力滿足連續梁橋施工條件,綜合分析連續梁橋通行荷載指標,為了降低施工成本,擬采用明挖擴大基礎形式。施工前,先對預定開挖位置放線測量,確定邊坡放坡率;明挖施工主要借助機械設備配合人工清槽。明挖開始前,應詳細分析地勘資料,估測滲水率,并配套制定完善的排水措施,防止由于滲水預測偏差排水不利造成的基坑整體垮塌。基礎開挖過程必須保證連續,不得中途長時間間斷,防止出現“晾槽”現象,防止由于長期暴曬導致土質含水量降低,影響基坑的綜合承載能力,此外,一次開挖量應距離基坑底部25 cm為宜[1]。
在橋梁下部結構施工過程中,橋梁墩臺施工是最關鍵的環節之一。施工先在設計位置定位,架設模板,模板剛度必須滿足后期混凝土振搗的要求,將提前焊接綁扎好的鋼筋骨架整體吊裝入模板中,為了保證墩臺與基礎的整體性,應將墩臺鋼筋骨架與基礎預留鋼筋綁扎焊接,以保證鋼筋骨架的整體性。此外,在搭設模板過程中,除了保證模板剛度外,還應對照設計圖紙進行施工放樣,保證模板定位準確。鋼筋下料應嚴格依照設計文件進行,在下料綁扎過程中,應保證鋼筋與模板內壁保持一定的距離,確保后期混凝土澆筑及振搗施工能夠順利進行,如遇到距離不滿足澆筑施工條件的情況,必須及時向設計部門質疑、會商,進行相應的設計變更。鋼筋骨架焊接完畢后,施工監理人員應對鋼筋焊接強度,鋼筋骨架布置及主筋數量和強度進行詳細復核和檢查。鋼筋骨架施工完畢后,調動混凝土泵送車對墩臺進行一次性澆筑,應保證泵送混凝土的和易性,配合振搗棒插搗,確保混凝土均勻,防止出現混凝土骨料離析問題,影響橋墩綜合承載能力?;炷翝仓戤吅?,初凝完成后,可考慮拆除模板,模板拆除應以人工為主,防止機械拆除過程中破壞混凝土外壁,拆除完成后,監理工程師應對橋墩外壁表觀質量進行檢查,出現破損嚴重的部位應使用對應配合比的水泥砂漿修補,出現嚴重質量問題的可以考慮局部刨洗,并使用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修補。模板拆除后,為了保證混凝土結構強度能夠到達設計強度,必須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妥善養生,養生方式可以在橋墩表面覆蓋草墊,并在表面灑水,保持混凝土橋墩表面濕潤,提升混凝土養護效果和質量[2]。圖1為連續梁橋墩臺施工流程圖。

考慮到該工程項目所在區域地面高程相差較大,采用滿堂支架施工方法將使用大量的腳手架,且腳手架搭設高度過高,必須配套相應的腳手架體系監控人員,這無疑將增加工程建設附屬投入,降低工程盈利能力,因此,本工程項目擬選用懸臂掛籃澆筑施工法。懸臂掛籃施工法施工效率高、質量控制好、不占用橋下凈空,是性價比較高的工程施工技術之一。
首先,應選定施工0號塊,并在0號塊位置安裝掛籃主體結構,掛籃結構就位后,為了保證主體結構自身承載力和穩定性,必須通過多條平縱連予以固定,并在桁架節點位置進行錨固。掛籃主體及各附屬設施安裝完畢后,可以開始進行掛籃施工。在正式施工之前,為了評定掛籃結構的綜合承載能力,必須進行預壓實驗,荷載采用分級線性荷載逐步增加,并采集各控制截面應力,獲取掛籃各位置處的承載力包絡圖,選用規范給定的裕度系數,得到對應的掛籃施工荷載標準值,在后續施工環節中,必須保證各位置荷載不超過荷載標準值。掛籃施工完畢后,應進行底模提升,將底部模板提升至施工標高控制位置,保證底模提升后標高與設計圖紙規定的標高一致;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應參照施工位置標高動態調整施工位置標高,防止由于施工高度不足而影響連續梁澆筑質量[2]。
對于大跨徑預應力連續箱梁而言,超過90%的承載力由預應力鋼絞線提供,為了保證剩余10%承載力的滿足,同時保證預應力箱梁截面的抗彎、抗扭剛度,提供梁體的完整性,必須配置一定比例的普通鋼筋,普通鋼筋根據用途還可細分為受力鋼筋和構造鋼筋,受力鋼筋與構造鋼筋一同組成鋼筋骨架,除了提供承載力外,還起到固定波紋管等構造作用[1]。在上述施工流程完畢后,開始綁扎、焊接預應力箱梁普通鋼筋骨架,預應力箱梁的主要承載構件為預應力鋼絞線,為了配合預應力鋼絞線整體受力,必須配置構造鋼筋骨架,根據設計圖紙定位預應力鋼筋走向,并在對應坐標位置焊接固定構造鋼筋,保證預應力波紋管定位準確,在骨架預定位置安裝預應力波紋管,防止在混凝土澆筑及振搗過程中出現變位置,影響箱梁抗彎承載力。
鋼筋骨架工程完畢后,應及時澆筑混凝土,澆筑混凝土之前,應再次檢查預應力波紋管是否固定可靠,校核布置走向是否與設計圖紙一致,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合理澆筑順序應為:底腹板、腹板、頂腹板、翼緣板[1];混凝土澆筑階段,必須保證混凝土的和易性,并配合振搗棒插搗,確?;炷翝仓鶆?,防止因骨料離析及混凝土泌水問題影響結構承載能力和外觀質量。
為了明確澆筑混凝土的強度發展情況,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同批次澆筑一批標準混凝土試塊,在澆筑混凝土結構初凝完成后,選取同齡期試塊進行抗壓試驗,試驗值滿足混凝土初凝指標后,方可拆除混凝土模板,模板拆除過程中,應采用機械和人工配合進行,應保護混凝土表面,尤其是倒角部位,在拆除過程中出現表面破損的應及時選用對應的水泥砂漿找平處理[2]。模板拆除后應立即養生,以保證混凝土結構強度最終達到設計強度,對于戶外混凝土結構,一般采用濕草墊覆蓋混凝土結構表面,并定期灑水養護的方式;除此以外,在混凝土養護階段,應使用清水及時清理預應力波紋管內部,并對波紋管端口采取暫時密封措施,以保證后期預應力張拉順利完成。
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100%后,開始進行預應力張拉施工,采用穿束機將預應力鋼絞線穿入波紋管內,保證兩端外露鋼絞線對稱分布,采用校核好的千斤頂張拉預應力鋼絞線,保證對稱張拉,張拉過程中采用力和位移雙重控制,保證張拉力達到設計要求。預應力鋼絞線張拉完畢后,應采用墩頭錨錨固張拉兩端,錨固完成后整體放張,形成預應力結構體系,使用水準儀測量放張后主梁跨中上預拱度指標,保證上拱滿足設計要求[2]。張拉端錨固完成后,應及時清理張拉端,為了保護張拉端及墩頭錨,防止銹蝕引起預應力損失,應采用混凝土進行端頭封錨。封錨混凝土應與主體結構混凝土配合比、標號一致,保證二者之間的粘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