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_曹放
《難得糊涂》,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呀!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放一著,豁然開朗,退一步,海闊天空。
放榜了!苦學,苦熬,二十多年,終于金榜題名!乾隆元年丙辰,公元1736年,四十四歲的鄭板橋終于考上了進士。他欣喜若狂,揮毫潑墨,一幅《秋葵石筍圖》,一首題畫詩:“牡丹富貴號花王,芍藥調和宰相祥。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鼻』实塾H授官職,殿試排名第一百二十多位的都帶著烏紗帽走馬上任去了,而鄭板橋,這位第八十八名進士卻沒有得到任何音訊,左問,右問,無人搭理。鄭板橋苦笑一聲,卷起鋪蓋回了江南。等吧。一年,三年,五年,還是沒有任何消息。哦,原來,中了進士只是說有了做官的資格,但并不意味著馬上就可以走馬上任。從中進士到做上官,這個演變的快慢,取決的是你會不會打點呢。于是,進士及第五年半后,乾隆六年九月,他趕赴京師。找誰幫忙呢?唯一的指望就是慎郡王允禧了。十六年前,他的詩畫曾得到過這位康熙帝最小的兒子的賞識。終于,門子走對了!進士及第整整六年后,乾隆七年春天,給他派了個官職。不過,是個窮縣。哎,原來,官場登堂入室,還有那么多的門道呀!鄭板橋訕訕一笑,搖了搖頭。
巡撫大人要來了!乾隆十一年,山東布政使并署理巡撫的包大人要到濰縣視察,此時鄭板橋已由范縣調任濰縣,居官四年了。范縣,“座有清風,門無車馬……小城荒邑,十萬編氓”,但他朝勵夕惕,一絲不敢怠慢。瘟疫發作了,旱澇發作了,他都辛勤奔走,日夜操勞。調任濰縣,沒想到當年就“歲荒,人相食”。嚴重的災荒中,開倉放糧是首要舉措。然而,動用國庫皇糧是需要層層審批的。太慢了,等不起!鄭板橋大聲疾呼:"此何時?俟輾轉申報,民無孑遺矣。有譴我任之?!庇谑牵吧瞄_官倉”。他換來了“活萬余人”,卻遭到了誣告問責。包大人,你不是來巡視問政嗎?獻上一幅墨竹圖并題詩一首《濰縣署中呈包大人》:“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包大人,這就是我,一個小小七品芝麻官的衷曲心聲吶!

鄭板橋《難得糊涂》
秋風起了,一絲絲寒涼,不只是天上人間,而且還沁到了心里。乾隆十六年九月,鄭板橋在濰縣署中四下徘徊。他一會兒想到十余年宦海中濁流滾滾,深深地感到:“老作風塵俗吏,總折腰為米,竟何曾小補民生國計?!币粫河窒蛲鹨环N清淡自然的生活:“茅屋一間,新篁數竿……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 他踱步到花園里,一盆盆盛開的菊花,讓他觸景生情,他賦詩詠菊抒懷:“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
是日,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農歷九月十九日,石破天驚,一幅名傳千古的書法巨作轟然問世——《難得糊涂》!這四個大字,楷隸相參,稍帶篆鎦,輕巧不失凝重,詼諧而又莊嚴,大俗大雅交相輝映。寫罷,鄭板橋又審視了一番,覺得意猶未盡,又提筆寫上一段跋文:“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這跋文寫得長長短短, 欹欹側側,如亂石鋪街,形亂而神聚,生動而有趣。
《難得糊涂》,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呀!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放一著,豁然開朗,退一步,海闊天空。一放一退,不切切于利害紛爭,自可消去嵖岈;不爭不比,不斤斤于得失福報,自可心氣平和。這才是難得的“糊涂”,難能可貴的“糊涂”!面對《難得糊涂》,多少回,我久久沉吟。恍惚間,混沌初開,一團元氣撲面而來,豐沛而淋漓。讓我一個激靈,頓然醒悟。哦!鄭板橋向我昭告的是,活得自在,必須掌握兩大要領:一要洞察人性,所謂人性,就是善惡一體,趁時而變。二要看穿規律,所謂規律,就是負陰抱陽,此消彼長。如此,或許就是《難得糊涂》的真諦吧!頓然,開悟了。于是,我欣然揮筆,寫下了一首小詩:
天心似海波不定,
萬山磅礴起龍煙。
我欲因之乘風去,
難得糊涂夢無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