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運西 陰正勤

干細胞是當今細胞生物學乃至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主要熱點和前沿,它能否針對青光眼患者視網膜神經細胞發生的死亡或損傷發揮作用,或替代死亡細胞,或改善受損細胞呢?
多數致盲性眼病,均存在不可逆性視網膜神經細胞死亡和功能喪失,干細胞移植修復和替代變性缺失的神經細胞,為治療這類致盲性眼病提供了可能性。近年來,再生醫學領域不乏運用干細胞直接進行或誘導成為視覺相關細胞后,再進行眼病治療的研究成果。干細胞替代治療策略已經成為治療嚴重致盲性眼病最有希望的新方向。
目前,干細胞在眼科疾病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角膜病變的干細胞治療。2.青光眼的干細胞治療。3.視網膜血管疾病的干細胞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4.視網膜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干細胞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等)。
青光眼的常規治療方案是通過藥物或者手術降低眼壓,這些治療可以有效控制這些疾病的病程進展,卻不能阻止由神經節細胞死亡導致的視野和視力喪失。在青光眼晚期,大部分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被累及、凋亡,少量存活的神經節細胞已經無法逆轉青光眼導致的病理性改變。
干細胞治療的優勢在于能修復和替代變性缺失的神經節細胞,使神經再生,不但能阻止病變發展,甚至能部分恢復已受損視功能。這是傳統治療不能實現的。
雖然目前已有多種來源的干細胞用于治療眼部疾病的研究,但仍存在局限性。如人胚胎干細胞,不同胚胎干細胞系生成的視網膜節細胞的質量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并且細胞移植可能導致顯著的排斥反應。而利用自體的體細胞誘導形成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從而生成視網膜細胞,是避免移植免疫排斥反應的一種方法,但誘導性多能干細胞腫瘤形成和基因突變的危險性有待進一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