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銳

有人認為,為了避免和減少藥物副作用,服用多種藥時應該分別隔開服用。這種將不同藥物隔開吃的做法可行嗎?從藥學專業角度看,這種主動將藥物隔開吃的方法,既不科學,也不高效,還會帶來服藥時間安排上的麻煩。試想,如果一天吃3種藥,都是一天3次,將這些藥隔開1個小時服用的話,從早到晚基本上每隔1小時就得吃一種藥,豈不是一天都在吃藥。合理的做法是,詢問藥師,搞清楚哪些藥能夠一起吃、不能一起吃,能一起吃的藥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先后服用就可以了。
也有人認為,藥需不需要隔開吃,取決于它們是不是治療同一種疾病。
這種說法有沒有道理呢?實際上,討論幾種藥是不是需要隔開吃,與這種藥是不是治療同一個疾病無關,而是與藥物性質有關。也就是說,治療同一種疾病的藥,也可能需要隔開吃;治療不同疾病的藥,也可能不用隔開吃,關鍵要看藥物的化學和藥理學性質。
一些患者認為,口服液和藥片容易發生相互作用,但膠囊不會,因為藥粉是包裹在膠囊里面的,所以不用隔開吃。這種觀點也不對。無論是哪種劑型的藥,只要是口服藥,就會在胃液或腸液中釋放、吸收。藥物隔開與同時吃,是一個具體情況具體說明的藥學問題,而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
藥物隔不隔開吃的核心是相互作用的問題。不存在相互作用的藥,一般不需要隔開吃;存在相互作用的藥,需要根據不同的相互作用類型,來決定需不需要隔開吃。
根據藥物相互作用的發生形式和最終結果,可以大致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接接觸發生的相互作用”的藥物。有些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在接觸時就會發生。蒙脫石散通過對腸道內病毒細菌的吸附發揮其止瀉作用,但同時也會對抗生素、維生素等產生吸附,影響藥物吸收。所以,當蒙脫石散與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聯合使用時,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應“間隔一段時間”,一般是一小時至兩小時。
很多中藥(大黃、五倍子、山茱萸等)含有鞣質和鞣酸成分,這些成分會與鐵劑、鈣劑等反應形成難溶性的螯合物,影響鐵劑、鈣劑的吸收。所以,硫酸亞鐵的說明書上寫著“本品與鞣酸等同服,會妨礙鐵的吸收”。這時就需要將含有鞣質和鞣酸的中藥與鐵劑分開服用,減少他們接觸的可能性來避免相互作用。
活菌制劑(培菲康、整腸生)是臨床治療胃腸道疾病的常用藥,對于有些患者,還需要聯合使用抗生素來治療細菌感染。但因為抗生素本身就具有抗菌作用,會殺滅這些活菌,所以這兩種藥不能一起吃,一般需要間隔兩個小時以上。
綜上,直接接觸可發生相互作用的藥物,絕對不能一起吃,必須間隔吃。
所以,在用藥安全上,并不是間隔服藥就能解決所有的相互作用問題,涉及藥物吸收代謝的相互作用時,應調換藥物或控制用量。在確定服藥間隔之前,應該首先了解藥物之間相互作用的類型。
在現實臨床診療過程中,由于患者可能患有多種疾病,開藥的科室也不止一個,單科醫師對于藥物相互作用的把握有限。因此,我們建議患者在服用多種藥物,尤其是服用來自不同醫院、不同科室、不同醫生的多個藥物時,一定要向醫院藥師或醫院用藥咨詢中心咨詢。
服用多種藥物的患者可將所服用藥物列出清單,便于藥師進行醫囑重整并甄別其中的藥物相互作用。對于確定沒有已知相互作用的藥物,就可以一起同時服用或先后服用:對于有相互作用的藥物,藥師會根據相互作用的強弱給出或減量、或換藥、或間隔服藥的建議。同時,藥師可以幫助患者規劃服藥時間,提供全面的服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