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欽

市售牛奶常見超高溫滅菌奶和巴氏奶兩種。在牛奶的外包裝上,超高溫滅菌奶一般印有“滅菌乳”字樣,包裝以利樂枕、百樂包以及紙盒多見。巴氏奶一般印有“巴氏鮮牛奶”字樣,包裝以塑料袋、紙盒多見。稍加留意即可識別。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以選擇巴氏消毒牛奶更好。由于營養素的破壞與溫度和時間有關系,因此,短時超高溫的滅菌牛奶雖然可以將細菌全數殺死,但是蛋白質在高溫下易變性,水溶性維生素也容易被破壞,人體對牛奶中蛋白質的吸收率會降低。巴氏奶是在相對低溫的環境下經過巴氏殺菌法加工的,保質期往往比較短,通常為2~5天,但是用這種方法消毒可以使牛奶中的營養成分獲得更好的保存,比如B族維生素的損失僅為10%左右。另外,巴氏消毒牛奶采用“勻質”化技術,這是牛奶加工中的一種新工藝,通過把牛奶中的脂肪球粉碎,使脂肪充分溶入到蛋白質中去,從而防止脂肪凝結,更有利于人體吸收。
另外,市場常見牛奶中還有一類復原乳,例如某品牌的兒童復原乳牛奶。復原乳是指把牛奶濃縮、干燥成為濃縮乳或乳粉,再添加適量水,制成與原乳中水、固體物比例相當的乳液。企業生產復原乳主要是為了便于運輸和儲存。濃縮乳或乳粉還原為牛奶,需要再進行滅菌處理,然后用無菌包裝工藝裝進盒子或袋里。也就是說,在12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下,把熱牛奶進行殺菌處理,在高溫條件下密封起來。這樣,里面的菌全部滅掉,牛奶就能在室溫條件下保存較長時間。與新巴氏奶相比,復原乳所含的維生素B1、維生素B6等稍少一些,鈣、蛋白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含量差不多。
酸奶是用牛奶和乳酸菌進行發酵后的產物,我們選購奶制品時,應看包裝上的“產品類別”一項,如上面寫著“發酵乳”,就是酸奶。如果酸奶里加了除奶、糖、發酵菌種和增稠劑以外的配料,它就叫做“風味發酵乳”,比如加了果汁、果粒、麥芽、雜糧、椰果的大部分酸奶產品都是風味發酵乳。它們的特點是蛋白質低于普通酸奶,而脂肪比普通酸奶高,可達6%~8%,而普通酸奶不超過3%,糖分也相當高。在營養價值方面,都比酸奶低。如果其中作為酸奶原料的牛奶是用奶粉沖調復原而來的,也屬于復原乳,例如某品牌的紅棗復原乳風味酸奶。至于優酪乳、優格、酸酪乳等,它們有的是酸奶的別名,有的是酸奶的英文音譯名。 “產品類別”一項也是“發酵乳”。而布丁、慕斯等,其“產品類別”多標注為含奶甜點,不屬于酸奶類型。
看完產品類別最好再看一下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比較一下不同產品的蛋白質含量。通常酸奶的蛋白質含量應當是11%~12%,有些產品會高達15%左右。低于11%的奶制品,其營養價值較低,不宜購買。
我們還可自己制作酸奶,其基本原理就是在牛奶中接種乳酸菌,讓它在合適的溫度下大量繁殖,把牛奶中的乳糖成分分解成乳酸。到pH值達到4.6左右的時候,牛奶中的酪蛋白就會緩慢沉降下來,形成細膩的凝凍。家庭自制酸奶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引子。先說說制作酸奶的發酵“引子”,引子可以選擇菌粉或市售成品酸奶。菌粉購買回家后應放冰箱冷凍室保存為佳,可保持菌的活力。用市售成品酸奶時,最好購買最新出廠的冷藏酸奶,因為隨著儲藏時間的延長和儲藏溫度的上升,其中活菌數會不斷下降,影響制作酸奶時的效果。
酸奶機。雖然用普通容器也可以制作出酸奶,但最好使用酸奶機。因為酸奶機可以提供穩定的溫度(40~42攝氏度),此溫度是乳酸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等制作酸奶的菌適宜繁殖的溫度,而若用普通容器制作,有可能造成酸奶中的雜菌繁殖,影響酸奶的品質。
乳清。酸奶發酵過程中,凝固是有過程的。剛剛凝固的時候,酸奶的質地最為細膩,表面極為平整,用勺子舀起來吃時,質地比較黏稠。如果在凝固之后繼續保溫發酵,就會發現酸奶的表面出水,出的水就是乳清。酸奶析出乳清后不僅影響酸奶本身的口感,使其質地變得不細膩,也會影響酸奶的營養。做酸奶的時候要注意多打開觀察幾次,只要凝固了就要及時取出來食用,以防析出乳清。
冷藏。酸奶做好后最好放冰箱冷藏一段時間再食用。及時放在冰箱冷藏,冷藏一夜會讓酸奶的香味變濃,因為微生物雖然在低溫下停止產酸,卻會產生香氣物質,讓酸奶比剛做好的時候更加美味。另外,自制酸奶冷藏保存的時間不宜超過3天。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會析出乳清,影響口感和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