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駿 孫敦方 陳如聿 瞿虹霞 胡聞奇
摘要:【目的】通過口腔黏膜病流行病學調查,為開展社區口腔黏膜疾病的防治,制定和評價衛生政策及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方法】在上海市黃浦區以戶為單位開展口腔黏膜病問卷調查和口腔健康檢查,分析口腔黏膜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病學特征。
【結果】黃浦區居民口腔黏膜病患病率為6.92%,低于上海市平均患病率。男女患病率之比為1∶0.85。其中男性患病率最高的是牙齦牙周炎、溝紋舌和口腔白色角化病;女性最高的是牙齦牙周炎、溝紋舌和阿弗他潰瘍。
【結論】應當重視口腔黏膜病的患病率狀況,特別是不能忽略口腔黏膜的專科檢查。
關鍵詞:口腔黏膜病;流行病學;患病率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志碼:A
口腔黏膜病是發生于口腔黏膜及軟組織上類型各異、種類眾多的疾病的總稱,是口腔的常見病、多發病。口腔黏膜病的臨床表現雖然各異,口腔黏膜病由于病因復雜且較難治愈,基本上都是對癥治療,主要是減輕疼痛或減少復發次數,很難完全控制復發,故給患者帶來較嚴重的身體和精神負擔[1-2]。口腔黏膜病主要包括復發性口腔潰瘍、白塞氏病、扁平苔蘚和慢性咽炎等。多數口腔黏膜病病因不明,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不同。本研究以社區家庭戶為單位,對常住人口開展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旨在了解居民該疾病的患病情況和分布特征,為開展相關疾病的防治,制定和評價衛生政策和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以上海市黃浦區(居住滿6個月及以上)的常住人口為調查對象。將6個街道所有居委會進行編號,采用隨機數字抽樣法隨機抽取2個居委會,再以家庭為單位編號,隨機抽取調查家庭。共抽取698戶家庭,1.498人。對整戶成員的口腔黏膜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員和口腔檢查者均為從事口腔黏膜病防治的專業人員或接受過口腔黏膜病專業培訓的醫護人員,調查前進行統一培訓。
1.2 調查內容
問卷調查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民族、戶籍、文化程度、飲食習慣、全身健康狀況、精神狀況等。按照《口腔黏膜疾病學》(第3版)的診斷方法進行檢查。內容包括口腔黏膜健康狀況及常見口腔疾病,所用調查表格和診斷標準均在參照文獻[1]的基礎上,結合上海市的實際情況和口腔黏膜病醫學專家意見而制定。本調查口腔黏膜檢查包括對受檢者口內、口周黏膜及軟組織的檢查。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數據錄入三級質控措施來進行數據質量控制。使用EpiData 3.1 軟件建立數據庫,由專人負責雙錄入,數據錄入過程中隨時檢查數據錄入的準確性。使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主要描述口腔黏膜病的患病率及其在不同人群的分布特征。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共計調查了698戶家庭,1.702人,完成口腔檢查1.498人,受檢率為88.01%。接受口腔檢查1.498人中男女各半(720人/778人),以上海市戶籍居民為主,占85.8%,漢族占97.06%。文化程度中小學以下占19.30%、中學(含中專)占49.10%、大學及以上占31.60%。[KG*2]職業中學生占4.00%、工人占20.40%、白領占14.10%、退休占42.80%。受檢對象平均年齡(49±19)歲,最小2歲,最大89歲,平均在滬居住(40±24)年,其中最短的1年,最長的86年。
2.2 口腔黏膜疾病的患病情況
共檢出17種口腔黏膜疾病,總患病率為6.94%。最常見的疾病為溝紋舌,其次為阿弗他潰瘍、創傷性潰瘍、口腔扁平苔蘚、萎縮性舌炎、白色角化病、迷脂癥、口腔腫物、口腔白斑,口腔紅斑、口腔黏膜感覺異常、盤狀紅斑狼瘡、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天皰瘡、過敏性口炎、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等。檢出單一黏膜疾病病損的占多數,有少部分發現兩種及以上的黏膜病損,檢出最多的同時有4種病損。
從表1和圖1顯示的結果看,不同年齡組好發疾病不同。口腔黏膜疾病隨年齡增長而患病率增高,如溝紋舌、萎縮性舌炎、口腔扁平苔蘚、口腔白斑、口腔腫物等。有些疾病只發生于特殊年齡段,如白色念珠菌病只發生于幼兒和老年人。14歲以下兒童好發的疾病分別為:慢性唇炎口角炎、地圖舌。15~24歲、25~44歲好發的疾病為阿弗它潰瘍。45~54歲、55~64歲組口腔黏膜疾病發生率較高,主要是溝紋舌、口腔扁平苔蘚。65歲以上老年人好發的疾病分別為:溝紋舌、萎縮性舌炎及創傷性潰瘍。
本調查受檢對象男女患病率之比為1∶0.85,不同性別口腔黏膜疾病患病率無統計學差異。男性患病率最高的是牙齦牙周炎、溝紋舌和口腔白色角化病;女性最高的是牙齦牙周炎、溝紋舌和阿弗他潰瘍。見表2。
3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口腔黏膜病是機體內分泌功能失調、自身免疫功能異常所致。本調查發現上海黃浦區的口腔黏膜疾病的患病率為6.92%,低于其他地區的報道[2-10]。 檢出單一黏膜疾病病損的占多數,有少部分發現兩種及以上的黏膜病損,檢出最多的同時有4種病損。共檢出17種口腔黏膜疾病種。其患病特征與其他報道不完全一致,這可能與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種族等因素有關[4-9]。
結果發現,口腔黏膜疾病各年齡組患病特征不同。14歲以下兒童好發的疾病分別為慢性唇炎口角炎、地圖舌;15~24歲、25~44歲好發的疾病為阿弗它潰瘍,可能與學習工作壓力大等有關,慢性唇炎口角炎女性多發可能與女性喜愛化妝有關;45~54歲、55~64歲好發疾病分別為溝紋舌、口腔扁平苔蘚;65歲以上老年人好發的疾病分別為溝紋舌、萎縮性舌炎、創傷性潰瘍。舌部疾病如溝紋舌、萎縮性舌炎成為老年人口腔黏膜多發疾病,此結果不同于國內報道[4]。溝紋舌病因主要與年齡因素有關,有報道10歲前患病率較低,10~60歲隨年齡增加發病率增高,60歲以后上升趨勢停止[5,9],其原因是舌營養吸收能力降低,造成代謝障礙而易產生溝紋,也可能與維生素缺乏[11]、遺傳等因素有關。本調查人群中男女患病率之比為1∶0.85,未發現不同性別口腔黏膜疾病的患病率有明顯差異。
本次調查結果提示人群中存在較高的口腔黏膜病的發生率,應針對不同年齡開展口腔預防保健,如對學生和年輕人應從加強口腔衛生習慣、倡導身心健康發展方面預防口腔黏膜疾病的發生。對中老年應從均衡營養,合理飲食,戒除煙酒,維護口腔健康等方面加強宣傳預防口腔黏膜疾病的發生和癌變。本調查中15~24歲年齡組調查人群較少,與該年齡段主要是中、大學生在外求學未能參加調查有關。但該年齡段人群由于飲食條件、生活環境,以及生長發育等特殊因素口腔黏膜病發病率和疾病譜也具有特殊性。本次調查由于樣本不夠大,今后應加大樣本量做進一步調查,更全面反映本區居民口腔黏膜病的流行情況。
參考文獻
[1]陳謙明,周曾同.口腔黏膜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5.
[2]劉慶慶,楊超,張媛媛.河南省口腔黏膜病患者1.500例臨床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 2017,26(7):1170-1172.
[3]劉樹賢.臨床流行病學(一)——臨床流行病學概述[J].疑難病雜志,2003,18(5):318-320.
[4]周海靜,聶洪永,楊蘭,等.甘肅省中老年人群口腔黏膜疾病患病情況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9,25(2):147-148.
[5]REICHART P A.Oral mucosal lesions in a representa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aging Germans[J].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00,28(5):390-398.
[6]JAHANBANI J,MORSE D E,ALINEJAD H.Prevalence of oral lesions and normal variants of oral mucosa in 12 to 15-year-old students in Tehran Iran[J].2012,15(3):142-145.
[7]VIEIRA-ANDRADE R G,ZUQUIM GUIMARES Fde F,VIEIRA Cda S.Oral mucosa alterations in a socioeconomically deprived region: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Braz Oral Res,2011,25(5):393- 400.
[8]JAINKITTIVONG A,ANEKSUK V,LANGLAIS R P.Oral mucosal conditions in elderly dental patients[J].Oral Dis,2002,8(4):218-223.
[9]MUMCU G,CIMILLI H,SUR H.Preval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oral lesions: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Turkey[J].Oral Dis,2005,11(2):81-87.
[10]金早蓉,宋斌,鄒韻秋.深圳市口腔黏膜疾病患者1.387例臨床分析[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0(7):406-407.
[11]吳曉春,江海燕,林華麗,等.口服復合維生素B 預防甲氨喋呤引起口腔黏膜潰瘍的效果觀察[J].上海預防醫學,2013,25(1):44-45.
(收稿日期:2017-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