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
8月13日,以“領創國際標準 共鑄中國品質”為主題的中國消費品標準化論壇暨伊利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啟動大會在京舉行。此次論壇由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和伊利集團共同舉辦,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健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等國家機關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有關領導出席了本次論壇,同時,杜邦、帝斯曼等伊利的產業鏈合作伙伴紛紛出席并見證項目啟動。
據了解,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評選工作由國家標準委發起,伊利成為行業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選企業。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將標準視為國際經濟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并指出:標準決定品質,標準決定競爭力。國家也先后出臺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等一系列標準化改革指向性文件。
作為亞洲排名第一、全球第一陣營的乳制品企業,伊利一直是中國乳品行業的標桿,積累了豐富的標準制定成果和經驗,諸多伊利標準早已上升為國內外行業通用標準。
伊利榮獲第一批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可謂實至名歸。多年來,伊利通過“建立標準機制、參與標準制定、促進標準提升”,打造了三位于一體的伊利標準化體系,從而更好地整合全球資源、布局全產業鏈,不斷融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提升了中國乳業的國際話語權,并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定當中,最終為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健康乳制品。
此次伊利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的啟動,不僅傳遞出伊利始終引領著行業的發展,代表了中國乳業標準的最強音,也表達了伊利將指引全產業鏈開啟全面標準化建設新征程,引領中國消費品產業轉型升級,助推中國企業領創國際標準。同時,也獲得了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和認可。
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表示,對乳制品來說,目前執行的標準主要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以及企業標準,但是由于乳制品的國家標準制定的機制包括制定的程序所限制,在這些標準中總是會存在缺憾或不足,所以應該以國家標準為直接的標準體系,以行業標準為輔助的標準體系。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也指出,當前乳制品行業還是存在著產業結構落后的現象,也就是說中小型企業的數量還是太多。中小型的企業也許不占市場份額的大部分,但是從食品安全、質量來講,出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可以將不合格的中小型企業通過標準化來鑒定淘汰。標準化的實行不僅僅是行業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的提高,也在于整個產業結構的提升。
“伊利作為‘國家級消費品標準化試點項目,標志著伊利在共鑄中國品質的層面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在啟動大會上,農業農村部全國畜牧總站站長楊振海如是說,他希望在伊利的帶動下,產業鏈上下游共建標準化工作,共享標準化的成果。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相關領導認為,伊利通過樹立示范推廣的標桿,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加快推動國家標準邁向中高端,實現以標準助力品質提升,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產品。
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表示,標準化對推動中國品質革命,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意義非凡。作為龍頭企業,伊利集團在標準化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機制保障,并積極參與標準制定,主導或參與的國家相關標準、法規制修訂近百項,同時對標國際最高標準,以自我的標準提升,引領整個行業的品質打造。張劍秋表示,未來伊利集團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繼續推動消費品標準化建設,為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繼續開拓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