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最近,中東大國土耳其遇到了大麻煩。8月10日周五,特朗普宣布對土耳其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征收50%和20%的關稅,并在推特上強調美土關系當前“并不好”,引發土耳其里拉兌美元一天之內下跌18%。而自今年年初以來,土耳其里拉已累計貶值超過40%,超過阿根廷比索成為今年全球表現最差的貨幣。
在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看來,里拉暴跌是一場針對土耳其的“政治陰謀”,他號召人民抵御“經濟敵人”,“如果有誰在枕頭底下放了美元、歐元或黃金,去銀行把它們兌換成土耳其里拉,這是國家戰役。”但效果并不明顯,里拉在8月13日周一持續了跌勢,目前看不到止跌回升的跡象,并拖累亞太市場全線下挫,無一幸免。由于土耳其的主要債主是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的銀行。市場擔心一旦里拉持續下跌導致土耳其資本外流加劇,土耳其很可能無力支付歐洲銀行的信貸本息,從而把歐洲的銀行業拖下水,危及歐洲經濟乃至全球經濟。
自2003年第一次擔任總理以來,埃爾多安一直以善于治理經濟而著稱,特別是在其執政的前10年里,土耳其經濟快速增長,GDP年平均增長率達到7.3%,人均GDP從2500美元飆升到一萬美元以上,創造了中東的經濟奇跡。然而,這個奇跡是建立在一系列并不牢靠的基礎之上的。
埃爾多安一上臺就于2003年5月18日啟動了“土耳其私有化戰略”,將幾乎所有國有資產列入私有化或拍賣行列,包括電力、通訊、銀行、石油、煙草、鹽業、航空、港口、高速公路等公共基礎設施。由于這些企業多有軍方背景,埃爾多安這樣做的目的一是打擊軍方勢力,為日后大權獨攬鋪路;另一方面也為經濟發展籌措資金,推動經濟增長。安卡拉官方數據顯示,在2003到2012年間,土耳其私有化總收入超過535億美元,到2018年前后,這一數額接近750億美元。
這使得原先尚具備一定獨立性的土耳其經濟逐漸和國際經濟體系捆綁在一起,身處產業鏈下游的土耳其很容易因為發達經濟體稍有風吹草動而出現巨大波動乃至經濟危機。與此同時,這些巨額的錢并沒有進入土耳其的實體經濟,而是進入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土耳其的股市在過去10年里翻了近四倍,房地產總值從2009年至今翻了六倍。
事實上,里拉的貶值不是最近才開始的。2015年土耳其里拉已經對美元貶值了14%以上,這次的貶值因為有貿易戰和美土關系交惡的背景,才格外引人關注。而這跟埃爾多安近年來為了在國內穩固權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手法有關。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發生未遂軍事政變,埃爾多安以此為借口,在國內大肆搜捕,趁機排除異己,有160多家媒體和出版社被關閉,有超過120名記者和媒體工作者被判入獄,超過十萬名公務員在沒有經過正當程序的情況下被立即解職或暫停履職,其中有超過4.7萬人在監獄等待審判,引發國內外的側目。
同時,埃爾多安把政變歸咎于流亡美國的土耳其伊斯蘭運動領導人法土拉·葛蘭,要求美國引渡其回國,在遭到拒絕后,又逮捕了來自美國、在土耳其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安德魯·布倫森牧師來泄憤,這招致美國朝野的憤怒,作為特朗普核心支持者的保守派基督教團體,對于土耳其關押基督教職人員更是不能忍,一直對特朗普施壓,要求作出回應。
與此同時。埃爾多安通過全民公投、修憲、改議會制為總統制等方式,不斷強化個人權力,這些都招致了國際輿論的譴責,讓土耳其和西方漸行漸遠。
在特朗普向全世界“開戰”的背景下,土耳其自然不能幸免。不過特朗普宣布的措施,歸根到底只是引爆土耳其危機的外因,土耳其里拉的暴跌,根本原因還是在內部。
埃爾多安在15年里贏得了幾乎所有選舉和公投,卻在特朗普的一個推特后暴露出了治理經濟不力的軟肋,而他除了訴諸經濟民族主義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強人埃爾多安,正迎來執政生涯的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