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玉平
何為“特困生”?我所說的“特困生”,是那些對學習特別困難、心理承受能力特別薄弱的學生。
教“特困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大考驗。現在提倡的是平等教育,素質教育。教育要面向每一個學生,要關注中下生,要偏愛特困生,讓每一個學生都一起進步,快樂成長。這才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目標。
有不少老師面對特困生時,內心都特別苦悶。我們都覺得,要特困生進步,并且要穩定地朝好學生的方向發展,實在太難了。我的內心,也曾經因為“特困生”而非常地困擾,那時面對特困生,我的心中都幾乎感受不到教育的希望。
特困生一般有這樣的頑疾:你辛辛苦苦地陪讀五天,留堂重點輔導,苦勸善批,諄諄誘導,剛有了一點起色,又到周末了,放了兩天的假,他又恢復了原貌——懶、散、慢,還受不了刺激,被同學笑話了,還容易“怒”,繼而“打”,甚至有“自殺”行為。
如果真發生了這樣的事,這不但是一個家庭的悲劇,也是一個學校的悲劇,更是一個老師教育的悲劇!所以,作為老師,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清楚認識到——特困生即使是一座荒涼的大山,我們也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植樹造林,重塑他;特困生即使是一潭寂靜的死水,我們也要用精衛填海的毅力開渠疏道,激活他;特困生即使是一片貧瘠的沙漠,我們也要用盤古開天地的勇氣化春風雨露,滋養他。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我開始學會遠距離地觀察學生,捕捉特困生的點滴細節的表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好好把握,用這一點點的星星之火,點燃他們的生命之旅,讓一個個的特困生走向了成功,成為班級的驕傲。
一、爭取機會,挽救特困生——徐同學啟航了。
2007-2011年的四個年度里,我教了同一個班的學生。因為相處的時間長了,我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征都了如指掌,對每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都如數家珍,對每個特困生的教育轉變過程都歷歷在目,心中頗為歡欣鼓舞。
徐飛鵬同學在讀三年級的時候,已表現出比較極端的行為。有一次上英語課,老師為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分小組進行比賽。徐同學所在的小組每次都輸了,大家異口同聲地責備他動作慢,老是拖后退。他的臉霎時鼓得通紅,箭步走出座位,把頭撞向了課室的墻壁……全班驚呆了,老師說時遲那時快,及時制止了一場悲劇的發生。
我經過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到徐同學從小性格孤僻,總交不到朋友,近來還經常把養了幾天的小動物掐死。我和家長都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徐同學不但是行為的孤僻,還有心理上的歪曲!
挽救行動刻不容緩!我和家長分頭工作,各盡所能。
家長每周末帶他去做心理輔導,參與一些課程的活動,理療他那浮躁的心。我從了解到的一些細節中理出一些解救的方法,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1、與他做朋友,幫他交朋友。正所謂“親其師,則樂其道”。我一下課就到課室走廊與他一起玩,玩他喜歡的游戲,如:玩悠悠球、拼機械人等。我刻意地叫上幾個性格溫和的男女生,與他融在一塊玩。時間長了,他就不抗拒與別人一塊玩,慢慢地,他就有了朋友,性格也變得活躍了一點。
2、給他表達的機會,樹立正確班風。我還了解到,徐同學雖然不愿意寫字,不能依時完成作業,但他上課常有舉手。可惜的是,他一說起來就口若懸河、長篇大論的,扯遠了,又帶點口吃,說得含糊不通順,常遭到同學們的恥笑。于是,我對全班同學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及時肯定徐同學的勇敢和見識的廣博,給他說的機會,并當起他的翻譯,同時引導他說簡練點。學期末,我特意給他設立了一個獎項——班級“口才星”獎,也給了他要繼續學好的信心。同學們更加懂得要尊重他了。
3、發掘他的特長,為他爭取比賽的機會。在一次與科任老師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徐同學拼七巧板有驚人的表現——全班第三名。我馬上把他推薦給學校的七巧板培訓班的老師,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徐同學不負眾望,獲得參加市比賽資格,并拿了一個二等獎。后來,我又推薦他去學校的航模訓練班,他也多次拿了獎項,為學校掙得了榮譽。
我抓住了一個個轉變徐飛鵬同學的機會,從一個個細節中,發掘了他的閃光點,及時培養他,挽救他,讓他健康地成長了。相信他的人生的成功之旅已經啟航了。
二、利用活動,轉化特困生——李同學獲獎了。
同一個班里,有一個叫李裕的同學,不多說話,臉無表情,動作很慢,常年抗拒做作業。一版的練習題,他都寫同一個答案。一次放學的時候,英語老師想留下他,教他做作業,他一溜煙地逃了。第二天,老師嚴厲地批評他,他不但不接受,還敢出手打老師!情況非常惡劣!
經過考查了解,我發現他是一個比較自卑的學生。一二年級的時候,學習的信心沒有樹立起來,到了三年級就拒絕學習了。而且自尊心很強,絕對不能大聲批評,要不,他很容易跟你拼了,管你是皇帝老子!
既然不喜歡學習,我就別盯著這一處了。
我問家長,他在家里有什么好的表現嗎?“在家里,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常常主動做家務,洗碗、洗衣服他都愿意做。”對一個班主任來說,這是一個多么重要的信息啊!我心中很快有了轉化他的計劃了。
1、開設新項目,給他一個干活的機會。我的辦公室離班級比較遠,正好需要幾個“作業快遞員”。于是我馬上在班上組織了一個快遞小組,叫他們每天幫忙搬搬作業,發發作業。李同學干得很出色,每次做好這一件事,我都在班里表揚他,教育同學們用掌聲感謝他,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學期末,我給他一個“優秀快遞員”的稱號,讓他自己知道在班級里的價值,從此樹立做人的信心。
2、在活動中培養特長,展示特長。李同學雖然個子矮,四肢卻比較結實。我建議家長有空多領他去運動。我知道運動是能鍛煉人的意志力的最好活動。過了一段時間,學校要開校運會了,他很膽怯地來我這里報名,說想參加跳遠比賽。因為在家里跟爸爸學過跳遠的動作。我趕緊利用這次活動的機會,每天放學帶他和幾個報名的同學到操場的沙池練習。在正式比賽時,李同學真的拿了一個級部一等獎!他獲獎了,臉上終于露出了從沒有過的笑容。
后來,他爸爸說他喜歡上打羽毛球,剛好2008年奧運會在我國舉行,我市要在暑假舉行中小學生羽毛球比賽。我極力發動班上的同學去報名參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李同學與同班的陳同學合作,竟拿了一個雙打冠軍!真了不起啊,他為班級為學校爭了光。
通過參加運動,參加活動,李裕同學嘗試到——刻苦拼搏,就能成功的可貴體驗。他不但在行為上、心靈上得到了轉化,學習的積極性也隨即帶動起來了。在小學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陽光小子啦。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三、時常關愛,感化特困生——張同學成功了。
特困生同其他學生一樣,都有渴望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尊重、愛撫的心理需要。
張凱欣同學從小父母離異,在爺爺奶奶撫養下長大。她白白凈凈的圓臉上長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樣子很可愛。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她有點自閉,平時不說話,喜歡哭臉,常會因為作業沒有做對或測驗成績不及格而流眼淚。如果老師批評她的作業問題,還要哭上一個早上。看著她掉眼淚,我知道她是多么需要別人的關愛啊!每到此時,我會把她拉到自己的身邊,撫摸著她的頭,安慰她,用話語溫暖她。
張欣同學的表達能力有較大的障礙,三四年級了,習作還只能寫兩三句話。課堂上的點撥不通,引導無效。有一天放學,我領著她到附近的書店買了兩本同步習作給她,叫她回家多讀同類的文章,還允許她在習作時抄一篇上交給我。我是想讓她通過抄文章來領悟表達具體的竅門。
但張同學的性格很倔強,從來都不肯抄文章。在這一點倔強上,我看到了她那顆自強的心!她不想要別人的東西!文章盡管只寫了三四句,那也是她自己的。
那么,我該怎么做才能扶持張同學走上一條艱辛的自強之路呢?
1、繼續買書讀書。我繼續每學期給她買書,不過不是給她帶回家,而是放在書包里,每天抽半個小時,來我這里開聲朗讀課文和習作,讓她以讀代替說,對表達產生一種語感。同時幫助她鞏固學習過的生字,因為她的記憶力也很差,成為了習作的障礙。
2、指導仿寫片段。中年級,我經常布置仿寫的練習,從仿到創,這是遵循了事物的發展規律。對于特困生張凱欣同學,我必須得特別輔導,特別關愛。比如仿《燕子》一文開頭段,寫一種動物的樣子。我與張同學坐在一塊,讓她說見過什么動物,喜歡哪一種,然后最好盡快找到相關的圖片,嘗試讓她說說這種動物的樣子,再模仿文中的句式來說,并說一句寫一句。時間長了,日積月累,慢慢地她找到了描寫事物的感覺了。四年級第二學期末,她能自己寫出接近兩百字的文章。這可是一個可喜的進步啊。
3、欣賞展示。 一個人若得到了別人的欣賞和贊美,她的人生發生的變化,有時是不可估量的。這也得到過無數人的證實,所以有了“賞識教育”這一學說。
對于張同學自己寫的短小文段,我經常展示給同學們看,雖然很多不通順,但肯定她的原創的勇氣。即使能運用上一個好的詞,我也會在班上大力表揚她,從而使她的內心產生了要勇往直前的巨大的毅力。
到了六年級,張同學竟然可以寫出四百字以上的文章,有時還寫兩頁原稿紙!雖然不是很通順,不算什么佳作,但我一如既往地用投影機展示給同學們看,共同見證她的進步,共同見證她努力的腳印,共同欣賞她那顆自強不息的心!她成為了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我愿用我一顆真誠的心,奉獻給教育事業。我從細節處洞察到了特困生的閃光點,并從細節處找到了轉化特困生的方法。我相信“野百合也有春天”,特困生也有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