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梅
摘要:蘇姆霍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充分說明,在泥工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離不開幼兒的動手動腦。
關鍵詞:創新能力;審美能力
心理學家把兒童的創新能力描述為:回憶過去的經驗,并對這些經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產品的能力。當幼兒產生了創造意識后,就會迫不急待地通過自己的雙手去驗證自己的想法,在驗證過程中,他們會一次次地改進自己原有的思路,通過再思考再動手,最終達到完美的結果。
研究的依據《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遵照“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一原則,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p>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1.泥工游戲,引發興趣
對孩子進行泥工教育的第一個措施是:讓孩子盡情地玩泥,而不加以任何的限制和示范。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感興趣時注意力最集中,感知力最強,掌握知識技能力最快,興趣是幼兒認識一切事物的前提。
2.實際出發,單個成形
從生活中最熟悉、最簡單的物體入手,讓孩子掌握單個形體的基本捏法。模仿不是創造,要促進孩子創造力發展就要少給他們提供模仿范例。孩子在“泥工游戲”中激起了強烈的學習欲望,但是畢竟經驗和技法有限,經過一陣子的搓來捏去之后,做出來的東西都差不多,諸如:籃球、蘿卜、汽車、坦克等等。這時候,他們都急不可待,希望老師能教給他們新的內容、新的技法。老師要靈活運用教育技巧,激發孩子的思維向縱深發展,即猜測孩子在想些什么,琢磨出他們的思維處于什么階段、思維活動中還存在什么矛盾。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根據孩子思維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指導,鼓勵其自己操作。
3.由簡到繁,多個組合
讓孩子將各個單一的形狀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并且配上一個動聽的故事。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稚嫩而新穎的創造性表現需要教師以真誠、喜悅之心去發現、去接納、去欣賞,更需要引導他們不斷地創新。因此,展示個性、崇尚創新是其發展的永恒主題和本質內涵,孩子在制作過程中自由地、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想法,通過雙手將自己的想象變成具體成果,體驗成功的喜悅。
4.泥工與繪畫相結合
根據作品內容,有選擇的將泥工與繪畫相結合。經過每個主題單元的泥工練習后,孩子對物體的基本特征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這時候,就可以讓他們以繪畫的形式,將泥工作品的內容表現出來。
二、以點帶面,以面帶點
1.以點帶面
由于環境、先天遺傳等因素影響,每個幼兒的創造潛能都存在差異性。教師必須充分考慮這種差異性,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使每個幼兒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層次的自我開發。這就要求教師在創造性教育中充分調動幼兒想學、想做、想探求為什么的欲望,鼓勵幼兒用討論、質疑等方法互相啟發,并選用適宜的方法,繼續探索,大膽地把自己的發現展示出來,及時肯定他們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以保證他們自由探索的空間。班級里有幾個泥工造型能力比較強的孩子,于是我就將一些新的內容和技法先教給他們,讓他們采用內容歸類系列變化學習方法,探索出泥工制作變化的規律,再讓他們去輔導其他伙伴練習。如胡蘿卜形系列,就是依據某些事物基本部位像胡蘿卜這一特點,通過拉伸、接合等方法,塑造出不同的物體。
2.以面帶點
在學習過程中,總有一些孩子反應較慢,不能馬上領會或掌握新的內容。一個活動下來,能力強的孩子能夠完成目標,達到教學目的,能力差的孩子可能因時間不夠用完不成目標,不了了之。長期下去,能力差的孩子對泥工就失去了興趣,甚至形成厭惡泥工的心理障礙。為了杜絕這一弊端的出現,因而在進行分別指導時,我就特別注意幫助能力差的幼兒,不會捏的要進行個別示范。對不喜歡捏泥的幼兒要分析原因,是技能上有困難,還是對自己做的形體不滿意,塑造時用泥不夠了,還是別的原因?要針對不同情況加以指導,教師要提高幼兒的興趣,增強幼兒完成泥工的信心,對一些做得快的幼兒可啟發再做一些有關的東西,進而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我還在區角中創設了泥工活動區,并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泥工材料,各色橡皮泥、剪刀、糨糊、手工紙等等,另外還準備了多種色彩顏料盤,給孩子創造主動進行泥工活動的場所。這樣孩子們取放方便,這有利于他們主動地進行畫畫、剪紙、泥工制作等,打破了死板的美術活動中的單一模式,使孩子在活動時間自由選擇,主動地投入到喜愛的泥工活動中。同時能力強的孩子可以繼續鞏固練習,施展他們的才能,能力差的孩子也能繼續完成他們沒有達到的目標。我就多指導這些能力差的孩子,使他們能跟上大家的步伐,不做掉隊的“點”,跟上整個“面”,多鼓勵、多幫助,使他們樹立起信心,共同進步。
三、結論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一團團橡皮泥在孩子們手中變換著,是創造?是游戲?是最能鍛煉孩子動腦筋的一種創作方式,他們將心中美好的事物通過泥工的制作,以立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思維產生興趣和沖動,在興趣和沖動中開始了創作游戲。他們通過游戲泥土,將天真浪漫、粗獷豪放的造型帶入自由創作中,用橡皮泥這種媒介,記錄對生活經驗的感受,獲得情感的發泄,自由創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為開啟幼兒智慧大門的鑰匙,這便是我們對孩子進行泥工創作活動的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中國幼兒教育(2010.5)
[2]《泥工活動中幼兒創造力的培養》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10)
[3]陶藝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