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多樣化社會思潮、意識形態的沖擊以及工作環境的變化給基層單位履職帶來了諸多挑戰,文明失范現象多發。如何將精神文明建設融入貫穿到基層單位履職實踐之中,使之成為員工廣泛認同和自覺踐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遵循,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各級基層單位積極探索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好的工作經驗,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將從如何把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基層單位履職實踐的難點問題分析和路徑選擇方面談幾點認識。
一、基層單位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成效
(一)強化思想認識,領導重視筑“基礎”。被調研單位黨委加強了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領導,制定規劃、方案、標準、細則等。建立領導小組,實施一把手工程,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主辦部門協調抓、各部門分工履職、共同創建的良好格局。干部職工把精神文明建設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形成了全新的建設理念。做到了共建共享重過程,提升了職工的綜合素質和文明程度。
(二)形成整體聯動,創建機制顯“活力”。各單位能夠結合實際,創新思路,尋求突破,建立有效的機制載體、建設平臺和大宣教機制,形成了整體聯動的建設局面。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各單位建立了先進評比、教育培訓等良性激勵機制,積極搭建追求卓越的文明創建平臺,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同“創先爭優”、“業務競賽”、“學習型黨組織”等結合起來,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建設氛圍;二是針對干部職工隊伍的思想實際,注重在職工的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上下功夫,使職工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一步增強;三是各單位能夠圍繞新知識、新業務,通過領導帶頭,形式多樣,考評結合的辦法,濃厚了學習氛圍,提高了干部職工隊伍素質;四是結合地方實際,積極開展業務創新,探討工作思路,努力塑造新時期基層單位的文明形象;五是各單位積極搭建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平臺,增強了創建意識。進一步展現了精神文明建設成效。
(三)追求自身特色,提神補氣展“新姿”。一是虛功實做,巧妙“著陸”。干部職工提“神”補“氣”,吹走了“慵懶散虛”,員工更加求真務實,團結奮進。二是實功細做,煥發活力,使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各單位良好的文化底蘊不斷煥發新的活力。三是善功長做,重在育人。積極引導職工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培育文明和諧社會新風,樹立了基層單位良好的社會形象。
二、現階段基層單位精神文明建設中存在的誤區
(一)對精神文明建設內涵的認識存在片面化。表現在部分干部職工對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是多余的,在基層單位只要做好業務工作就行了。主要原因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為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一直以來難以量化考核。“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是務虛”的慣性思維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種“工作業績主導一切”的思想理念直接影響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實際效果,出現“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
(二)對精神文明建設機制的管理趨于形式化。有的基層單位職工認為,精神文明建設是宣傳、工會部門的事,與業務部門關系不大,導致在工作上配合不力,行動上拖延遲緩,仍有11.15%的單位沒有建立精神文明建設相應的體制機制;有的基層單位對精神文明建設缺乏系統的思考和制定規劃措施,對業務職能部門比較重視,而對精神文明建設這種帶全局性、戰略性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使本應常抓不懈的管理機制流于形式,導致發展后勁不足。
(三)對精神文明建設載體的打造過于模式化。主要表現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創新不夠,相當數量的工作手段停留在傳統的開會傳達文件精神、讀報紙、大家談的階段,真正使干部職工有新鮮感、吸引力的方式方法比較欠缺,干部職工的自我認同感和歸宿感有待進一步加強。
(四)對精神文明建設知行的結合逐漸疏松化。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不能緊密結合干部職工隊伍建設、業務工作、熱點難點等實際,找不準切入點,建不起來平臺,功夫下在表面,工作實效不顯著,致使精神文明建設與業務工作兩張皮、兩不粘,忽視了精神文明建設的管理功能,將精神文明建設游離于行政管理之外,導致基層單位精神文明建設走入誤區。
三、將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基層單位履職實踐的路徑選擇
(一)找準切入點,營造濃厚氛圍。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基層單位履職環境的變化,干部職工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呈現明顯的多元化、多樣化、多變化的特征,對于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以持續的思想滲透、強勢的宣傳教育,引導干部職工形成思維定勢,達成理性共識。一是持續正面宣傳,夯實思想根基;二是創新宣傳方式,增強認知認同;三是拓寬宣傳渠道,營造濃郁氛圍。依托多種宣傳載體,結合運用組織傳播和群體傳播手段,把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到干部職工的工作學習生活之中,讓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
(二)抓住結合點,強化理念創新。基層單位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設轉化為干部職工的自覺行動。能否轉化、轉化程度、轉化效果如何,關鍵在思想,根源在理念,核心在創新。一是樹立人本建設理念。在基層單位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干部職工的根本利益,提高人們精神境界,提升機關文明程度。二是構建“大宣教”工作理念。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齊抓共管、全員參與,建設成果人人共享。三是樹立常態創建的理念。干部職工的素質提升與機關文明進步是一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沒有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的恒心和毅力,精神文明建設就會進展緩慢,難以取得好的成效。
(三)培育興趣點,豐富教育載體。精神文明建設要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就要適應人們思想行為的新變化,充分發揮生動實踐的載體作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開展工作。一是以文化建設為重要載體。基層單位文化建設的根本就是讓干部職工在潛移默化中統一思想、規范行為、凝聚力量。二是以道德建設為重要支撐。精神文明建設反映了基層單位道德建設的基層訴求,以精神文明建設引領基層單位道德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內化、培養優秀干部職工的必然要求。三是以志愿服務為重要平臺。要把精神文明建設轉化為干部職工的自覺行動,充分發揮志愿者隊伍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生力軍作用,把志愿服務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四是以文明單位創建為重要基石。精神文明建設為基層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指明了道路和發展方向,提升干部職工文明素質是基層單位文明建設的本質要求。
(四)把握關鍵點,融入履職實踐。基層單位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把融入履職實際作為重中之重,在融入的廣度、力度、深度上下功夫,把精神文明建設的本質內涵、精神實質、實踐要求,融入滲透到基層單位履職實踐和干部職工的行為規范中,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在基層單位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一是立足基層實際,培育和踐行具有本單位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作為干部職工的行為準則和價值遵循,正確處理各種事務,嚴格行使法律賦予的各項監督管理職責。二是堅持依法履職,營造公正平等的環境。圍繞建立健全有利于弘揚精神文明建設的良好政策向導和社會環境,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法治意識。三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助推精神文明建設進程。大力推進征信體系建設,推動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信用激勵約束機制,帶動全社會形成誠實守信的環境氛圍,使失信行為無處藏身。
作者簡介:李健,漢族,女,1968.1,天津人,政工師,宣傳思想工作或者思想政治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