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玉
摘要:本文首先對智能建筑弱電系統與綜合布線系統的關系進行總結,對智能建筑弱電結構化綜合布線方案進行分析,研究了綜合布線系統的構成、優點以及特征,對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步驟、布線設計進行探討。
關鍵詞: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智能建筑;弱電設備
一、智能建筑弱電系統與綜合布線系統的關系
現階段,在建筑行業內對智能建筑弱電系統與綜合布線系統的關系有三種不同的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綜合布線系統屬于智能弱電系統,原因是因為綜合布線系統的服務對象是智能弱電系統;第二種看法認為智能弱點系統屬于綜合布線系統,原因是因為智能弱點系統本身是基于綜合布線系統上發展形成的一種具有智能化特征的管理系統,系統正常運轉必須要依靠綜合布線系統提供技術支持;最后一種看法認為綜合布線系統和智能弱電系統屬于既獨立又有聯系的一種關系,從嚴格意義上分析二者不存在主從關系。目前而言,由于以上三個觀點而導致在日常工作中產生些許爭端。
二、智能建筑弱電結構化綜合布線方案
2.1綜合布線系統的構成
一般而言,綜合布線系統選擇的是應用比較廣泛的星型拓撲結構,這種結構的大框架下每一個子系統之間是相對獨立存在的,對任意一個子系統進行調整不會對其他系統產生影響。根據模塊作用劃分,綜合布線系統結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1)工作區子系統,能夠對終端裝置進行單獨設置,其具備的媒體接口向標準化發展,完成工作區域終端裝置和水平子系統進行連接。工作區域內光纖插座能夠實現電話機、數據終端、監視器等裝置的連接。(2)水平子系統,完成信息插座與管理間子系統進行連接,把用戶工作區引導至其他子系統,其信息出口點一方面要達到語音、數據傳輸等功能,另一方面要符合國際標準。(3)管理間子系統,其作用是為了對垂直干線子系統和水平子系統進行連接,一般設置于樓層分配線設備間,包括交接間配線裝置、輸入裝置、輸出裝置等。(4)垂直干線子系統,具體包括配線設備、跳線、連接電纜等。(5)設備間子系統,具體包括總配線架、DHCP服務器等,主要作用是把計算機、攝像頭、監視器等設備與主配線架相互連接在一起。(6)建筑群子系統,主要作用是為多個建筑物服務,包括纜線、配線裝置等。
2.2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優點與其特征
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應用的是具有標準化特征的線纜、接插頭模塊,能夠便捷的應用于各樓層進行信息點的管理工作。舉例而言,需要對辦公室進行搬遷,則會使得許多終端設備離開原本的位置,僅需要連接到新位置后做跳線處理即可使用,和常規布線方式相比較而言具有管理便捷,以及對建筑裝潢的損壞小的優勢;另外一個方面,這種布線方式具有很強的擴展能力,由于針對五類非屏蔽雙絞線來說其傳輸能力甚至達到155Mbps,一方面可以實現現階段網絡需求,另外還能滿足未來發展需求。
按照以上所述,結合建筑物實際情況,其中也存在不穩定性因素,比如電話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等。針對于其他弱電系統而言,包括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廣播系統等裝置,其固定性很高,一旦投入應用之后位置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會發生移動,而且其更新換代的可能性也不高。按照這個特點,一般對弱電進行設計時會把電話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規劃到綜合布線系統中,其他弱電系統依然選擇常規配線方式即可。
和傳統的布線方式相比較而言,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先進性:現階段,信息時代快速發展,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如果建筑物依然選擇常規布線方式,則無法滿足現階段信息技術的需求,也無法適應未來的發展需要。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先進性在于其先進的布線原則,選擇光纖和雙絞線混布的方式,全部布線都是選擇世界統一通信標準,信息通道是根據B-ISDN設計標準,根據八芯雙絞線進行配置,利用五類雙絞線,因此其數據傳輸能力甚至能夠達到155Mbps,為未來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
(2)兼容性: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具有一定的兼容性。以往進行數據線路布線,一般是選擇各個不同廠家生產的電纜線、配線插座、接頭等,裝置設備不同、配線材料各異、配線接頭插座之間不兼容,如果對終端進行移動則牽一發而動全身,新的電纜、插座、接頭增加成本。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對此進行統一規劃、設計,盡可能的應用相同的插座、設備、纜線,布線系統的傳輸標準也是統一的,因此而節省時間和空間。
(3)開放性:針對于常規布線方式來說,設備方式的選擇則直接匹配布線方式、傳輸介質,一旦更換設備,則需要更換布線系統,因此而提高成本。綜合布線系統選擇的是開放式的體系結構,能夠支持諸多標準與通信協議,包括IBM計算機、AT&T;交換機設備、EIA-232-D通信協議等。
(4)靈活性:因為常規布線方式的不同子系統之間是固定而又封閉的,因此要搬遷設備具有一定的難度。綜合布線系統因為其信息通道、傳輸介質、結構體系相同,所以無論是增添設備還是系統組網都非常靈活方便。
(5)可靠性:常規布線方式的系統不兼容,所以建筑物中有可能存在數種不同的布線方式,所以建筑系統的可靠性很難保證,假如系統布線方式出現問題,則有可能導致交叉干擾。綜合布線系統應用較高標準信息通道,全部器件已獲得ISO認證,其電氣性能是有保障的。系統布線的結構方式是從點到點的連接,某處線路出現故障不會對其他線路正常運行產生影響,也為故障維修提供一定的便利條件,確保系統能夠穩定可靠的運行。
三、弱電系統結構化綜合布線技術的實現
3.1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步驟:(1)仔細研究智能建筑的平面圖;(2)對智能建筑辦公用戶的需求進行分析,具體包括通信需求、數據帶寬需求、其他布線需求等;(3)對弱電系統布線通道、機房位置、設備條件等進行確定;(4)選擇最佳建筑綜合布線設計方案,選擇合適的布線介質,以及相關配套硬件設施等;(5)對布線平面圖進行設計,最后完成綜合布線系統圖;(6)對綜合布線系統所需要的裝置設備、材料清單進行編制。
3.2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的布線設計
(1)布線類別:綜合考慮應用環境、應用網絡、具體需求等影響因素,對布線類別進行確定,在有關單模光纜和多模光纜的選擇方面,一方面要考慮其構成方式、業務需求,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光纜在網絡中的傳輸距離。一般而言,布線類別的選擇原則是建筑物內應用多模光纜,在建筑群之間則考慮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2)屏蔽布線:如果系統有屏蔽布線的需求,則可以選擇屏蔽電纜的布線方式。此外,連接器件、跳線以及設備電纜等都應當是屏蔽的,而且要確保系統屏蔽的連續性。
(3)布線長度:需要注意的是,綜合布線信道長度,其電纜長度限制為90m、跳線長度限制為10m、連接器件最多為四個;綜合布線永久鏈路長度方面,水平纜線長度限制為90m,連接器件最多為三個。
四、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對有關弱電系統、綜合布線技術等進行研究和探討,對現階段智能建筑弱電綜合布線系統的具體要求進行分析。隨著智能建筑的快速發展,對布線系統進行設計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要綜合考慮、結合建筑實際情況,兼顧經濟性。本文對有關智能建筑弱電綜合布線系統主要技術進行研究,以期對于智能建筑弱電綜合布線系統設計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蔡繼鋒.智能建筑弱電設計的若干技術問題[J]. 工程設計CAD與智能建筑,2002(10).
[2]柏楊.智能建筑弱電技術初探[J]. 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4).
[3]陳建文,張素蘭,劉建.淺談智能建筑弱電工程防雷接地[J]. 數字社區&智能家居,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