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美文(左二)與村民代表、黨員座談
走在鄉間的土路上,張美文的鞋子和褲子上滿是塵土,汗水在已被曬黑的面龐上微微發亮。對曾經是錦州市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檢察部員額檢察官的他來說,自從2017年11月2日任職村“第一書記”以后,這種迥異從前的“裝扮”早已是“家常便飯”。
位于遼西山區的留龍溝村是全省5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即便有勞動能力的人家一年靠土地戶均收入最多也就1500元,423戶的村子貧困戶就有237戶。張美文和另兩名駐村干部——錦州市人社局事業單位改革指導處處長崔欣、市城郊檢察院刑罰執行檢察處副處長王秀一起走到群眾中間,和干部群眾坐下來討論。“你們認為應該最先干什么?”“修路、蓋房、搞生產,哪個最急?”“搞養殖銷路愁不愁?有沒有人能帶頭?”摸村情、問民意,他們邁開腿、張開嘴,四處問政策、找項目。很快,一個多年拖欠本村農民工薪水的難題擺上桌面。臨近年關,許多人領完年前最后一筆工資就隨著春運大潮一起,開開心心地準備回家過年了,但本村村民卻因辛苦了一年的工資被拖欠沒錢回家過年。原來,他們在某公司辛苦打工結束后,本該早就發放的工資卻被拖欠了半年之久,多次討要無果,村民內心充滿了無助。了解情況后,張美文隨即向錦州市人民檢察院領導匯報了此事,院領導立即與該公司領導取得聯系,經過多方協調,除夕前夜,該公司將17萬余元交到了村支書手上,除夕上午,村干部就把錢如數發放到了給這家公司打工的村民手中。
提升村黨支部組織力,贏得黨員群眾信賴支持是關鍵。今年4月26日,村民老石來到村部反映情況:自家承包山上的榆樹被村主任的老叔放倒了很多棵,你們看怎么辦吧!村民發生在田間地頭的矛盾雖是小事,可處理不好小事就會變大事。張美文立即與其他駐村工作隊員、村黨支部代理書記及老石一起,趕到事發現場查看情況。原來,村主任老叔家的承包地在老石承包的山上。前幾天,村主任老叔把自家地邊的野生榆樹放倒,準備春耕。而老石覺得這些樹是長在自家承包的山上,對方私自把樹放倒,侵害了他家利益,要求賠償1萬多元。駐村工作隊與村黨支部代理書記先與老石進行溝通,讓其認識到被放倒的樹木大部分是在原有土地上的實際情況,這些樹確實影響春耕生產,而樹木的權屬存在一定的爭議,對方當事人又是70多歲的老人,請其在賠償數額上予以適當降低。駐村工作隊與村書記又找到對方當事人,讓其認識到其行為雖屬為了自己種地方便,但其伐樹的范圍擴大,侵害了老石的利益,請他給予對方適當賠償。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溝通與調解,當事雙方對各自的問題都有了新的認識,消除了敵對情緒,化解了矛盾,兩人最終以500元的賠償價格達成了和解協議。第二天,老石又來到村部,他拿出500元讓張美文和村干部退給對方。原來,老石把500元拿回家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對方和自己天天在村里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何況已經認識到了錯誤,自己遭受的損失也沒有那么大。他希望通過駐村工作隊與村委會把這錢退給對方。
傾真情,辦實事,聚民心。張美文用實際行動將黨的扶貧政策落到實處。在他和村“兩委”班子的努力下,村里已經爭取到扶貧資金和貸款,順利推進了養牛合作社項目。“項目建成后,不僅村民可以增加分紅收入,村集體收入也會大幅度提升。到時候,我們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張美文充滿期待地說,自信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