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趙德明
貴陽市加快構建自然生態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監督監管體系、生態文化體系、責任制度體系,“爽爽貴陽”城市品牌享譽國內外。
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發展高度關懷,要求我們守住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進步、在改革開放上有新突破、在后發趕超上有新成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有新跨越,續寫新時代貴州發展新篇章,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貴陽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力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加快構建具有貴陽特色的自然生態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監督監管體系、生態文化體系、責任制度體系,“爽爽貴陽”城市品牌享譽國內外,優良的生態環境成為貴陽最響亮的品牌、最突出的優勢、最核心的競爭力。
省委明確要求貴陽高一格快一步深一層推進大生態戰略行動,繼續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作表率、走前列、當先鋒、做貢獻”,高標準、高質量、高品質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為守底線、走新路、譜寫爽爽貴陽新篇章確立了新坐標、明確了新定位、賦予了新使命。
不負省委的深切厚望,貴陽市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贏的理念,不斷優化全域城鄉空間布局,全面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
嚴格實行“多規合一”。以主體功能區劃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全域推動城市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國土資源利用、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的銜接,加強城市風貌管控,成為國家城市設計試點城市。
統籌城鄉一體發展。按照“雙核多組團”的空間開發格局,科學布局田園綜合體、旅游綜合體等關鍵節點,加快建設“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打造一批特色鎮和示范村、示范帶,促進了城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實施綠化亮化、環境整治等行動,加快推進城市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2017年完成棚戶區城中村改造3.5萬戶,改造提升老舊小區院落200個,建設示范小城鎮22個,建成美麗鄉村提高型示范點57個,實現了城鄉人居環境的進一步提升。
同時,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以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四型”產業為重點,做大做強做優綠色實體經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綠色經濟倍增計劃,推動“千企改造”,綠色化提升磷、鋁、特色食品等傳統產業,全市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2%。促進資源高效利用。實施循環發展的引領計劃,提高廢水、廢氣、廢渣等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推進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筑垃圾等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推動實現資源的“吃干榨盡”。

6月1日,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長順縣代化鎮脫貧攻堅指揮部指揮長趙德明(前左)在長順縣代化鎮了解綠色產業發展。(貴陽市委辦公廳供圖)
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貴陽市持續發出拒絕污染最強音,全面加強生態修復與建設,有效提升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循環能力,逐步形成了一河百山千園的自然生態體系,全市公園總數達到705個,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8.66%,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
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車、油、煤、氣、塵管控和治理,推廣應用新能源、清潔能源車輛,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提高到95.1%,在全國74個重點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九,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打好碧水保衛戰。在全轄區實施全流域“河長制”,以開展南明河流域綜合整治,推進南明河實現“除臭”、加速“變清”為牽引,加強“兩湖一庫”等重點區域水環境保護治理,全市15個國、省控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100%,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
打好田園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大力推行生態養殖模式,綜合治理農村環境面源污染,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狠抓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以迎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制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32個重點問題整改方案,細化144項整改措施,完成1681件群眾信訪投訴件辦理,推動了全市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
始終樹立底線思維,設定并嚴守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探索創新、健全完善體制機制,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完善綠色發展法治環境。出臺了《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條例》,在全國率先成立生態委,率先構建生態保護“兩庭三局”司法體系。掛牌成立全國首個綠色金融法庭,成立貴陽國浩生態環境保護人民調解委員會。加強環境準入把關,2017年否決不符合環保要求項目5個,涉及投資52億元。
完善綠色發展市場規則。在清鎮市開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建立以綠色農業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制度、資源環境紅線管理制度、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探索建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完善綠色發展管控機制。全面推行政府、民間雙“河長制”,探索建立市區鄉村四級“林長制”、土地管理“片長制”。健全環境保護督察制度、環境信息發布制度,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制度,推進森林公安體制和環保機構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積極開展環境損害賠償試點,清鎮市人民法院生態保護法庭審結全國首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
完善綠色發展考核機制。成立貴陽市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對清鎮市、花溪區領導干部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定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綠色發展指數統計監測方案、生態環境質量“一票否決”考核實施方案,以最嚴的措施、最高的標準壓緊壓實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