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桑維亮
黔東南州作為全省森林覆蓋率最高、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美麗經濟,為貴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作出積極貢獻。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黔東南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充分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深入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鞏固提升生態環境優勢,加快發展綠色經濟,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切實解決環境突出問題,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實施“藍天行動”,建設中心城市空氣質量預警預報系統,完成5家水泥企業達標排放治理,嚴格執行機動車尾氣排放檢驗,完成淘汰黃標車6627輛,城市(縣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比例為96.8%,大氣環境質量及管理指數為1.79,位居全省第五。
實施“碧水”行動,加強“雙十”“雙源”治理,建成貴州其亞鋁業有限公司2號渣場,完成16個縣市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推動“100個成長園區”配套設施污水處理廠建設。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縣城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水環境質量及管理指數為1.89,位居全省第三。
實施“凈土”行動,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建立土壤污染防治項目儲備庫,危險廢物重點源動態監管率達100%,建成凱里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和凱里市、黎平縣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項目,全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79.73%,土壤環境質量及管理指數為1.98,位居全省第一。深入開展農村清潔風暴行動,建設垃圾收集房(池)4775個,投入垃圾清運車324輛,聘請農村保潔人員3531名。全面推行河長制,組織對全州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225條河流開展“清岸清水”活動,開展巡查126次。
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開展自查自糾發現的50個“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完成整改48個,轉交辦理的群眾信訪投訴案件155件已全部辦結。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涉及黔東南州26個,已完成問題整改17個;細化分解的116項具體整改任務中已落實到位99項,完成率85.3%。
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深入開展生態系統保護專項行動,加強生態系統修復,全面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加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強化國土空間合理開發與保護,爭取黃平、施秉、雷山等8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編制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強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整合數字凱里地理空間框架平臺、數字化城市管理體系發展平臺和城鄉規劃信息管理軟件平臺等資源,建立形成系統性的公共信息平臺。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比達31.04%。
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開展森林擴面提質增效行動,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和管護,實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石漠化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完成退耕還林面積7.04萬畝,治理石漠化面積4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140平方公里。
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充分利用好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培育壯大綠色產業,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
旅游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圍繞打造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標,構建特色旅游產品體系,大力實施旅游項目建設和“旅游+”行動計劃,啟動3個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12個,2017年旅游總收入完成777.75億元,增長40.5%。
現代高效農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狠抓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園區建設,建成省級農業園區60個。加強“三品一標”認證,累計獲得農產品認證證書1113個。加快農業市場主體培育,全年新增省、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家庭農場、各類專業大戶425家。

黔東南州加強“三品一標”認證,累計獲得農產品認證證書1113個。圖為黔東南州委書記桑維亮(前左三)在基層走訪了解農業產業發展情況。(黔東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現代高效林業產業穩步發展。加快推進生態綠色有機特色產品基地、工業原料基地、森林康養基地和珍稀特色綠化苗木花卉基地建設,建成林業產業基地17.56萬畝。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林下經濟產值達40.43億元,林業產業總產值達274.8億元,占省下達任務的101.8%。
大健康產業扎實推進。深入實施大健康“六大產業行動計劃”,促進大健康產業提質增效。從江縣加榜百里梯田森林康養中心和黎平侗鄉森林康養基地納入貴州首批森林康養試點,劍河溫泉城入圍第三屆中國溫泉金湯獎,黔東南榮獲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凱里市榮獲2017年最美中國“大眾休閑、健康、養生旅游城市”。
特色輕工業和工業轉型呈現新亮點。打造形成以侗鄉蜜、承德包谷酒等為主的特色優勢品牌,以酸湯、肉類、藍莓、豆制品、大米、精制茶等為主的特色食品。實施“千企改造”“千企引進”工程和“雙培育”“雙退出”行動計劃,推動冶金、化工、電力、有色、建材等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發展,堅決打擊取締“地條鋼”,關閉退出煤礦8處,壓減煤炭產能78萬噸。
文化創意產業創新不斷增強。依托“一節一會”、中國傳統村落峰會等平臺,建成一批文化產業園區,爭取榮獲國家、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10家,貴州省西江千戶苗寨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搶抓我省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戰略機遇,深化生態文明重點領域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新亮點。
建立生態文明評價考核機制。印發實施《黔東南州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完成2016年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工作,公眾滿意度達84.79分,位居全省第一;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獲得93.5分,位居全省第二;綜合考評榮獲“良好”等次。
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出臺《黔東南州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劃分規定(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及州直相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層層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加強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將黃平、麻江、榕江縣水尾鄉、三穗縣款場鄉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審計列入全州審計擴大試點。
黔東南州作為全省森林覆蓋率最高(達66.68%)、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決貫徹中央、省委關于生態文明建設部署要求,加快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美麗經濟,為貴州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