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文新
黔西南州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強化黨委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發展綠色經濟,加快實施環保生態工程,推進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黔西南州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牢牢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實施大生態戰略行動,有序推進生態產業結構優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體制機制改革等工作,先后被國家列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國家主體功能區、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全州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2017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水環境質量連續7年保持100%達標。
堅定不移強化黨委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全面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按照省委、省政府系列決策部署,結合實際研究制定了《黔西南州“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黔西南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黔西南州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職責和工作制度》《黔西南州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貴州)實施方案〉任務分工方案》《黔西南州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劃分規定(試行)》等系列文件,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導向性和約束性,加快推進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同時,建立健全考評機制,將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及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內容,實行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靠前抓具體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具體負責、州縣鄉村四級聯動、環保部門全程監管、職能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環保工作格局。
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按照“先期開展的總結推進、方向明確的重點推進、認識不深的試點推進”的改革路徑,縱深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建立黔西南州“河長云作戰指揮平臺”,推動河長制工作的規范化、信息化、高效化,實現了河長大數據智慧管水,獲得國家水利部的肯定,并進行推廣。探索建立與周邊市縣區聯合保護協同監督的工作機制,初步形成了共同維護流域水生態安全的跨區域協作機制。將全州的水庫資產劃歸州水投公司管理,大力盤活資源資產,有效支撐骨干水源工程項目建設。同時,深入開展“六個一律”環保利劍執法行動,發出了“鐵腕治污、不欠新賬”最強音,一大批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受到嚴厲打擊。2017年我州環境保護工作得到了國家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目前,正在結合全面深入推行河長制,探索實施生態環保巡察制度。
堅定不移發展綠色經濟。深刻把握和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認真實施“雙千工程”,加大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力度,先后引進和建成興仁天宇攜創科技太陽能LED照明燈具產業、黔西南州騰翼節能保溫墻材等53家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生態效益的綠色產業企業。持續抓好義龍新區紅星醫藥產業園區、興仁工業園區等6個綠色循環產業園區生態化、循環化、標準化、優質化改造。大力實施“大電強網+大產業”,結合地方電網建設,大力打造“新型生態載能循環經濟產業園”和“新型建材循環經濟產業園”,為廢料再生利用、循環利用、清潔利用、變廢利用提供了便利。同時,緊扣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在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過程中,明確了退減低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和發展蔬菜、食用菌、茶葉、精品水果、中藥材、薏仁、花卉、香料、芭蕉芋、飼草飼料十大特色優勢產業“退一進十”的工作思路,積極擴大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成果,不斷推動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農村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黔西南州委書記劉文新(右一)現場調度推進萬峰湖環境綜合整治“清網”行動。(黔西南州委宣傳部供圖)
堅定不移加快實施環保生態工程。增強生態紅線意識,強化生態空間管控,扎實推進“藍天、綠水、凈土”工程,奮力構建起“兩江一河”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全面推進水污染治理工程,大力實施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截污工程,深入推進“兩江一河”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全面完成“十大污染源”和地級飲用水源“雙源”整治工作,水環境質量連續7年穩定保持100%達標,重點河流16個國控、省控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100%,16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穩步推進大氣污染源防治工程,扎實開展火電、煤礦、水泥等十大行業治污減排全面達標排放專項行動,有序化解過剩行業產能,加強煤炭洗選,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全面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加大對違法排污企業懲治力度,全州環境空氣質量連續5年持續改善,各縣市城區PM10、PM2.5平均濃度全面達標。積極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制定了《黔西南州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全面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完成230個重點行業企業遙感信息核查和全州519個單元3113個農用地土壤污染點位詳查核定和采樣監測。扎實開展長江經濟帶固體廢物大排查行動,加強對20余座新建(改、擴)標準化渣場的日常監督管理。積極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建成鴻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項目,全州焚燒發電處理能力達1200噸/日,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度聚焦民生,持續解決群眾所想、所盼、所急的生態環境問題。以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堅持重拳出擊、鐵腕治水,扎實有效開展萬峰湖綜合整治“清網行動”,截至今年4月17日,湖面網箱及浮動設施清理工作全面完成,1367戶網箱養殖戶104.4萬口467萬平方米養殖網箱全部拆除,影響水體水質的最關鍵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萬峰湖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決定性勝利,萬峰湖及其支流水質穩定保持三類水質以上。正在加快同步推進“清網、清源、清違、清岸”行動,致力于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造美麗鄉村,對率先列入全省第一批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范帶試點村的12個鄉鎮,大力開展垃圾治理工程、污水處理工程、綠化提升工程、道路工程、供水工程、供電及光明工程、農房改造建筑風貌提升工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數據鄉村計劃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全州農村農作物秸稈利用率和畜禽養殖場的糞污收集、處理及利用,持續降低化肥使用量、單位農藥使用量,農村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